有關英語教學的教育心理學論文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英語教師應該對心理學有所瞭解並進行深入的研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心理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英語教師應該對心理學有所瞭解並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規律,才能對其進行正確而有效的教育。

  關鍵詞:心理學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的深入,跨學科的教育體系也在逐漸形成。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時時處處滲透著心理學的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地利用心理學原理,學習心理學的知識來指導英語教學,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規律,最終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

  一、瞭解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心理機制

  語言學家們認為,語言是人類的潛在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自然表現。通過外界刺激,才能使人類的大腦作出反應。因此,學習外語最關鍵的問題是把大腦的機制充分地運用起來,人腦可以對相關的資訊進行加工和歸納,這也被稱為認知。學習語言的過程既屬於模仿行為,也是創造行為。進行單純機械的模仿不能學好外語,還要通過運用人的大腦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思維。初中生的語言系統和成年人的語言系統並不相同,人類的語言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由於人類的思維能力是不斷變化的,並在人類語言的學習中起到作用。

  英語的學習要通過交際才能學得和習得,才能得到提高。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把人類學習語言的能力叫做“語言習得機制”。人類具有一種學習語言的天賦,通常來說,兒童學習外語,學得既快又好,主要是因為兒童有天賦的學習語言才能。同樣,初中生正處於語言的形成階段,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他們一方面注意觀察,同時另一方面進行記憶,通過思維,慢慢得出一些規則。

  二、利用心理學原理組織英語教學

  1.利用心理學原理組織聽說練習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性格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講,少年時代的性格可塑性強。初中生性格外向,害羞心理少,模仿能力很強,而且愛說好學。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抓住有利教育時機,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保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濃厚興趣。

  學習英語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通過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來掌握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心理學上刺激反應理論來進行聽說訓練,強化操練,最終形成自動化的口語習慣,達到脫口而出,從而最終掌握聽說技巧。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吸取了聽說法的教學原理,強呼叫聽說法進行教學,加強言語技能的訓練。

  2.利用心理學原理組織句型和語法訓練

  此外,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和初中教材及教學過程等都突出了對學生進行句型訓練的過程。對於詞彙的要求也是要通過句型、話語去學,說單詞時儘量不用漢語。初中的語法學習要在句型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歸納,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句型操練與語法教學,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任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統一體。英語句型的學習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使用材料,這些句型有助於學生總結初中語法規則,進一步學會語法知識。可以說,初中的英語句型是學習英語語法的起點,同時學習英語語法也有利於英語句型的發展和提高。句型語法學習的過程也體現出心理學中“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

  三、發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

  在現代教育裡,教學的目的不能僅僅侷限於使學生單純地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發展初中生的智慧是教育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在外語教學中也是如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智力能力的活動應該在學習的氣氛中進行。例如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啟發式的教學,注意精講多練,通過提問、對話等鍛鍊學生的口語能力。練習材料要新穎生動,教學形式儘量要做到靈活多樣,同時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加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而非“填鴨式”地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認知、加工、創造等心理能力的聯合運用,提高語言水平。

  2.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展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注意發展初中生智力的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和發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運用社會心理的歸因理論,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教學,利用感情刺激因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興趣不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有了這種內驅力就可以主動地克服困難,從而形成良性的學習心理狀態。初中生學生年齡尚小,興趣還不穩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要通過鮮活的手段、生動有趣的遊戲等使學生始終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毅力,加強信心,培養他們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精神。

  四、教師與學生心理的協調

  英語教學一種雙邊活動,由師生共同完成。這是初中英語教學交際化的基本原則所決定的。教學效果的優良與否是受多種因素所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在英語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態度、表情、行為等協調教學過程,將有助於教學的良性迴圈。例如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句激勵性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讚賞的手勢等,都能使英語教學煥發光彩。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師生之間的心理協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這不僅涉及教學方法,也涉及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等問題。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師生間資訊的傳遞,同時也是師生感情的交流。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注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協調過程,有效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達到讓學生掌握英語的能力目標。

  總之,學科與學科之間總是相互聯絡的。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心理學的應用。教學就是一門應用心理學的藝術。為了滿足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瞭解教育心理學,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頗有必要。

  參考文獻:

  [1]Brown,H.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J:English Wood Cliffs[M].1980.

  [2]譚江天.認知心理學與英語學習記憶策略[J].考試周刊,2009:31.

  [3]高勤力.論英語學習動機的培養策略[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3.2.

  [4]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