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類畢業論文

  大學英語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摘要: 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潛力、創新精神和獨立能力。素質教育在高校教學,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學英語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世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領域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這就使我們對外語人才,尤其是學英語方面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外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調整外語人才的知識結構,拓展其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提高他們的能力和素質已經成為目前高校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不只是教學生學一門外語,掌握英語的語言知識,瞭解英語國家的情況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還肩負著人的培養的重任,應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品格和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即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引導他們通過學習教材內容,陶冶性情,明辨是非,培養高尚情操與優良的品格素質。

  二、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就是對人的整體素質的培養,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及心理素質等。素質教育強調如何因勢利導地完善人的本性,開發人的潛能,使人的本能得到全面發展。新時代要求培養跨世紀的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又要有素質修養。

  就高等教育而言,素質教育就是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人才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包括在綜合素質之內的語言素質是一個涵蓋十分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人們對語言的認識水平,也包括語言使用者和學習者的心理素質,還包括語言的使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意味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素質。英語素質教育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是指人在後天環境影響和教育下所獲得的基本品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構建21世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指明瞭方向,並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要求。《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那麼大學英語的素質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呢?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大學英語素質教育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語言知識。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三方面的理論概念。語言知識是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的基礎。

  第二,語言技能。語言技能指的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它們有其各自相對獨立的個性,又有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共性。在教學中要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語言運用中的文化素質。在培養語言運用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社交禮儀、言語行為、生活方式、宗教、傳統習俗及英美文化與漢文化的差異,使學生真正學會不同語境中禮貌而得體的“言語行為”。文化素質教學是培養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健康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指的是思維品格、動機、愛好、性格品質等。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用英語交際的慾望和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辨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力、記憶力、反應能力、注意力、創造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僅僅是符號系統a system of symbols,更是交際工具a tool of communication、思維工具the tool of thought和文化載體the carrier of culture。英語語言涉獵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這就要求學習者不僅具備堅實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即專業素質,更要求學習者提高科技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包括專業的智力教育,而且包括對整體素質的培養。

  三、大學英語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如何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體現“素質教育”,如何增強大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獲得英語語言素質,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下面就是素質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1.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果。

  要深入學習研究《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將《大綱》的各項指標落實在教學中。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達成的共識是:大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 centered,教學應以“學習為中心”learning centered。教學實踐證明,每一種非母語語言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都有其獨自特點及優勢。無論是傳統的語法翻譯法,還是認知法、視聽法、功能法、情景法和交際法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都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但也存在一些侷限性。因此,我們應該一方面加強對教學法的創新與研究,另一方面加強對現存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成功的教學應該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如:教學物件、教學目的、教學設施、教學內容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可能融合幾種教學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面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大學英語教學應致力於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大膽採用旨在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雙向雙維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應都積極地參與和進行資訊交流和語言實踐。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現有大學的自主網路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模式。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確保素質教育的實施。

  素質教育就是注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其中包括學習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等。而這一切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關係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和人才培養的成敗。

  大學英語教師在鑽研英語語言文學書籍的同時,應當多讀些有關國內外文化的書籍,以及哲學、歷史、風俗禮儀、教育學、心理學、政治等方面的著作,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普通教師所應有的知識和一名語言教師所必備的知識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等,而且還應具有一名外語教師所應熟悉的外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跨文化交際學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方面的知識。

  3.注重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

  目前,多媒體技術正為教學手段的革命帶來新的突破,給人類教學領域展示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多媒體教學也正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英語課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觀念上的英語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思路、方式、內容、過程等方面都起了明顯的變化。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優化了語言學習環境,便於學生英語素質的培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於以其悅耳的音響、逼真的形象、栩栩如生的畫面和豔麗的色彩,把聲、圖、像、色等結合起來,實現了傳播技術的一體化,為教學提供了生動逼真的表現效果。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代表著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外語教學的最新發展和必然趨勢,可以預見,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必然會把外語教學推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個別化學習,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正利用其優勢推動大學英語素質教育的發展。

  4.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社會活動必然反映在其語言中,要用英語交流資訊,就必須既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又瞭解英語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應致力於培養學習者的文化素養。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的培養不僅會擴大知識面,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該語言,還會讓學生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化的理解。這是因為我國學生均是在完全掌握了自己母語基礎上學習外語的。母語的語義系統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參照系,使他們在學習另一種語言時不自覺地將其和母語進行對比並找出差異。以沃爾夫・薩丕爾為代表的語言相對論者曾提出這樣的論斷:不同語言符號系統使人類持有不同的世界觀。儘管這種觀點帶有絕對論的偏激,但在不同的語言團體中確實存在著文化差異。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語系,不僅在語言上存在較大的差別,而且其代表的文化模式也各不相同,屬於異質文化。這種差異在語言學習中就反映在各自的語義系統所代表的文化體系上。不同的語義系統只有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中才有意義。

  5.提高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思想和心理素質。

  如果在教學中不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滲透,學生就不能以發展的、有遠見的目光去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不僅學不好英語,而且不利於對自身人格的培養。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了解世界,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是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目的是為了讓其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英語。隨著學生學習動機的逐漸明確,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逐漸增強。這就非常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高質量的思想素質有利於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處於積極狀態並協同自身智力因素做出成績,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為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面對現實的良好心理素質,鼓勵學生勇於面對現實和新的挑戰。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就會明顯加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會不斷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成績,達到預期或意想不到的結果,會給人帶來愉快的、興奮的積極情緒的體驗,從而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上形成良性迴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其健康的心理素質,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四、結語

  素質教育是新時代的要求,大學英語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種進步的價值取向。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不斷地探求新的教學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每個大學英語教師應擔負的重要責任,大學英語教師也要注重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邵志洪.英漢語研究與對比[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2]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戴曉莉.大學英語教學與素質教育[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

  [4]肖雲樞.素質教育與大學英語考試改革[J].外語教學,1999.4.

  [5]《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