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教育的畢業論文

  護理教育由注重教學內容轉向注重學習者的體驗,注重體驗交流,注重構建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1]。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人文素質在護理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在新的世紀,護理學院要積極培養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質的護理專業的人才,人文護理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相信不久的未來,護理學院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大批與時俱進的人文護理人才。

  關鍵詞:人文素質;護理教育

  1.什麼是人文

  在中國,人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代表的是儒家價值觀中的一類,特點是對生命重視,核心所指是道德。人文將文明與野蠻兩個時期劃分開來,也代表著人性。它對人的價值有了一定的肯定,將的尊嚴地位進行強調,有著先進的思想與較為完善的理論。本質上人文講究的是以人為本,人生存的意義以及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研究人性的一個方向,所得出的結果是如何做人。人文素質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有一定的研究,對氣質,修養,人格等方面也有涉及。

  2如今護理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

  2.1國外的情況根據調查,護理學的課程在國外大部分都由護理學,社會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這三類構成。護理學的課程在所有課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佔很大的比重,比較明顯的麻省理工大學便有108門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外國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程度。

  2.2我國的情況

  2.2.1醫科學校不重視對人文素質的教育因為傳統的醫學模式對我國護理教育影響較深,所以我國的護理教育偏向於技術層面與科學的教育,而對於病人的關愛,對生命的關愛,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現在我國本科類護理教育的課程與臨床醫學的課程較為相近,甚至出現了一起學習基礎課的現象。而高等護理學校的學生大多是高中的理科生,對社會科學,人文素質的認知有著很大的不足。而一些學校的課程設定將很大一部分社會學科設為考查類課程,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了很大的抑制。

  2.2.2護理類人文課程的師資不足現在很多護理院校有著護理類人文課程的師資力量不足這個嚴重的問題,有很多擔任人文課程教學的教師都是從護理類課程轉型而來的,對人文與社會學的知識瞭解不足。雖然現在有一些高等院校已經設立了人文類課程的研究教室,但是很多教師都沒有專業教授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經歷,對於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結合不成熟,也不能更深入地教育學生,因此無法滿足現在護理學人文教育的需求。

  2.2.3護理院校之間缺乏溝通我國的護理學院之間很少開展學術討論會,教學內容單一,偏向職業教育,不夠重視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以及人文素質教育,發表的護理學術論文相對西方國家來說也比較少,或者發表的內容陳舊缺乏創新,護理人員在實習工作時,老師通常不夠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問題,學生與老師之間也缺乏交流和探討。

  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人文教育與護理進行融合變得重要起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不同的價值觀直接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教育,幫助護理人員轉變和改進思想,使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夠擁有適應社會的與時俱進的護理思想,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1提倡人文護理教育人文教育的表現是對護理人員進行職業的道德素質的教育,本質是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而最終目標是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上的塑造,對護理人員進行再教育已經不是要對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能力進行教導,而轉換為對護理人員進行情感上的陶冶,要教導護理人員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節操,要培養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

  3.2對護理工作人員開展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是要培養護理人員具備比較好的心裡素質,培養護理人員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護理人員遇見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和護理人員抗挫折的能力,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容易產生焦躁的情緒,所以,要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心理疏通,要幫助臨床護理人員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要營造出優良的心理。

  4加強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建議

  4.1宣傳教育每一所護理院校都應該重視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文教育的環節,要培養專業水平過硬,同時心理素質過硬以及人文素質過硬的全面型護理人才,來適應社會的需求以及科學的進步。

  4.2對護理院校的課程設定進行改革許多護理工作研究者提出要建立新型的課程體系,把《外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等課程作為拓展模組,把《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等一些課程作為提高模組,體現出“重視基礎,強化人文教育”的新理念。

  4.3提高護理學院中教師的素質教師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領導作用,所以教師更應該嚴格律己,有一顆仁慈的心,有寬廣的胸懷,有高尚的品德,擁有不怕困難,積極科研的精神,有勤奮學習,充實自己的態度,護理學院的教師應該多外出科研,積極參加各地的學術交流大會,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教授給學員,護理教師的人文素質對學生具有很深刻的影響。

  4.4加強護理院校人文氛圍構建要加強護理院校文化素質的建設,校園中的文化氣氛能夠薰陶和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彰顯校園的文化氣氛是不斷提高和引導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不定期開辦知識講座和音樂教育,陶冶學員的文化情操,鞏固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還可以開設形體課,滿足護理學生基本為女生的情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還能訓練學生的氣質,從而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文化與品味,豐富校園文化氣氛,總結,強化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建設,因為護理專業關係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護理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在新的世紀,護理學院要積極培養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質的護理專業的人才,人文護理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相信不久的未來,護理學院一定可以培養出一大批與時俱進的人文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我國護理學博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的探索性研究劉秀娜第三軍醫大學2012-05-01

  2、促進護理教育發展的策略研究唐紅梅浙江大學2012-05-01

  範文二: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本質差異

  摘要: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這就意味著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需更加突出人才的引領作用,必需更加重視人才驅動創新生態的塑造。惟其如此,才能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從“植入”到“生成”的轉變。

  關鍵詞:高等護理教育;差異原因

  1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差異原因

  1.1國家實力背景不同國家實力背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美國高等護理教育之所以能夠在世界範圍內一領風騷,與其綜合國力的強大密不可分。19世紀末,美國“崛起”過程的完成以及20世紀美國由經濟大國走向超級強國[1]的過程,為高等護理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標誌都取決於該國綜合國力的強弱。有學者提出,綜合國力由硬國力、黏性國力***制度因素***、軟國力組成[2]。可以說,19世紀、20世紀美國綜合國力的強大,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撐、制度基礎以及精神動力,如聯邦政府和美國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對高等護理教育的資助、國人對高等護理教育的重視、獨特的教育機制等。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我國綜合國力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這是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展較弱的一個基礎原因。

  1.2高等教育發展不同高等護理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勢必會受到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影響。19世紀中後期,美國開始向歐美各國學習,並進行高等教育改革。約在1910年,美國成功取代德國成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3]。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主動吸收和借鑑歐洲各國高等教育經驗,社群學院、研究型大學和巨型大學的發展使美國高等教育整體上處於大發展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影響力。另外,美國高等醫學教育在20世紀50年代~80年代也進行了改革[4]。這些為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成為世界楷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在這個時期,美國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其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規模均為世界第一。現代美國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國的學院模式、19世紀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理想以及服務社會的美國觀念[5],不僅為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和發展做好了鋪墊,而且為護理學科的發展培養出了許多跨學科人才。許多護理人員在其他學科接受了碩士或博士教育[6],如美國很多護理理論家都曾獲得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等碩士或博士學位,拓寬了護理學科的視野,為護理學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本,為高等護理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事實表明,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和發展。由於受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實的制約,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曲折,發展緩慢,教育管理體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執行機制都還處於探索發展階段。建國前,中國高等教育以美國模式為基本走向;建國後,以蘇聯為樣板,直到改革開放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博採眾長。由於長時間學習單一國家的經驗,影響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步伐,遲滯了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轉變、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較大進展,為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1.3高等護理教育改革與實踐基礎不同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在研究基礎上改革和實踐。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學基礎上,植根於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終以研究的視角看待學科發展,關注學科發展。美國在借鑑了德國、英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後,迅速建立起了本國的研究型大學,以1876年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建立[6]為標誌,強調通過研究來發展科學。研究型大學的設立直接推動了高素質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活動,帶動了護理科學研究,從而促進了護理新知識的拓展。在這種濃厚的研究氛圍下生成、改革和實踐的高等護理教育,最終取得了世界護理學科發展的主導權。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是在學習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實踐。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真正發展起來不足30年的時間,雖然在發展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主動性,但從國際護理髮展形勢來看,總體上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一個被動發展的階段。

  1.4護理理念不同學科理念的更新與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密切地聯絡在一起,並且對現代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響著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程序。南丁格爾護理觀念曾經佔據著美國護理話語權,但在20世紀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成為世界護理中心的過程中,變革了的護理理念起了關鍵的導向作用。在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過程中,美國始終將創新理念貫穿其中,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前提,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課程和教學創新為關鍵途徑,培育和輸送了大批創新型人才,拓展了護理新知識,開創了護理新技術,展開了護理新實踐。創新不僅存在於護理界每個人的意識中,而且滲入了所有人的心理並轉化為創新活動。創新理念導致了創新教育、創新人才的產生,直接促進了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建制化程序。20世紀,美國高等護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一領風騷,使護理學從一種長期的經驗性技術逐漸轉變為一種科學,均得益於其先進的創新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護理工作者的護理理念侷限於奉獻和服務。這種理念限制了學科的發展空間,遏制了學科的發展活力,也影響了非護理工作者對護理學科的認識。當前,護理學已經成為與臨床醫學等平行的一級學科,確立了護理學在醫學大廈中的合法地位,我們需要藉此機會大力弘揚南丁格爾的創新精神,引領護理學更好更快地科學發展。

  2中美高等護理教育差異的應對建議

  2.1更加重視和支援高等護理教育發展高等護理教育作為傳承、發展、創新護理知識的殿堂,無疑是我國護理學從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轉變的基礎。首先,以社會需要為起點,大力支援高等護理教育。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用20餘年時間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國家對護理學科的巨集觀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護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20世紀60年代,美國護理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主流,美國對護理科研的支援以及護理科學博士學位***DNS***[7]的建立,促使美國成為世界護理中心。

  2.2深化高等護理教育國際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措施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過程中與國際接軌的背景。國際化為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學習資源與渠道,成為我國護理學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礎。但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根本發展必須走本土化之路。當前,需要深化高等護理教育國際化和本土化的戰略措施,以國際化為生成起點,以本土化為生成路徑,以具有中國特色標準化、規範化高等護理學人才培養體系為生成目標,努力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生成。

  2.3塑造人才驅動的創新生態基於本質角度的理解,逐步清晰地認識到中美高等護理教育的本質差異是“植入”與“生成”。造成這種本質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驅動的創新生態。這才是我國高等護理教育改革需要深思和解決的問題。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這就意味著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需更加突出人才的引領作用,必需更加重視人才驅動創新生態的塑造。惟其如此,才能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從“植入”到“生成”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姜小鷹; 高驥中國護理管理2009-01-15期刊49

  2、中國護理教育資源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研究尤黎明; 羅志民; 萬麗紅; 劉可; 鄭晶; 朱曉雯中華護理教育2010-04-20期刊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