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研究論文

  教育心理學是集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一門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 》

  摘要:

  我國的職業教育心理學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阻礙了教育心理學的健康發展。常見的問題包括不具備高水平的學科地位,難以建立完善的體系和內容以及沒有獲得必要的重視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於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採取多種辦法,多管齊下切實解決問題。本文從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出發,系統的闡述了職業教育心理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對策

  近些年來,國際化水平日益提高,改革開放水平日益深化,這些都使我國開始重視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正因如此,我們應當對職業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不斷的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伴隨著我國心理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教育學的發展,我國在教育心理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時至今日,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一、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取得的成績

  一研究體系日臻完善、研究課題不斷深化

  現階段,在總結概括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國內外研究前沿的基礎上,我國相關研究學者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將職業教育基本理論、學習心理、教學心理等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編寫了大批量的職業教育心理學教材。這些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成熟。不僅如此,我國教育心理學領域還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形成了一些理論觀點,積極調動了研究者研究職業教育心理學的興趣。

  二有中國特色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者在充分借鑑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其同我國教育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開展了一系列即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究領域。根據大量的文獻資料,為我們展現了全新的知識觀與教學觀,探討了若干學科中潛在的規律性問題,實現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三積極引進西方成果,縮小中西方差距

  我國教育心理學工作者,積極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對國外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新動向給予了密切關注,與此同時,還同我國的實際結合起來,不斷的消化吸收先進成果,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隨著對國外研究成果的不斷消化吸收,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原來存在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例如概念不清、理論混亂等,使得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研究能夠同國外保持一致,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二、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現狀

  一重視力度不夠,職業教育心理學地位不高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獲得了一定的成功,職業教育也呈現出勃勃生機,但是,相關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對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教育以及開展程度的重視力度還不是特別的高。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時至今日,我國還沒有確立一個全新的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心理學學術研究機構。二是缺乏必要的發表期刊。現階段,職業教育心理學還不具備專門的期刊發表途徑,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調動研究者的研究積極性。三是缺乏相關教材。職業心理學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但是其教材卻沒有跟上職業心理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例如教材難以支撐職業心理學的研究工作,難以為教學提供更多的選擇。

  二發展不成熟,內容體系不完善

  雖然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是,如果從職業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學科內容和體系還不是特別的完善,發展程度也日趨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填充和完善。縱觀市場上的職業心理學教育書籍,我們不難發現,現階段的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書籍大概只有十幾本,不僅如此,這些書籍大多都是沒有核心主題的書籍,對於重點研究物件的介紹也是模稜兩可,不僅如此,不論是哪本書籍,都有其自身的側重點以及方向性,並自成一體,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材體系。

  三研究方法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的來說,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支筆、一本書、一塊黑板就是所有的教學工具。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難以得到提高,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得到提升,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採用文獻法這種研究方法進行講解,缺乏必要的實證分析,難以說服學生,缺乏必要地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的價值。除此之外,教師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往往以滿堂灌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授課,教師講什麼學生記什麼,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消耗殆盡。

  四研究成果質量不高,難以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

  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地位之所以低於其他學科,主要原因在於其研究成果的質量不高,難以在一些權威性的期刊上發表。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類學科缺乏必要的學術研究成果創新意識,很多學術成果大同小異。其次,功利性的動機導致部分學者在發表論文和學術報告的過程中忽視了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研究者在撰寫學術文章的時候往往大量的抄襲已有文章,將他人文章稍作改動後就再次發表,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局面難以實現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三是教師難以實現深入地、全面地把握整體的知識架構,雖然部分教師的實踐經驗較強,但是其不具備理論研究能力,還有部分教師雖然理論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但是其卻缺乏實戰經驗。在上述多個原因的作用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都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

  三、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路徑

  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上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所以,我們必須採取多種方法,多管齊下,解決問題,掃清障礙,實現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實現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構建統一規範的理論模式

  建設職業教育心理學體系,應當做到從實際出發,立足於現在,還要將現在同將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做到著眼於將來,統領全域性,兼顧區域性,實現綜合化、完整化、系統化。職業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它是紛繁複雜地,不僅如此,心理學的發展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流派紛呈的,職業教育和心理學的發展共同決定了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正規化的多元性,也就是說其中既包含有職業教育科學的正規化,也包含有職業技術科學的正規化。職業教育心理學的交叉學科特性直接決定了職業心理學的社會性,它必須要向社會開放,做到整合社會職業教育資源,實現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鼓勵學科專家實現共同協作,多角度的全面地研究職業教育心理學課題。在發展職業教育心理學過程中,應做到多元交叉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具有特定核心基礎的、大範圍地統一理論模式,從而實現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手段的進一步完善,並使其成為一門具有堅實基礎、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學科。

  二搭建特色鮮明的結構體系

  在建設職業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發展眼光,站在時代的前沿以及職業教育領域和心理學學術的發展最前端,並將學科建設以及為社會實踐服務之間潛在的關係處理好,打造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職業教育心理學結構體系。職業教育心理學並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它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複雜系統。依照教育主體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劃分為三個類別,一是社會;二是家庭;三是職業學校。以縱向層次來劃分職業教育心理學,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三部分,即初等教育心理學、中等教育心理學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心理學;以橫向服務範圍為依據,可以將職業教育心理學劃分為崗前職業教育心理學、轉崗職業教育心理學和在崗職業教育心理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怎樣劃分,職業教育心理學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搭建特色鮮明的結構體系應當做到以服務教育發展、培養特色人才為核心,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科學性,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職業教育心理學的針對性,著重提高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實效性。還要注意的是,應當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依照理論、應用與專項幾個層次逐步進行拓展,實現縱向有機銜接、橫向融會貫通。

  三綜合提高學科的整體實力

  提升職業教育心理學水平,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課程建設;二是拓展研究課題;三是打造人才隊伍,將這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是以課程建設為基礎的。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做到遵循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原則,全面地把握職業教育心理學特殊規律,推進課程建設的順利實現;將職業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同院系的辦學實際情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深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課程教學水平。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關鍵是課題研究。各院校應當以進一步提高實踐課程的應用性以及實踐性為主要目標,開闊實踐課程的研究視野,幫助學生樹立研究思維,借鑑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實現職業教育中學生素質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深入地瞭解職業教育同心理科學之間潛在地關係,全面把握職業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心理髮展規律。

  四打造高水平的研究隊伍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促進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最有效的職稱。因此,各院校應當著重注意學術研究機構和專業組織建設,為師生營造一種良好的交流氛圍,搭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進專業人才,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提高職業教育心理學學科的地位以及該學科的教學水平,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是需要所有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學者們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筆者認為,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不斷提高一線教師歸納教學經驗的能力,幫助其積累學術理論知識;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幫助教師樹立職業道德觀念,形成科學的思想道德觀念,樹立正確價值觀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三是為相關的研究工作人員提供一個交流學術的平臺,為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碧峁?a href='//' target='_blank'>學術論文發表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職業研究隊伍。

  五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發展理念

  要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心理學向和諧的方向發展,樹立“建設為本、創新為綱”的發展理念。相關研究者應當勤於探索、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為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奠定基礎。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應當以全面服務職業教育為宗旨,落實“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發展方針,堅持理論同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創新,主動探索符合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符合的心理學發展規律,謀求實踐研究和應用為主,深化相關的理論研究。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做到創新科學發展對策,不斷地提升我國的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水平,實現職業教育心理學整體地位的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完善學科教學體系,獲得更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當然,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李國濤.我國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範大學,2006.

  [2]崔景貴.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困境與變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6,22:68-71.

  [3]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現狀研究與對策[D].山西財經大學,2012.

  [4]李麗萍.荊州市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2.

  [5]劉昀.荊州市農村職業教育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3.

  [6]姚萌萌,姜飛月.我國職業教育心理學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通訊,2013,20:65-66.

  [7]陳晶晶.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

  [8]趙林萍.我國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歷程、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0

  篇二

  《 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

  【摘要】

  在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作為指導,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課堂教育效率。同時,能夠消除學生負面及消極的學習心理,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在課堂上產生較好的師生互動,營造一個愉快且融洽的人際氛圍以及課堂教育環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應用

  一、前言

  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全面瞭解學生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可以說優秀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者。但在現階段,相當一部分教育教學工作者不能夠充分重視這一點,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學教育水平比較高的教師,這些教師往往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教育心理學進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工作中。目前,很多教師為了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大量精力和時間用於研究本課程的專業領域,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對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只有正確認識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及規律,教師才能適時調整教育教學方式,真正實現教育目標。

  三、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運用鼓勵的語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有意無意間的言語和行為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可能從此會以消極態度對待教師,甚至討厭這門課程,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積極的言語和行為對學生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班級上有個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膽子小,課堂上不敢發言,經過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誘導,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漸漸敢於發言,並逐漸和同學討論問題,學生成績不斷提高,後來還擔任了班幹部。這說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運用鼓勵的言語,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有很大的影響,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理把握“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主要指的是暗示從本質上而言,會使人的觀念和情感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歡、崇拜的人的暗示與影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期望是一種潛力十足的力量,如果學生從教師的表情或行為中感覺不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往往也會以消極的情緒對待教師,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的一次不良態度,有可能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深刻的影響,最後導致學生成績下降,品行也隨之變壞,可見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十分重要。例如,班級上的學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擔任班幹部,理由是和其他學生相比,教師比較偏愛班幹部、關心班幹部,這就是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積極期望;但有一次班主任沒有經過全體學生投票選舉,便直接指定一個學生擔任班幹部,這使班級上有些同學很不服氣,認為教師偏心,就這件事而言教師沒有樹立好公正公平的形象,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消極態度,不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合理把握“期望效應”,積極鼓勵和關心學生,給予每個學生積極的期望,使性格內向或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自卑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合理運用關愛心理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認為,驅使學生學習的動機有主要兩種:社會交往動機和榮譽動機。前者表現在:學生願意為自己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從而取得教師的信任與關懷;後者表現在:希望自己在取得優秀成績的同時,得到他人的讚揚和肯定等。這兩個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十分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要注意多花時間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切實幫助學生處理學習或生活中的難題,並適時給予學生表揚,使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獲得老師的信任與關懷,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由於當前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普遍較重,其中有很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其在家裡處於中心地位,在學習裡如果不能獲得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心理上會產生很大的落差。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班主任更要以人為本,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關心學生,主動幫助、愛護學生,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愛後,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校中去。

  四、結束語

  總之,充分認識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學地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嘉芮.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3,1508:59.

  [2]劉繼萍,趙雲輝.教育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1605:42-4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