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應用論文

  在當今教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大,這就要求教育心理學的服務範圍和應用範圍有所擴大,能夠更多地應用於日常生活,發展“親民”的教育心理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將教育心理學用在平時》

  摘 要:在當今教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大,這就要求教育心理學的服務範圍和應用範圍有所擴大,能夠更多地應用於兒童課堂之外和學校之外的日常生活,發展“親民”的教育心理學。

  關鍵詞:教育心理 兒童 課堂與學校教學 平時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將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能夠助於理解和總結教與學雙方的心理活動及互動規律,推動教育者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和受教育者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成熟這一時期,是人接受教育塑造自身的關鍵時期。隨著時代潮流不斷變化發展,教育心理學不僅應該關注在兒童的課堂教學、學校教學的應用,也應關注其在兒童“平時”生活中的應用。

  1教育心理學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學情境下的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其研究重點在於將心理學的知識體系及研究成果應用於教育之中,包括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教育心理學中應用較廣的幾大主要理論包括:資訊加工理論學習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分析了資訊從外部輸入大腦,經過加工階段,到產生外顯反應時所經歷的資訊加工過程、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人是通過認知表徵的過程來獲得知識、實現學習的。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資訊加工者、建構主義理論知識的理解只能有學習者自身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學習也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社會學習理論學習有兩種途徑:一種直接經驗的學習,另一種是通過觀察示範者的行為而習得的過程即間接經驗的學習,強調觀察學習、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未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

  2教育心理學的應用狀況

  教育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圍繞學與教的相互作用過程展開的,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五種要素。這就在理論上使得它的大部分應用與課堂和學校有關,而事實上也是如此。目前在我國教育心理學更多地只是服務於學校和課堂,並且應用者多為教育工作者,這種單一的服務範圍侷限了教育心理學應用的廣泛性。

  教育是全社會的和終身化的,是全人類的,貫穿社會發展的始終,隨著遠端教育、繼續教育等的發展,教育心理學的服務物件應擴大至全社會以及各個年齡階段。與兒童相關的教育心理學更是應該滲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全面地發掘兒童發展潛力,促進兒童心理、品德、智力和思維能力、身體素質等全方面的發展。

  導致教育心理學與實際生活難以很好地結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國教育心理學產生較晚,較多參考西方架構,相關研究比較注重理論,在實踐方面的注意力小,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總體不高,對於教育心理學的日常應用意識不高,普通民眾對於教育心理學瞭解程度低,對兒童的教育更依賴於學校與經驗,這也導致兒童自身對於應用學習策略的意識不高。

  3教育心理學應用於平時的意義

  3.1對教育工作者而言

  兒童的智力發展較快,求知慾旺盛,性格可塑性大。將教育心理學應用於課堂以外的地方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課下生活有更多的關注,這有利於:促進教師更好地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將課堂與課下良好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使得教學效果具有延續性和系統性;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工作,關注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發展,及時發現問題和舒緩壓力。

  3.2對學生而言

  兒童的記憶力從無意記憶轉向有意記憶,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兒童時期的學習多以培養思維能力、語言語感和掌握基本常識為主,懂得一些簡單的教育心理學相關內容如學習策略能夠將學習過程清晰化、更易於評價,同時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學習策略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也利於其更好地把握課餘活動與學校活動之間的關係。

  3.3對於其他相關人員和社會而言

  兒童的情緒直接而外露,性格可塑性很大,撫養者和社會掌握部分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瞭解兒童發展的身心特點,減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迷茫與失誤,正確發揮社會和家庭的教育作用,同時能夠配合好學校教育,減少矛盾與衝突。

  4如何將教育心理學應用於平時

  1提高教育心理學的實踐意識,普及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要建立我國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基本正規化,使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有自己的獨特和穩定的內容,並且研究內容具有針對性和應用性,不侷限於課堂教學和學校學習活動,同時提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

  撫養者和其他社會人員文化素質等水平不一,要選擇合適易懂具體的教育心理學相關內容,對非教育工作者進行宣傳,使之掌握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應用。

  2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相關理論和實際技能的培養。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學理念,不固守傳統,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兒童時期人的感知覺敏銳性顯著提高,但是注意力不夠穩定,要採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提高其心理暗示的手段,重視眼神、表情、肢體語言等對兒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 桑標.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王滔.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的問題透視[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281.

  [4] 楊延昌.基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