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成功的例子

  成功要勇於去嘗試,不然你永遠不知道你走的這條路是對的還是錯的。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海爾的啟示

  現在的中國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海爾:海爾空調、海爾冰箱、海爾洗衣機,你能一連串兒說出好多海爾電器。確實,海爾在今天可謂是家喻戶曉、舉世聞名,它在歐、美、亞、中東都建立了生產基地,銷售網路遍佈全球。2015年,全球總資產達167.5億元,可誰能想像:它的前身卻是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短短的十幾年間,竟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的奧祕是什麼呢?關鍵就在於海爾人上下一心,努力嘗試,不斷拼搏。

  由此可見,嘗試、拼搏對一個企業來說是多麼重要。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嘗試,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但也常常能創造出驕人的成績,朋友,不去嘗試,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去拼搏,我們什麼也做不成。嘗試,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拼搏,會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努力嘗試吧,嘗試一種新的方法;讓我們努力拼搏吧,搏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不斷地嘗試與拼搏中,我們將會變得更自信、更堅強、更完美!

  篇2:儒勒.凡爾納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04部科幻小說。但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氣球上的星期五》曾經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失望極了,打算將書稿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及時阻止了他,給了他很多鼓勵。於是,他又走進第16家出版社。出版社老闆閱讀後,當即表示同意出版,並與他簽訂了一個為期20年的寫作出版合同。正是以此為起點,儒勒.凡爾納接連寫出瞭如《環繞地球八十天》等多部蜚聲中外的科幻小說佳作。有時,生活中的失敗和否定會接二連三地到來,也許每個人都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但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只是多堅持了一下,再嘗試了一次,結果他們征服了命運。因此,在我們心灰意冷,想要放棄時,不妨對自己說:再試一次。

  篇3:肯德基的故事

  凡是去過肯德基的人都會看到一個外國老人的標誌:身穿白西裝,態度和藹可親。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一個65歲才開始他的事業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後,身無分文,拿到的平生第一筆救濟金只有105美元。他問自己:"我到底還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呢?我還能對人們做些什麼貢獻呢?"他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祕方,那是一種炸雞的祕方,人們很可能都會喜歡它。我何不把這份祕方賣給哪家餐館,教他們如何製作美味的炸雞呢?接下來的兩年裡,桑德斯駕著自己那輛"老爺車",穿著可笑的白西裝,踏遍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逢人便叫賣他的祕方。他被拒絕了1009次,直到第1010次,他才聽到一聲"同意"。許多年後,"肯德基"的身影遍佈世界各地。

  篇4:敢於嘗試才是人生

  湯姆.鄧普西生下來的時候只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裡,湯姆也同樣可以走完10裡。

  後來他學踢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踢得比隊友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備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請他去試試其他的工作。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教練給他一次機會。

  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子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並且為本隊掙到了得分。這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掙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了66000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只剩下了幾秒鐘。

  這時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

  "湯姆,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那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畢特.瑞奇踢出來的。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在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6000名球迷屏住氣觀看,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聖徒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因為這是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嘆道,但是湯姆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能創造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大多時候,人生中的許多事情我們是能夠做到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如果我們敢於嘗試並堅持做下去,不僅能夠做到,而且可能會做得很好。

  篇5:再試一次,希望也許就在眼前

  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創刊時,前景並不被看好。雜誌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發行量,決定撰寫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百人把自己擺在黑人的地位上,換一個角度思考黑人的處境問題。他想,如果能請到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來寫這樣一篇文章,結果將會是非常有號召力的,不管是對雜誌的發行量還是對黑人問題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給總統夫人寫了一封言辭非常懇切的信。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了一封信,結果還是被回絕了。 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時給總統夫人寫一封信,言辭也更加懇切。

  後來,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會在該市逗留兩天。約翰遜得到這個訊息以後,立即給她發了一份電報,請她在芝加哥期間抽空給《黑人文摘》寫篇文章。或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羅斯福夫人吧,這一次她沒有拒絕,她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寄給了《黑人文摘》。訊息傳出後,全國都知道了。一個月內,《黑人文摘》的銷售量就從2萬份激增到15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