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鋼筋混凝土專案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那麼你想知道嗎?下面由小編向你推薦,希望你滿意。

  介紹

  是工程防水的重要防線,具有造價低廉、工序簡單、施工方便、材料來源廣泛的特點,因而被最優先採用。設計應注意結構厚度不應小於250mm;可根據條件適當選擇較厚的壁厚和避免選用過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以增強結構的抗滲能力和降低施工水化熱。混凝土結構自防水質量控制的關鍵在於做好施工選材和一系列防裂措施。

  知識

  ***1***防水混凝土的選材:

  1>水泥:宜選用普通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如採用礦渣矽酸鹽水泥,則必須摻用高效減水劑以降低泌水率。

  2>砂石:除應符合現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外,尚應符合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於40mm,泵送時其最大粒徑應小於輸送管徑的1/4;所含泥土不得呈現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含泥量≤1%,吸水率≤1.5%,不得使用鹼活性骨料。砂宜選用中砂,含泥量≤3%。

  ***2***防水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1>水泥的強度等級不應低於3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於320kg/m3;當摻有活性摻合料時,水泥用量不得少於280kg/m3;

  2>砂率宜為35%至45%;

  3>灰砂比宜為1∶1.5至1∶2.5;

  4>水灰比宜在0.55以下,最大不得超過0.6;

  5>坍落度不宜大於5cm,如摻外加劑或採用泵送混凝土時可不受此限,入泵混凝土坍落度≤140mm;

  6>摻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3%至5%。

  目前,施工中常用的為減水劑防水混凝土和微膨脹防水混凝土。

  ***3***嚴格在施工中控制材料稱量。由於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對硬化後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混凝土的密實性、防水抗滲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嚴格控制水灰比,排除施工中配料不準而影響混凝土防水效果。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須進行檢查,如有變化,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2>每班檢查原材料質量不可少於2次。配料必須按配合比準確計量,允許偏差不應大於以下規定:水泥、水、外加劑、摻合料為1%;砂石為2%。

  ***4***當地下室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時,應考慮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升而產生收縮裂縫。可採取以下措施:

  1>儘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製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粉煤灰或減水劑***木質磺酸鈣等***;或利用混凝土的後期強度***60d或90d至180d,應經設計同意***,以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量。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並嚴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抵水灰比***0.6以下***;加強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拉強度。

  2>在混凝土中摻加緩凝劑,減緩澆築速度,以利於散熱。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可摻入不大於混凝土體積25%的塊石,以吸收熱量,並節省混凝土。

  3>避開炎熱天氣澆築大體積混凝土。如必須在炎熱天氣澆築時,應採用冰水或攪拌中摻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對骨料設簡易遮陽裝置或進行噴水預冷卻;運輸混凝土加蓋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攪拌和澆築溫度。

  4>澆築薄層混凝士,每次澆築厚度控制不大於30cm,以加快熱量的散發,並使溫度分佈較均勻,同時便於振搗密實,以提高彈性模量。

  5>大體積混凝土內適當預留一些孔道,在內部通迴圈冷水或冷氣冷卻。

  6>混凝土澆築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墊層上時,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上鋪設防滑隔離層***澆二度瀝青膠撒鋪5mm厚砂子或鋪二氈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變處,做成漸變化形式,以消除或減少約束作用。

  7>加強早期養護,提高抗拉強度。混凝土澆築後,表面及時用草墊、草袋或鋸屑覆蓋,並灑水養護;深坑基礎可採取灌水養護。夏季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採取保溫措施,以防寒潮襲擊。對薄壁結構要適當延長拆模時間,使之緩慢地降溫。拆模時,塊體中部和表面溫差控制不大於25℃,以防止急劇冷卻,造成表面裂縫,基礎混凝土拆模後應及時回填。混凝士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d。

  8>加強溫度管理,混凝土拌制時溫度要低於25℃;澆築時入模溫度要低於28℃;澆築後控制混凝土與大氣溫度差不大於20℃,混凝土本身內外溫差在25℃以內;加強養護過程中的測溫工作,發現溫差過大,及時覆蓋保溫,使混凝土緩慢地降溫,緩慢地收縮,以有效降低約束應力,提高結構抗拉能力。

  9>在工程結構設計時,要預留必要的後澆帶,待各段防水混凝土施工完畢並基本收縮完成後,再澆築具有一定膨脹效能和強度較高的明礬石膨脹水泥混凝土。

  ***5***防水混凝土應儘量連續一次澆築,儘量少留施工縫,必須留設施工縫時,應做好施工記錄處理。

  頂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縫,牆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版與側牆的交接處,一般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於300mm的牆體上。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不應小於300mm。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並宜與變形縫相結合。施工縫形式有凹縫、凸縫、階梯縫、平直縫加鋼板止水帶或緩脹型膨脹橡膠止水條等。

  其中凹縫由於制模時最簡單,施工單位很樂意採用,但施工時其凹槽內雜屑很難清除乾淨,影響防水效果,應避免採用。

  施工縫在澆築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乾淨雜物,用水沖洗乾淨,保持溼潤,再鋪上20mm至25mm厚的水泥砂漿。

  ***6***固定模板用的對拉螺栓或對拉片、預留套管穿過混凝土結構時,必須加焊止水環。

  ***7***認真做好施工組織,嚴格按施工規範操作:

  1>配料必須專人負責,計量裝置必須事先覆校;

  2>混凝土澆築順序必須認真計劃,防止出現“冷縫”;

  3>混凝土落料高度超過2m時,必須設落料斗***管***;混凝土牆澆築時,可自制帆布袋插入牆內,防止混凝土離析;

  4>振搗必須密實,振搗時間宜為10s至30s,以達到表面泛漿無氣泡排出為宜,振搗間距應不大於50cm,並應避免漏振、欠振、超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