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幼兒園的孩子是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 心裡撫養

  一個人的心裡是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那麼,心裡撫養有多重要呢?我們以一個實驗詮釋了它,這個實驗叫“感覺剝奪”。首先,找來一些人並問他們“什麼是幸福”,很多人說:“幸福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動就能有錢。”科學家們就給他們創造了一個這樣的空間,在一個只容得下一張床的房間裡,有兩個口,一個口你可以說出想要吃喝的需求,另一個口就可以把這些東西送進來,吃飽喝足後就可以躺在床上休息。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人第一天很開心,覺得很滿足,第二天就有人覺得無聊並晚上出現失眠症狀。在這個實驗中,堅持時間最長的也只有四天時間,可見他們並不幸福,這些物質需求不是人類的重要需求,人的心理需求才是更重要的。

  二、 家庭教育

  1·社會問題可歸結於人的問題

  家庭教育主要為社會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那麼它是怎樣長生的呢?可歸結為五點:1 孩子的胃口---喂出來的;2還的脾氣---帶出來的;3孩子的觀念---嘮叨出來的;4孩子的殘忍---孤弱無助熬出來的;5孩子的無恥---百般遷就溺出來的。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形成什麼樣的氣質,都與撫養人給予的教育有密切關係。撫養人對撫養者有:1生命決定權;2物質提供權;3照顧程度權;4個性決定權。

  2·親自陪伴比豐富的物質更重要

  1 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

  2 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3 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三、 人性的培育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人性的核心---對人類的情感

  1·孩子的回報取決於父母的給予

  1 一個沒有感受過快樂的人你會有健康陽光的心志

  2 一個沒有被親人或社會善待過的人不會溫情的善待別人

  3 一個從未體驗過被尊重的感覺的人不會有自尊而自制,也不會有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生命

  4 解決未成年人的問題取決與成年社會的努力程度

  2·改變孩子的行為須先改變大人的行為大人們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

  1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能夠先發現自己教育中的問題

  2 雖然在社會中做父母不需要文憑,但教育孩子的知識不是生來就有的

  3·成長知識

  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5歲;以上主要為家庭教育年齡段,對撫養人有較強的依戀性、社會性及觀念屬於發展階段。學齡初期6-11歲;少年期12-15歲;青年初期16-17歲以上主要為學校教育年齡段,孩子性格已經形成,自我意識得到較大發展,獨立性出現並能與同輩人和諧主動交往等。青年中期18-25歲;青年晚期26-35歲;中年期36-60歲;老年期61歲以上以上年齡段人格已經趨於穩定。

  4·何為依戀

  12歲之前為依戀期,具體表現為:1想接近某人;2與該人分離時緊張不安;3重逢時高興

  5·性格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性格決定每個人的命運。性格是取決於六歲前的教育而形成的,那麼怎樣正確的教育還呢?1抑制任性;3歲起對他她說“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撫養人要求會越來越多,但撫養人不能一味的給予寵溺,在某些時候可以對他她搖頭說“不”2防止壓抑鼓勵說出理由溝通表達訓練;3剋制衝動:誘惑與條件同予時間思維訓練;4防止自私:食物等分享訓練空間思維訓練;5防止嬌氣:游泳等體育訓練意志力訓練

  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活到老,學到老。才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會導致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有成就。要不斷的“充電”,做一輩子的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在此感謝園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謝謝!

  篇2

  摘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身心並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 愛是心理健康的營養素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如溫暖、關懷、寬容、安慰、鼓勵、獎賞、讚揚等。教師對幼兒的愛是心理健康中最寶貴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林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具體的說,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每天班上

  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得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得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衛生保健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還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2、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展對於幼兒來說,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是影響兒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帶班的老師恐怕會有這樣得經驗,利用一些休息時間,老師們會在班上閒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麼聰明、可愛,怎麼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說話,都會說出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後,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內向,不愛交談,這些都是因為教師一次不經意的談話,而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採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採取的態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於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願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3、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1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說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髮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1、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

  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餵雞餵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複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並防患於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於創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父母這種不信任的態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後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於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願,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並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

  3、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活潑開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

  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麼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說話應和顏悅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說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經質,凡事戰戰兢兢。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遊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笑對人生","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的方向。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裡,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總之,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篇3

  摘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所謂“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就是這個道理。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幼兒園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 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 策略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每個學生的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近些年來,各個中小學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基本配有心理諮詢師或心理諮詢員等對青少年的心理做出輔導。但是,對於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哪些問題呢,我們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將針對以上的問題做以下的探討

  一、什麼心理健康?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良好狀態。也就是說,除了沒有心理與精神疾病的症狀外,其個人任職能力、情感表達、行為表現等各方面都應維持在一個正常且平衡的狀態下,使得個人對自己以及對環境的調適能夠達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是情緒反應適度、自我體驗愉悅、社會環境適應良好、心理髮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兒童的正常水平。①

  二、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什麼?

  1 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情緒情感的方式

  2 學習鍛鍊社會交往能力的能力

  3 學習鍛鍊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4養成良好的習慣

  5 進行合適的性教育

  6 預防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

  三、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榜樣示範。幼兒年齡小,需要家長和老師做到言傳身教的楷模,樹立良好的模仿物件。 2 、情景演示。教師和家長更多使用情景演示的手段,使孩子在故事中受益。

  3、講解說理,無論在家或在幼兒園,家長和老師都應該蹲下來觀察孩子並試圖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孩子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和老師能及時進行隨機教育。耐心的疏導孩子,為孩子講解說理。

  4、談論評議,可將班級或家裡的片段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商討和評論事例中的是非觀,並隨時進行換位思考。

  四、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調查

  一學生、教師、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

  餘小鳴曾在全國26省市採用2階段整群抽樣調查。在學生、教師、家長對待現有學校健康教育的態度方面,96。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學校學習健康知識;大多數超過90%的中小學生都認為學習健康知識很重要。99。7%的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持肯定態度;97。7%的家長認為學校/幼兒園有必要為孩子提供健康教育。②

  二家長、老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認識不夠

  從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面對這種高速變革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追求基本的生活素求,而忘記了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加忽略了對學前兒童心理的培養。 同時,幼兒園教師和兒童家長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焦慮等心理問題。經過調查,我國80%以上家長和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有認識的也因為生活節奏快,沒有真正履行教育者的身份。

  三 受升學壓力影響,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從當前3—6歲兒童現狀來看,由於他們處在心理髮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父母過分注意對孩子生活上的關懷和呵護,很少細心關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膽怯、自卑、孤獨、焦慮等不健康心理。他們在同伴中不合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責任感和競爭意識。我國當前因為家庭結構的問題,很多孩子和隔帶父母相處的時間較長,父母對孩子情感教育及素質教育重視程度不足。

  四師資問題專業師資缺乏,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似乎成了制約目前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全面、有效實施的“瓶頸”。③

  除了家長、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受升學壓力影響這兩個主要因素之外,學校呼喚更多的教育教學理論工作者,呼喚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呼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

  幼兒期是人生歷程中生理、心理髮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裡,如果成人能積極地鼓勵兒童獨創性和想象力,就有助於培養其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的目的和勇氣。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鑰匙交給了他們,對他們一生有重要的影響。④

  五、針對以上我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建議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採取以下策略:

  一建議加強在職人員培訓⑤,建成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教育局作為各幼兒園的直接管理部門,擁有很強的行政執行力。幼兒園老師在師範學院學習的效果不明顯,如果教育部門能聘任專業的教師團隊,將培訓納入“幼兒園師訓計劃”,我想教育部門會向幼兒園輸送更多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

  二不斷完善人員資格管理

  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的考證、認證進行規範化管理⑥。藉助行政手段,促進各幼兒園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並設定從業人員的門檻,為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提供良好的平臺。

  三建議各幼兒園收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點子等,研發相關的教材,使其形成完整的課程。

  建議業界更多的人能開發相關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給更多的老師提供規範的教育課程。比如,以前我曾參與“養成教育”的課題研究。後來在短短的幾個月後我收到了出版的樣書,樣書裡除了我設計的活動,還有很多其他老師設計的活動。這類的教材對於幼教工作者更加實用、更加便捷。

  四呼籲大專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養專業人才

  大中專院校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基地,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及重視度。作為人才輸出的搖籃,應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大力推行“專業院校”和幼兒園對接的工作,比如,院校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各幼兒園實習,然後返校後再根據實踐經驗進行研討。這樣做出一個“理論---實踐---理論”的迴圈,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實踐總結能力。以便踏入工作崗位就能很好的發揮他們的專業性

  五進行課題研究,重視科研成果展示,加強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

  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兩條腿走路,並找到了結合點。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具體化、科研課題化、管理規範化、責任指標化四個操作層面上展開每位教師參與科研⑦,密切地與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音樂活動與幼兒合群性研究”、“美術活動中的交往、合作”等課題,將教科研融合起來⑧。同時,培養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群體。

  六呼籲社會各界人士投身到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業中來,藉助各行業力量為孩子出版適合他們的讀物,呼籲各位專家人士進行各種公益講座等⑨。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群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群溝通,優化社群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我們深知問題表現在兒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託社群優化教育環境,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導水平。

  1、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

  2、開展親子活動

  3、開設家庭心理諮詢

  4、週日串門活動

  5、對有問題兒童的家庭上門治療、送教

  6、開展學習化家庭建設活動

  7、開展“社會模擬活動”,讓小區中的中小學生定期來園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活動,或到社群中參與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決獨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閉、不和群的問題。

  8、實現時空開放,積極利用社群心理衛生資源,努力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群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群溝通,優化社群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因此建議幼兒園能從實際出發,培養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投身於更廣闊的教育事業平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