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的簡介

  葉聖陶的名聲斐然於教育界和文學界,被譽為“優秀語言藝術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葉聖陶的文學特點

  葉紹鈞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

  暴露舊中國教育界黑暗的內幕,並透過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整個舊社會,是葉紹鈞 “教育小說”的基調。他以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層知識分子貧窮悲苦的生活狀況。與此同時,他對作為知識階層一部分的教員,也有著嚴峻的解剖與審視。

  葉紹鈞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在於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了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徵。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並不排斥他的內在熱情和主觀見解。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在葉紹鈞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最為突出。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的諦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里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他的內心滿蘊著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於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與諷刺兼備,是葉紹鈞對小市民知識分子用筆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盤重壓下的知識者,作者看不慣他們的怯弱、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們有所改變;但是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造成他們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是複雜的,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在嘲諷的同時又毫不含糊的把筆鋒穿過這些人而指向其背後的黑暗現實制度,從而使他的批判現實主義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葉紹鈞小說中的小知識分子形象大致有兩種型別:

  一是卑瑣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飯》中的吳先生和《潘先生在難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爭》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煥之》中的倪煥之。其中《倪煥之》被矛盾稱為“扛鼎”之作。

  結構多變、精於佈局,講究結尾饒有餘味,是葉紹鈞小說風格的又一方面。

  葉紹鈞對外國小說的借鑑了無痕跡,他的小說文字整飭、嚴謹、平實、純正,既無歐化的成分,又沒有半文半白的現象,十分講究規範化。葉紹鈞的文學語言沒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歐化氣息,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嚴肅踏實的寫作態度,使葉紹鈞的文學作品為中國現代漢語的規範、純潔、健康作出了貢獻。

  葉聖陶的文學貢獻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為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的陰暗面和人性。

  因為是一名教育家,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記述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是被剝削者,是沒有

  葉聖陶與巴金

  能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貫反映著真相與現實。他在自己的小說如《火災》、《線下》和《稻草人》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這些文章聚焦於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廣受讚譽的小說《倪煥之》就記述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悲情生活。

  葉聖陶發現新中國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偽善和保守的。人們為了安穩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知覺並正視這些社會頑疾。葉聖陶不僅寫故事,而且報道社會的謬誤。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而是用認知和對現實的思考來連填充人們的餘暇。“……寫作的基礎是一雙有洞察力和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卻不怎麼擁有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以寫作為目的訓練而一個人的眼睛,對於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生活。 ”摘自—葉聖陶,《過去隨談》46頁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 培養年輕的心靈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經稱讚他的童話能夠啟迪人們對社會更多的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是簡單的,但是卻擁有著深刻的內涵。他相信兒童對周圍環境擁有個人看法,所以應當提高他們的批判能力。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獲得這個社會與他們之間關係的清晰認識。

  公文寫作

  1983年6月20日葉老專門寫過一篇《大家都來重視提高公文質量》,文中提出瞭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的質量問題。葉老要求大家牢記一句話:“人家瞭解你的方針政策、具體辦法之類全憑你寫在公文上的書面語言,所以書面語言馬虎不得”。葉老十分強調:寫作必須做到“明確通順”,即“必須把要表達的意思想清楚。沒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確通順。想清楚了,公文的組織結構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組織結構,照樣寫下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這樣的公文才能夠讓人家不折不扣地瞭解。”其次,葉老認為,還要在語法修辭邏輯各方面用點兒勁。“不光是讀些書本,尤其要在實踐中隨時留意。”葉老所指的意思,即要我們善於把書本上所講的這些知識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夠熟練地運用於說話、寫文章。

  除此以外,葉老認為提高寫作質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當當,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達了我的意見。”因此,我們在寫作中“都應當斟酌盡善,做到再不能更動一個字,決不能出門不認貨。”

  寫作中關於文風問題,葉老曾多次反覆論述。如1956年寫的《反對新八股,形成新文風》;1958年的《文風問題在哪兒》、《怎樣改進文風》;1959年的《要寫得便於聽》;1961年《改善字風》;1979年的《端正文風》等。葉老認為:“文風是作風,也是思想風”,“端正文風是大家的事”,“我說的大家,不限於記者、作家,凡是寫點書稿,寫點文稿的人,乃至寫一封信,寫張字條的人,都包括在內。文風是風,風是刮來刮去的,彼此影響的,所以惟有大家來吹一種端端正正的好風,才能彼此促進,共同提高”。

  如何改進文風呢?首先葉老反對說假話,說空話,包括還有影響的黨八股、洋八股。“說假話就是言不由衷,說空話就是言之無物,”而且“在說假話和說空話這兩點上,‘黨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葉老還強調字風。因為寫作,尤其是應用文寫作,必須特別注意“存心給公眾看”。葉老大力呼籲“寫信要為收信人著想,起什麼稿子要為商量這份稿子的人著想;寫的稿子準備付印付排的要為打字員排字工人著想”。再次,葉老反覆強調文風改進,應努力充實自己,包括思想認識和表達技巧方面,並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語言修辭

  葉聖陶的語言是簡練而感人的,他以用恰當的詞語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葉聖陶在他的報道中強調感覺與情感。人物在葉聖陶的筆下鮮明活潑,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知名作家趙景深盛讚葉聖陶是寫作界的異數,擁有著傑出且驚人的才能。他的優美文章持久而韻美的留存於世。他表達的情感和感覺構築了真相與現實的基礎,也使他的文章充滿無窮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燈火,但是記述卻因為這燈火而引人注目,” 葉聖陶說。這段談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葉聖陶不僅是一位善於講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藝術家。

  外語元素

  葉聖陶的現實主義寫作形式成為許多作家效仿的物件。他承認閱讀一些西方小說家的作品,對他的寫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沒有閱讀英文,如果我沒有接觸英文讀物,我就不會寫作小說. ” 他的作品是反思與思辨的。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實而客觀的觀察。葉聖陶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聞記者。對現實的觀察成為了他寫作的源泉,他它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