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問題探討論文3篇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幼兒教育“去小學化”也必將是一個巨集大的系統工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問題探討論文,歡迎閱讀!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問題探討論文篇1

  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當然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論述卻不斷在展開,各種教育理念都在自述各自的觀點。因此在不同幼教理念面前家長卻存在各種擔心與質疑,家長們分為幾個派別的擔心,其一就是認同孩子玩,不需要過早接觸文化知識,害怕過早的智力開發。其二,擔心只玩不學,是否影響孩子以後,更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0到6歲的表現,就可以奠定終身,孩子的成長是通過各個敏感期來發展的。

  在3-6歲之間,孩子的敏感期包括:空間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完美和審美的敏感期、音樂和繪畫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婚姻的敏感期、語言與朗讀的敏感期、執拗孩子的成長與媽媽期待不一致的敏感期、情感表現欲的敏感期、身份確認獎勵和讚美的敏感期、數學及符號與自然的敏感期、性別和出生的敏感期。

  如果家長把每個敏感期所需的東西賦予實踐並參與這些實踐,您的孩子肯定與別人的孩子不同。尤其到了上小學,您就會發現孩子的心理、情緒、感覺、精神,都是非常健康而且出眾。

  下面就從五個方面論述“去小學化”

  一學語言:

  早期語言技能越好,後期學術能力越高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學準備水平對後期學業成就和學校適應具有預測作用,入學準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後續水平。但入學準備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入學準備不能錯誤地等同於識字、算數。有研究發現,孩子早期的語言技能如字母識別能力和語音敏感性越好,後期學術能力越高。因此,在孩子0-6歲,培養孩子語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讓孩子多識字、寫字,而是要讓孩子聽到各種聲音、各種語言,鼓勵孩子唱誦歌謠、複述故事,培養孩子的語音意識和正確發音能力,培養孩子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說和聽方面的能力。從數學學習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會算多難的加減法,會做多少題目,而是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活動,幫助孩子在玩中學,掌握生活中簡單的數學知識,如對數、量、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二學習慣:

  培養行為習慣,孩子沒有朋友比成績差更糟糕

  良好的習慣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將伴隨幼兒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識促進孩子的生活、學習、思維、人際交往等行為習慣的養成。親子關係也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也是注重培養親子關係,同時加強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提出明確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內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根據幼兒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別是孩子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過渡到以學習為主的學習生活,其中的學習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聽得懂任務要求、能自始至終完成一項任務,會遵守規則等。這些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孩子後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後勁。有研究發現,入學後,沒有朋友比成績差更糟糕,被拒絕的孩子容易出現社會適應不良、心理失調、學習成績不佳等現象。因此,入學準備很重要,需要引起家長的關注與重視。

  三學好奇心: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們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在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其好奇心是讓幼兒輕鬆接受新鮮事物和學習新知識不可或缺的途徑。兒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廣泛性和探索性等特點。好奇心強的幼兒接觸新事物時注意力集中、愛提問、愛探索。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應合理對待,採用合適的方式實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開等“破壞行為”,滿足孩子主動探索的心理,鼓勵孩子對新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與關注。

  四學獨立性:

  3-4歲是兒童行為獨立性快速發展階段

  幼兒期的兒童自主意識開始發展,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3-4歲時兒童行為獨立性快速發展,為今後其情感獨立和認知獨立的發展奠定基礎。4-5歲的孩子隨著道德感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兒童逐漸明白了隨意發脾氣等行為是不正確的,學會對情緒的調節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在情感上逐漸消除對父母的依賴。3-5歲兒童的認知獨立水平一直在提高,開始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所以,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特點,創立寬鬆的環境氛圍,讓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五學運動能力:

  在玩耍與遊樂中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讓孩子認讀漢字和感受數學、使用數學解決問題,選擇圖文並茂、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圖書,通過講故事、親子共讀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同時,可以在玩耍與遊樂中培養孩子的繪畫、音樂與體育運動能力。並採用圖片、畫報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加強孩子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後果的認識,提升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另外,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助於兒童獲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兒童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於兒童社會價值的獲得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父母在鼓勵與同伴交往的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處理同伴矛盾,學會社會交往技能以及發展友誼。

  因此許多孩子的家長錯誤的認為“去小學化”是不學習任何文化知識,只是讓孩子玩。真正的“去小學化”是:孩子在玩中學各種競技比賽遊戲,掌握生活中簡單的數學知識,如對數、量、圖形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朗讀唱誦歌謠、複述故事鍛鍊如字母識別能力和語音敏感性培養孩子語音敏感性以及語言理解的能力。通過各種學習型的遊戲以及競技比賽,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語言能力,獨立性。通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不斷自我探索世界發現世界。同時家長們通過親子訓練、親子競技、親子關係能夠形成親子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鼓勵、相互欣賞、共同加油的成長方式和成長習慣。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發現,你對孩子的一次小小表揚與認同感之後孩子是表現的多麼開心。希望在有正確認識的同時家長們也能付之行動,帶領孩子健康的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問題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