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心理健康的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幼兒身心素質

  摘要:通過家訪活動,鞏固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利用業餘時間對大多數幼兒進行家訪,瞭解幼兒在家的真實表現,指導家長教育幼兒的科學方法,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中來。

  關鍵詞:心理健康;幼兒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新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素質教育中要非常重視幼兒心理健康這一課程,力圖在教育實踐中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下面談一下我們在實踐的探索和體會。

  一、豐富教師幼兒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以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缺乏。而紮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事例,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因此,我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有關幼兒健康的心理理論,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讓教師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髮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是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係融洽、性格特徵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為此,經常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參觀,接受新資訊,新方法、新經驗來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把幼兒的健康心理作為工作的重點,日常活動中,努力改變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贏得孩子的歡心,

  用尊重獲得孩子的信任,用讚歎鼓勵孩子的成功。

  二、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意識

  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心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師創造的心理氛圍。幼兒對教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或積極、或消極的。因此要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1、創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

  幼兒的心理環境是教師行為的產物,要為幼兒創設安全和自由心理的環境,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必須慎重,因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淡化教師權威意識,儘可能減少對幼兒的直接評價。教師要多創造機會,啟發並引導幼兒參與討論,讓幼兒自己思考、判斷,逐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幼兒的討論、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夥伴式師生關係。

  2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必要的,評價應客觀、公正,以正面激勵為主,儘可能避免消極的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幼兒造成壓力,使幼兒產生不良情緒,導致不良心理。

  2、創設寬容理解的環境

  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尊重集體規則等,有的幼兒由此被視為“多動症幼兒”、“特殊兒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要通過“移情”理解兒童,即站在兒童的角度,將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維和行為。教師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心理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

  3、創造鼓勵性的環境

  幼兒大都喜歡聽“好話”,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成人的鼓勵。幼兒在行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師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做遊戲時,許多孩子用豆粒擺出了各種形狀的物體,有個幼兒只擺了一條直線,且面露難色。這時我就過去對他說:“挺好的,這是蚯蚓,又像小棒。”這個孩子馬上在直線下方添上爪子說:“我搭了條長龍”。一會兒,他又添上翅膀說:“我又擺了架飛機。”教師的鼓勵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激起了他的創造興趣。由此可見,教師經常地、及時地給予幼兒鼓勵和支援,能有效地增強幼兒的信心和勇氣。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以幼兒心理健康的目標與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在幼兒的一日活動當中,蘊藏著許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就有一個責任心培養問題。每次活動前,都提出具體要求,有的孩子能把玩過的東西整整齊齊的放回原處,但有的孩子還沒有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乾脆不收拾。這就要求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對那些能夠整整齊齊收好玩具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拾玩具的幼兒,做事要有始有終,要有責任心。在戶外活動時,通過“學做解放軍”“滾地雷”“走獨木橋”的遊戲,培養膽小幼兒大膽、勇敢、不怕困難的性格。又如,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往往來源於教師對他的評價。因此,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認識和評價每個孩子,多鼓勵,讓幼兒在鼓勵中健康成長,幫助幼兒克服自卑的心理,幫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個性與群體的關係,增強其自信心,讓幼兒每時每刻都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再如: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進入區域進行自主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識。其次,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的目標融入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擬定出教育目標和計劃,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

  四、家長培訓,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家庭是幼兒園合作的夥伴。就幼兒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社群的積極配合顯得更為重要,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動的開展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援和配合,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也不例外。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強調幼兒園教育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質都集中於一個孩子的身上,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能成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利因素。

  首先,在每次家長會以及“家教園地”中都要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常識,如家長教育子女時的矛盾心理:“糊塗的愛”、“壓力太大孩子苦”、“幼兒缺乏自信的對策”等。通過學習許多家長從教育孩子的誤區中走了出來。

  再次,通過家園聯絡卡,瞭解幼兒在家的表現,根據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並向家長反饋,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能夠在家有目的有計劃對幼兒進行配合教育,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另外,通過家訪活動,鞏固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利用業餘時間對大多數幼兒進行家訪,瞭解幼兒在家的真實表現,指導家長教育幼兒的科學方法,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中來。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深刻認識到了家庭與幼兒園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開展幼兒健康心理的教育,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教育方法,能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幼兒的身心素質。

  參考文獻

  1、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健康觀訪談研究黃英; 劉雲豔學前教育研究2007-08-15

  2、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李靈; 劉偉偉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11-20

  範文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發展趨勢

  摘 要: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礎和關鍵,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本文提出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並概括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些教育策略,以便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幼兒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方法 發展趨勢

  目前,對幼兒進行早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利用幼兒期這個心理髮展關鍵期進行教育,不僅有利於培養各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可以促進未來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勢在必行。尋找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教育方法

  1.注重對幼兒的情緒情感進行合理的培養和疏導。

  良好的情緒情感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注重幼兒健康情感的培養才能有助於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而需要是情緒產生的主要基礎。因此培養幼兒健康情緒情感的前提就是要滿足幼兒的需要,這種需要不僅包括物質需要,而且包括精神需要。老師和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應時刻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幼兒進行交談,充滿關愛地撫摸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與呵護。教師應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和友好交往的意識,可以開展合作性活動促進幼兒體驗互助互樂的樂趣。當孩子的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老師和家長要進行合理疏導。當遇到合適的機會和場合時就要讓其不滿情緒得到合理發洩,同時還要教育孩子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家長和老師的健康情緒是幼兒模仿的主要物件,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始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以自身的榜樣來影響孩子的情緒情感。

  2.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有利於其健全心理的發展。從幼兒的行為表現可以看出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塑造幼兒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對幼兒加強行為培養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和家長應利用榜樣作用引導幼兒對其正確的行為進行辨別和引導。其次,家長和教師要針對幼兒所做的好人好事及時地表揚和給予肯定,進行合理強化,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最後,教師和家長可以定期帶幼兒去戶外野遊,接觸大自然,培養幼兒豁達、樂觀、熱情的健康心理有助於其產生正確的行為。

  3.注重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通過成功體驗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合理的挫折教育是培養和鍛鍊幼兒堅強意志和性格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教師和家長要充分發揮挫折的激勵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針對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具體事例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幼兒不小心跌倒了卻不哭不鬧,醫生給幼兒打針的時候能勇敢面對,此時教師和家長就要針對這一事件對他進行及時教育與強化表揚。當幼兒自己面臨困難的時候,教師和家長還可以用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光輝形象來激勵幼兒積極應對,戰勝困難。進行合理的挫折教育之後更要注重的是讓幼兒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自信心。教師和家長要經常給幼兒提供鍛鍊和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之情。比如可以給幼兒提供展現自己的才藝舞臺,讓其在所有小朋友和家長面前唱歌、跳舞、演講,表演結束後給予喝彩;還可以舉辦各種比賽,教師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和獎勵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當幼兒面臨困難時,教師和家長要選擇正確的方法並且耐心地幫助其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積極面對,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點

  1.不斷加強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

  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和《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政策性檔案,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我國提出《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看出世界都把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幼兒期是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具有巨大的潛能性和可塑性,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礎和關鍵。我國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應更加註重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2.不斷加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體系和心理素質。

  要想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和規範化,就必須具備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才能順利成功完成這項專業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因此要不斷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心理品質。幼兒教師在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針對幼兒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有關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掌握相應的心理衛生、心理諮詢、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等知識,並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有效地運用到幼教工作中去。這是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項迫切而重要的艱鉅工作。幼兒教師的健康人格是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不斷鍛造自己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至幼兒園。教師要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態,為幼兒創設輕鬆、和諧、無拘無束的氛圍,這是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3.給幼兒的心理健康營造和諧的氛圍。

  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環境、幼兒園環境和社會環境應整合成一體共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幼兒健康成長的搖籃。家長在這個環境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家長對幼兒的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和父母關係都會影響幼兒心理的發展。家長應重視家庭環境的創設,注重言傳身教,不斷提高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綜合素質。幼兒園的環境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變化。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是滿足幼兒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和諧溫馨的師生關係,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以及團結互助的教師關係均會使幼兒在這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產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從而促進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社會環境要抓住每一個契機為幼兒營造合作、樂群和創新的環境,創設和諧民主的群體氛圍,促進其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

  4.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個別化指導。

  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存在差異,因此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教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條件。對幼兒存在的不同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矯治,效果是顯著的。還可以通過有效的遊戲解決幼兒由負面情緒而導致的問題,讓其將不滿情緒宣洩出來並重新認識自我,從而學會自我控制。特別要針對發展水平較差的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愛與輔導,使其努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只有幼兒教育工作者依據發展趨勢並採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才能不斷改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最大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豔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3,VOL22,1.

  [2]繆秋莎.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六大發展趨勢[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