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感悟感受有哪些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他父母教育孩子的感受以及感悟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感悟感受,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感悟感受

  一、讓孩子吃的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能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談如何教育。

  二、經常擁抱孩子

  輕輕的給孩子一個擁抱,是傳達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溫柔的擁抱可以讓孩子變得較健康、較活潑,對我們而言,也可以減輕壓力。

  三、給孩子玩耍的時間和多鼓勵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去探索好奇的世界。並且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挑戰各個方面。

  四、不要表揚孩子太多

  雖然表揚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但過多的表揚會讓孩子陷入一些麻煩,所以表揚一定要適當。

  五、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

  現在很多父母都幫孩子幹這幹那,這樣導致孩子沒有了自理和自立能力,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六、教導孩子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七、多給孩子讀一些教育發麵的文章

  我個人認為給孩子讀一些這發麵的文章,讓她去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作比較,讓她自己認識的哪些地方沒有主人公做的好,哪些地方比主人公做的好,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八、養成良好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態度都得端正,態度取決於一切,只要態度認真,事實求事的做每一件事情,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九、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孩子有了一些閱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著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然後孩子也給我留下她想說的話,這些紙條不僅能提高她的寫作水平,同時也讓她能夠真實的觸控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說不好,但這是家長們的共同目標。教育孩子,這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我們做父母的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該怎樣教育孩子。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很好的引領孩子,成功的教育孩子,這將是我們送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七.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

  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指責;對錯誤進行反覆的、連續性的批評;態度粗暴、言語苛刻、諷刺嘲笑,傷害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其改正錯誤起著阻礙和破壞性作用的批評。這樣的破壞性批評對孩子成長極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簡單和開放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使他對於自己的判斷有信心,家長的破壞式批評往往會徹底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稚嫩的,當家長採用破壞性批評以諷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時,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性批評針對的是人,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衝突和矛盾,會徹底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二、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願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願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牴觸情緒。

  第二、給孩子設定目標時要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制定短期目標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夠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標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這樣逐漸達成目標就能持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標設定的過高,孩子認為達不到,則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短期目標實現了,離長期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有些家長經常把長短期目標相混淆,結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三、身教與言教統一的原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要善於用說理的辦法,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也就是既重視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統一起來,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僅聽父母的說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若父母的品德行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禮貌,關心愛護孩子,孩子就會對父母新生和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給孩子講得頭頭是道,而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會信服,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說謊,可自己在生活中卻對別人說謊,那麼孩子對父母的教導就難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歡模仿成人。而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賴的人,父母言行、舉止往往是孩子的行為準則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孩子的發育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1.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體會

2.寒假教育孩子心得體會3篇

3.對教育孩子的感悟

4.孩子成長教育心得感悟

5.家長教育孩子的感悟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