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科學育兒知識

  又到了媽媽們最害怕的冬天,冷空氣猛烈來襲,讓嬌弱的寶寶身邊充滿危機。我們總結了冬季寶寶易患的幾種疾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應學習冬季科學的育兒知識

  又到了媽媽們最害怕的冬天,冷空氣猛烈來襲,讓嬌弱的寶寶身邊充滿危機。我們總結了冬季寶寶易患的幾種疾病,根據其顯著的特點,為您詳細的總結了冬季科學育兒知識,讓您在嚴冬也能將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

  1、冬季寶寶常見病總結

  季節交替,冬季寶寶特別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家長務必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的保護您的寶寶。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要謹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如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對患病的兒童要去醫院正確診斷、及時治療,重者應隔離觀察,防止流行病的擴散。兒童外出時如應帶好口罩,特別是室內外溫差較大的的情況下。

  2、冬季科學育兒知識

  冬天的寒冷是寶寶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從衣著,環境,飲食等多方面對寶寶做出保護,希望家長也能及時調整您的過冬方案。在穿衣保暖方面,我們希望家長遵循合理穿衣,隨時增減的原則。有的家長給兒童穿衣過多,孩子稍有活動,汗水把內衣溼透,而小兒不會表示需要更換內衣,只能憑自身的體溫把溼衣暖幹,天天如此,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同時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房間時應脫去外衣。對於日常的飲食,希望家長做出適當的改變,冬季天氣寒冷,兒童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乳類、魚類、家禽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在您帶孩子外出遊玩的時候,周邊的環境也對孩子構成威脅。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著涼。夜間蓋好被褥,家長應勤檢視,兒童登被褥時及時蓋好,以免孩子著涼。不然,常會引起其它大病發生,如心肌炎、肺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當然,不要認為室內就是完美的避風港,注意保持兒童寢室活動場所良好的環境條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特別是長時間生活在門窗緊閉、有暖氣和空調環境下的孩子,空氣不流通,不利小兒的健康。在有空調的環境中,應視情況調節室內的溼度。

  寒冷的冬季,家長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寶寶的健康,請您務必對寶寶冬季的高發疾病有個認識,在此同時,希望您注意孩子飲食能夠攝入充足熱量,穿衣要隨時添減,室內室外的環境都要做充足準備,當然,想冬季科學育兒,體育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專案之一,畢竟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才能抵禦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

  :閱讀·每天睡前講故事

  每個夜晚的床頭,那盞溫馨的燈下,孩子靠在父母懷裡,聽他們講故事。這是孩子成長中最幸福的時光。

  科學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給嬰兒聽,可以讓他們與父母間建立特殊情感。嬰兒喜歡聽到熟悉的聲音,而書中的文字、圖畫和故事更能刺激他們的腦部發育。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後學習能力會更強,相對來說情緒會更為穩定,個性較為冷靜,更為自我約束,知識面寬廣。

  “有些父母拿到圖書以後,把教孩子學識字作為主要目的,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王爭豔告訴記者,孩子讀書要以興趣為主。“閱讀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留給孩子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像電視,有具象的畫面。孩子通過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魯傑建議,父母要儘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與孩子一起讀他們喜歡的書,並且探討書中的細節,這樣孩子就會漸漸愛上讀書。

  :遊戲·戲水玩沙,創造力強

  夏日午後,蟬鳴陣陣,一個小男孩靜靜地蹲在院子裡,細心地觀察“螞蟻陣營”,還不時用小樹枝輕輕地攔住螞蟻的路,觀察螞蟻的路線變化。男孩一蹲蹲好長時間,那份耐心,讓一旁的媽媽不忍心打攪。媽媽只是提醒他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導他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是知名育兒專家楊文的教子場景。

  魯傑告訴記者,豐富、神祕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經常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種靜默的和諧,那種新鮮、清新、生生不息的氣息,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遊戲場所。”國際兒童遊戲權力協會曾經發表研究報告說,現代兒童正在遺棄的那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爬樹、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強,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可以在陽臺弄片小沙灘,這也是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王爭豔說。

  :語言·儘量少說疊音詞

  孩子開口說話的那一瞬間,讓多少家長心生喜悅。那是他們第一次用語言表達。從此,孩子咿呀學語,打開了語言的大門。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父母與孩子多交談,會使這些孩子日後變得更聰明。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伴隨著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因此,語言能力的發展,必然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6歲以前是孩子語言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培養,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種子播種在春天,才會有好的成長和收穫。家長要在這個時期,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開發他們的語言能力。

  魯傑提醒父母,和孩子說話時,儘量使用規範的語言。父母是孩子語言的導師,父母使用的語言、語氣都會影響孩子。0歲—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時期,父母的語氣要柔和親切,自信沉穩,不要使用“吃飯飯”等疊音,也不要細聲細氣地模仿孩子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覺。但是,可以適當重複說過的話,比如“吃飯了,吃飯了”,來加深孩子的印象。對於3歲—6歲的孩子,父母就沒有必要再反覆重複說過的話了,看著孩子的眼睛,認認真真地說一遍就足夠。孩子沒有迴應時,父母要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會變得煩躁,甚至出現牴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