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設計

  教師們在進行授課前的教學設計都準備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小學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小學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設計

  課程標準: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詩歌,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學情分析:略

  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3、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學習重點及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好習慣。

  評價設計:

  1、在初讀感知環節利用多種形式鞏固檢測目標1的達成。

  2、在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詩歌內容中實現目標2。

  3、藉助於總結延伸、課後作業的設計達成目標3。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出示一段迷路的視訊,創設故事情境,他們在對講機、手機都沒有訊號,與外界失去聯絡的情況下,最終靠著森林中天然的指南針走出了森林。 【通過故事情節隨機向學生介紹 “指南針”的知識,而後引起學生對“天然的指南針指什麼?”這一個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主導性問題的思考,接著順勢匯入課文。】

  二、初讀感知

  先用課件出示學習提示:1、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小組合作學習1讀讀生字,記記字形,並給它們找找朋友。2劃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讀正確。然後出示課件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並通過引導學生記形歸結識字方法。

  【藉助識字課件激發識字興趣,鞏固識字效果。同時通過課文朗讀課件讓學生在聽讀中掌握字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三、品讀感悟

  1、聽課文錄音,找一找:課文中講了哪四種天然的指南針?

  2、學生再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是怎樣幫我們辨別方向的?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選出小組發言人,向全班彙報學習情況。

  4、教師隨機出示太陽、北極星、大樹和雪這四種天然指南針的課件進行交流。然後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質疑:這段話裡有疑問嗎?比如:太陽中午的時候為什麼在南邊?課件演示拓展:如果是早上的太陽,你能辨別方向嗎?學習詞語:旭日東昇傍晚的太陽呢?夕陽西下比如:太陽為什麼是忠實的嚮導?理解“嚮導”“忠實”,因為太陽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按一定的軌跡運轉,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說是忠實的嚮導。最後做朗讀指導。

  2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指名讀第三節。你有什麼疑問?比如:怎樣找到北極星?課件演示 理解“永遠”。練習朗讀。

  3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指名讀後讓學生根據課件演示指出:哪面是南方,哪面是北方?再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讓學生依據課件指出南北方向,並理解“溝渠”作為參照物時與“大山”、“房頂”的不同。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觀看課件和用心讀文明白了天然指南針是怎樣準確給我們指點方向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兒歌的二到五小節,一起來體會體會。

  5、學生齊讀兒歌,並練習背誦。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由於平時不善於觀察你,又加上形象思維遠遠大於抽象思維,通過演示太陽、北極星、大樹和積雪是怎樣指明方向的,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四、總結延伸

  1、總結:大自然的奧祕數不勝數,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用心思考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發現。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天然的指南針,想不想了解?

  2、課件出示大自然中其他能辨別方向的景物,

  【總結點明瞭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老師補充的資料是對本節課的拓展和延伸,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更能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五、作業設計

  1、你還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針呢?請你選擇一種仿照課文的形式編一編兒歌。

  2、課下讀一讀科普讀物,瞭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忠”和“盞”的教學中把它們與句子結合起來,進行學習,拓展延伸到“除了課文中所說的忠實的嚮導以外還可以說忠實的什麼”,“北極星是盞指路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等。在學完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後,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像課文中所寫的那樣再說一段話,給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時間,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恰到好處的運用了多媒體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接龍讀、範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4、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不足:在對第5小節“溝渠裡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為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沒有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如果能在學生彙報時適時的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師相機用語言來進一步說明,我想這個難點便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