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召存信同志先進事蹟的心得體會

  大家在學習過召存信同志的先進人物事蹟之後,有哪些學習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學習召存信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學習召存信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1

  月24日,雨花街道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者到昆明海埂會堂,學習召存信先進事蹟,繼承優秀的革命傳統,讓青年志願者更好領悟。在對召存信先進事蹟的報告人員的講解下,大家仔細觀看每一張召存信生前的先進事蹟,每一段文字資料,讓我們直觀的瞭解了先進人物為了黨的革命事業而奮鬥終生的革命精神。

  聽完報告後,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先烈忠誠於黨的堅定信仰,堅決做到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要學習革命先烈服務人民的宗旨意識,在我們各自的崗位上,勤儉節約、勤奮好學、甘於奉獻,做一名新時期的優秀網路文明志願,把召存信先進事蹟發揚光大。今後我們將積極利用網路服務平臺,積極宣傳召存信的先進事蹟。

  學習召存信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2

  2016年,是全體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的重要之年。學習先進是每個黨員分內之事,是學習必不可缺少的內容。月日,我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了黨支部學習召存信同志的先進事蹟,感想萬分。現就學習心得感受報告如下:

  召存信同志,58年黨齡。他一生愛黨信黨,對黨無限忠誠的政治品質。召存信同志原是管理一方的封建領主,雖然身居上層,但他對剝削制度和國民黨反動統治強烈不滿,組建了民族自衛武裝,與橫行鄉里的國民黨殘軍作鬥爭,後受進步人士影響,對中國共產黨心生嚮往,主動到普洱現寧洱尋找黨組織,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西雙版納,把象徵封建領主世襲權力的金傘獻給了毛澤東主席,還第一個在“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上簽名,立誓“永遠跟著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新邊疆”,他在西雙版納第一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上宣佈放棄“召景哈”官職,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從一名封建領主到人民公僕的轉變。在此後的長期歲月中,召存信同志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不捨不棄,始終保持對黨的無限忠誠。

  召存信同志,一生堅守誓言,獻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崇高精神。召存信同志帶領各族群眾像珍愛眼睛一樣珍愛民族團結,在各族群眾中廣泛宣傳“三個離不開”的思想,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他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實民族平等政策,禁止歧視少數民族的言行,主持制定了關於在傣族中禁止迫害“琵琶鬼”和在哈尼族中禁止殺害雙胞胎的單行條例,廢除了千年陋習。他注重執行並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堅持“團結、教育、疏導、化解”的方針,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加大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選拔力度,大力營造“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一員”的良好氛圍,著力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

  召存信同志,一生忠誠職責使命,殫精竭慮謀發展的公僕情懷。召存信同志常說:“要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和諧,根本的出路在發展。”幾十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他把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作為重要抓手,團結和帶領各族人民,致力於西雙版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文化繁榮,開創了西雙版納建設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將西雙版納由交通閉塞、貧窮落後、疾病流行的“瘴癘之區”“蠻荒之地”,逐步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新邊疆。

  召存信同志,一生親民愛民,始終與群眾心連心的優良作風。召存信同志常說:“關心老百姓生活,為老百姓解難事急事,是我們最直接、最重要、最具體的一項工作職責。要把老百姓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工作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召存信同志視群眾為親人,不論壩區山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都可以像走親戚一樣隨意出入他的家門和辦公室,他的大門永遠都向基層群眾敞開著。他經常深入基層、農村調研,瞭解各族群眾的生活和期盼,真誠幫助和深切關愛各族群眾,積極為各族群眾排憂解難,贏得了各族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召存信同志,他一生嚴以律己,廉潔從政的共產黨員清廉本色。召存信同志擔任州長40年,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為官、踏踏實實幹事,善於團結各方,先後與19位州委書記共過事,跟每一位州委書記的關係都很融洽。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愛民千寨,不愛財千袋”,從不搞特殊,從未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嚴格教育管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清廉本色。

  向召存信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一生忠誠黨的事業、心繫人民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無私忘我奉獻,是西雙版納州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壓艙石”,無愧為忠誠於黨的好黨員,無愧為維護民族團結的好乾部,無愧為人民的好兒子。

  通過學習,我誠實地面對自身的不足並嚴格要求自己,誠懇地向身邊的前輩學習並努力找出差距,深刻地自我反省找到問題的癥結並堅決地改正。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努力保持和不斷髮展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爭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時刻保持謙卑的態度和踏實的作風。我也會不斷提升自身水平,踏踏實實的工作,為自己最大的貢獻。

  召存信人物特寫

  這一天召存信家裡又來了一個寨子的人,拖鞋在門口擺了一大排,屋裡幾十人在他面前祈求健康、平安,年輕人讓他摸一下頭,年紀大的人行跪拜大禮……領頭人鄭重其事地取出從寨子帶來的一把幹沙,倒上些水,讓老州長捏一下,據說回去撒在壩子上,水就不會漲上來了。召存信的夫人、曾經的傣族公主刀美英熱情地給每人倒茶,留下吃飯,喝酒,大家歡呼“水——水——水……”  正值傣族“關門節”期間,從傣歷的9月15日一直持續到12月15日,是與潑水節、開門節並稱的傣族三大宗教節日之一。小兒子召亞平中午回家吃飯,他現任西雙版納州人大會副主任,他告訴本刊記者,關門節期間家裡幾乎天天如此。他見過的最壯觀景象,大約來了近100人,這還不是整寨的人都來,是選出來的有身份、有見識的代表。屋裡擠不下,院裡也都是人。“這些人並不是老父親的親戚。關門節期間,按傣族風俗要拜老人,因為父親年紀大,也因為他在群眾中的威信,來拜的人特別多。以前他身體好的時候,很多寨子還請求他來繞著走一下,說這樣更有福氣。”

  依然有老人恭敬地稱呼召存信為“召景哈”,他擺擺手說,“我早已經不是了”。“召景哈”是召存信60多年前的官職,“召”為“主、王”,“景哈”為地名,意為食邑景哈的官員,相當於議事庭庭長。在封建領主制度下,這是僅次於西雙版納統治者“召片領”的位置。

  跪拜的人群散去,屋中央的召存信顯出些疲憊。因為今天的採訪,他特意換上一身新裝以示禮貌,白襯衫,黑西褲,皮鞋也是黑亮的。多年的風溼性關節炎,他的腿已經不能自由行動了,端坐在椅子上,更顯莊嚴。他身份證上的出生年份是1928年,但按他早年活動推算,夫人刀美英對本刊記者說,他實際應該是1922年左右出生,如今已87歲了。一直陪在一旁的刀美英小他幾歲,愛笑,愛動,倒茶,遞水果,前後張羅著,不時充當著採訪的解釋者和補充者。

  聽說要拍照,刀美英給老伴取出一頂傣族帽戴上,自己又去換了一身更正式的衣服,亮藍色上衣,棗紅色印花的筒裙,重新把黑油油的頭髮梳理得紋絲不亂,再插上一把梳子。她站在召存信身旁,對攝影師要兩人靠近的示意嬌羞地笑:“結婚60多年了,還要這樣……”

  這是一個特殊家庭,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召存信給記者看他胳膊上的文身,是兩個圓圈,卻不是普通人能文的,意為“皇帝的子女”。他說,召存信是漢名,任景董鎮土司的父親召孟捧麻專門請漢文老師給5個兒子取的,取自孔子的“仁、義、禮、智、信”。而他的傣名為召孟翁罕,傣文中“孟”指人的頭蓋骨,意為至高無上的人,以“孟”為名的人一般為召片領的直系親屬,屬於封建領主制度中的第一階層。生為貴族的召存信16歲就繼承了外祖父老勐捧土司的職位,成為新一任召勐捧。刀美英傣名孟喃罕鳳,是老召片領的外孫女,從小住在王宮裡。刀美英回憶,公主和王子是不能跟平民通婚的,必須在本階層找,既為保持血統純正,也是政治需要。像她的姐姐嫁給了一個國民黨軍官,與漢族通婚,相當於對家族的叛變,其子孫就不再屬於王室了。她和召存信的第一次相見就是在結婚那天,這是一場一見鍾情的喜劇:召存信覺得儀態萬方的她就是傣族敘事長詩裡的千瓣蓮花公主,而刀美英也像看到了《召樹屯》裡的勐板加王子。這樁政治婚姻進一步鞏固了家族利益,1944年,由代理召片領,也是刀美英的養父刀棟剛舉薦,年僅22歲的勐捧土司召存信當選為議事庭庭長——召景哈。

  看上去很難理解,召存信年紀輕輕就娶了公主,當上了土司、召景哈,幾乎到達封建領主階層的最高峰,他為什麼又選擇共產黨,並親手推翻了自身的堡壘?

  召存信仔細聽著提問,沉吟許久,才鄭重地答,他打斷旁人的插話:“不怕講。從頭到尾,從頭到尾……”

  “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們‘要愛民千寨,不要愛錢千袋’,把百姓當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召存信回憶,“七七事變”後國難當頭,西雙版納壩子也不再安寧。15歲的召存信在勐捧組建了一支140人的抗日自衛隊,任中隊長。每次日機投彈轟炸村寨,他都帶領自衛隊衝上去救人滅火,組織當地草醫給傷員療傷。當上勐捧土司不久,他了解到,版納的自然條件雖然好,但捐稅過重,百姓苦不堪言。“捐稅來自兩方面,一是土司、頭人方面的,有門戶捐、人頭捐、土地捐等,而且從上到下層層加碼;二是國民黨政府方面的,除大煙稅、兵役稅、積穀稅等外,還借抗戰之名把購買槍支彈藥甚至軍隊給養全攤派到老百姓身上。有的百姓由於繳不上稅,被逼得跳河、上吊。”召存信痛下決心,要減輕老百姓過重的捐稅負擔,這觸動了傣族頭人階層和國民黨官員們的利益,他們把召存信視為眼中釘。1942年11月,幾個頭人用3萬元半開銀幣買通兵痞暗殺他,他帶著20多個保鏢與敵人一個排兵力激戰一夜一天,斃敵10多人,敵營長龔廉重傷潰逃。刀美英說,事後那幾個月,他在山洞裡四處躲藏,現在的風溼病也是當時的後遺症。

  當時的召片領怕得罪整個頭人階層,更怕得罪國民黨政府,就把召存信調到西雙版納首府駐地曼聽辦事處當主任。這期間,召存信依然抵制國民黨車裡縣政府及駐軍超額的派糧、派款、派夫,國民黨車裡縣政府十分忌恨他,兩次找茬兒把他抓入監獄。這讓他心裡罩上了陰影:“西雙版納的召片領,從元朝以來一直被朝廷認定為正三品,而國民黨的縣長小小七品芝麻官,卻敢在三品官面前橫行,這是什麼世道?國民黨推行的是什麼民族政策?”

  1949初,隨著解放戰爭的一步步勝利,節節潰敗的國民黨軍隊退守雲南,此時的召存信早已貴為召景哈,而年輕的召片領刀世勳還在昆明讀書,西雙版納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召存信手中。他多年來看透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腐敗作風,1949年率民族自衛預備大隊接管了國民黨車裡縣政權。他承認,當時對是否投奔共產黨,內心是相當矛盾的,“畢竟,我是封建領主集團的主要成員,是共產黨要革命的物件啊”。因此,當1949年3月召存信帶領親信到普洱地區尋找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雲南討蔣自衛隊第二縱隊時,曾頂著巨大的疑問和壓力。

  但這是一個主動選擇,談起“跟黨走”的起點,召存信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記得1950年解放軍第13軍37師副師長吳效閔追殲國民黨殘部到勐罕,對民族地區的現狀有所顧慮,猶豫著是否要渡江。召存信找到他說:“我是召景哈,頭人、百姓都聽我的。大軍過江,頭人、百姓方面由我親自去做工作,船隻、竹筏、船工、嚮導、翻譯由我親自去安排,請吳副師長一定要帶領部隊過江去,解放我們西雙版納。”在召存信的配合下,解放軍渡過瀾滄江,於2月17日解放了整個西雙版納。

  在召亞平眼中,父親的最大特點就是“黨性強”,一生從未動搖過對共產黨的信賴。“‘’時,父親也被批鬥,周專門交代,不能打。當時國民黨殘部從寮國、緬甸過境要一家家接走,他幾個手下都走了,但他堅決不走,也不讓我們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