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增強免疫力的運動有哪些

  身體免疫力低會讓患者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在生活中經常運動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那麼哪些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能增強免疫力的運動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能增強免疫力的運動

  1、哪些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呢

  1.1、健步走

  作為全民健身推廣的“健步走”是最安全的鍛鍊方式,每天最好持續走30分鐘。健步走可以調節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快病後康復速度。

  1.2、瑜伽

  胸腺是身體內細胞免疫的中樞,位於胸腔縱膈內。其主要功能是調節T淋巴細胞比例及分泌胸腺激素,使機體保持細胞免疫功能,殺傷外來病菌等。瑜伽的許多體式和呼吸法都有刺激胸腺的功能,通過刺激胸腺的分泌,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1.3、游泳

  冬季游泳可提高人體對冷的適應能力,可以刺激並促進血液迴圈和代謝,提高體溫調節的靈敏度,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游泳時,由於溫水對面板的刺激,使得面板的血管急劇收縮,血管一次大力收縮後,隨之是一次相應的舒張,這樣一張一縮血管就能得到鍛鍊,從而調節人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1.4、慢跑

  在室外慢跑能增強體質,加強呼吸系統對氣溫的適應,提高抵抗力,調節血液中白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比例,而它們能吞噬人體內可能有的癌細胞。慢跑不要太快,能以正常地呼吸為宜,注意要從鼻子吸氣,從嘴呼氣。

  2、為什麼運動能增強免疫力

  運動是能使免疫功能細胞總數短暫升高,幾個小時後才恢復正常。在白細胞數量升高期,有利於身體消滅侵入的病原微生物。長期的規律性運動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免疫功能活性的增強,還能少量提高安靜狀態下免疫功能細胞的數量。因此長期適量的規律運動時能加強身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

  在運動時是能讓體溫得到升高的,而體溫升高是有利於提高細胞對於病毒、細菌的吞噬效果的,能幫助身體阻止原微生物的入侵,抑制其在體內繁殖和擴散,從而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增強體質。

  3、運動增強免疫力有什麼原則

  3.1、秩序漸進原則

  體育鍛煉的秩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逐漸地增加運動量。

  3.2、全面發展原則

  對多數體育鍛煉者來說,進行體育鍛煉並不是單純發展某一運動能力或身體某一器官的生理機能,而是通過體育鍛煉使整體機能全面、協調發展。所以,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3.3、區別對待原則

  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每個鍛鍊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職業特點、鍛鍊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3.4、經常性原則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鍊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常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雖然短時間的鍛鍊也能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一旦停止體育鍛煉後,這種良好的影響作用會很快消失。

  運動提高免疫力什麼強度好

  界定運動強度指標的方法是測算心率,人的最大心率可以通過公式測算:最大心率是220-年齡。一般人鍛鍊時心率達到自身最大心率的60%-85%的強度就比較合適,老年人為75%以下比較合適。有心臟病、冠心病的老年人,心率要在40%以下。

  如:一個25歲的年輕人,他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5=195,那麼他鍛鍊的心率要控制在195×60%至195×85%之間,即117至165之間。

  另外可以通過自身的感覺來衡量運動的強度。如果鍛鍊過後有勞累感,但呼吸平穩且沒有心慌胸悶的現象,到隔天鍛鍊時肌肉也沒有痠痛的感覺,那就說明運動量是合理的。

  運動增強免疫力要注意什麼

  1、防止運動損傷

  運動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可以適當壓壓腿,活動活動腰身,輕柔地做些伸展運動等熱身方式,“預熱”足夠再開始運動。特別是腰、膝、踝、肩等關節要活動開。運動後要有整理活動,可以通過做操、深呼吸以腹式呼吸為主、上肢和下肢交替抖動,抻拉等形式讓身體充分地放鬆。

  2、運動後注意“三忌”

  一忌驟然降溫冷水浴等,應休息30分鐘以上再用溫水淋浴;二忌大量急飲,否則會引起胃腸痙攣、增加心臟負擔等;三忌體溫烘衣,否則易著涼,引起感冒、哮喘、腹瀉等。

  3、運動前進行體格檢查

  身體狀況欠佳時,如感冒或有特別的疲勞感時,應暫停運動,不應勉強進行。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胸痛、憋氣、頭暈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4、避免快速和變化過猛的動作

  中年人的韌帶彈性已下降,易扭傷,跳躍、倒立、滾翻、衝刺等動作極易損傷肌肉和筋骨,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