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歷史村寨的感悟美文

  編者按:小山村裡往往藏著許多歷史文化的遺蹟,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走進外富陽村發現的文物吧!

  我第一次走進外富陽村,緣於我和馬錦峰以及大寨子的幾個村民尋找一塊古老的碑,因為我主編的《永平回族志》需要,大寨子回族村志稿需要。這個村地處一座山樑,山腳便是江尾裡,江尾裡距離龍街鎮九公里,而龍街鎮距離永平縣城卻是幾十公里。這麼屈指數來,這裡屬於永平的偏遠山區。南邊,與保山昌寧縣、巍山縣幾乎接壤;西邊,與大寨子遙遙相望。

  村子不大,東一家西一家的,正當夕陽西下之時,村裡的村民偶爾出現一兩個,不是老就是小。朋友說,現在的山區村寨都是這個樣子,不熱鬧,非常寂靜,每一家每一戶,該上學的去上學,該工作的去工作,該打工的去打工。還有一些女青年,不願意留在家裡,嫁到城裡去了。所以只有老人和兒童留守在家裡看家。老人,空巢老人;兒童,留守兒童。這就是當今鄉村的現狀。

  碑,沒有找到,剛要上車走時,一個朋友對我說:“馬老師,我領你去看一院古老的房子。”我對古老的建築是情有獨鍾的,所以跟著他去。

  一間高大而厚實的土木瓦結構的房子,進入我的視野,我感到有幸相見。因為,在我們永平縣像這樣的古老的房子不多了。牆是土牆,泛黃,右上方有一個四方的“窗”,“窗”上方是房簷。仔細看來,房簷上的橫木板經過風吹雨淋太陽晒,已經腐爛。瓦,沒有任何一塊是新的,而是十分的陳舊,卻記錄著歷史歲月的滄桑。中間是門,兩道木門,老款式,粗糙,但老而結實,本色若隱若現。門下是一條木門檻,雖然簡陋,卻老而無恙,它支撐著兩道厚重的木門,歲歲月月。門上方是一大塊雕花的木板,上方又是一個土穹頂。門兩邊是用大小青磚砌成的,遠看是這樣的,而近看卻發現,青磚下面是帶花紋的石條。一副風雨飄搖的紅色對聯,讓這古老的門面生髮一些生氣和活力。我欣賞著這古老的房子,朋友說,這曾經是地主家的,後來土改,改給貧下中農了。我恍然大悟,心生遐想,在遙遠的時光,在這偏僻的山區,這樣的房子雖然還不是封火房,但屬於高檔房,有錢的地主家才能建蓋,而貧下中農只能望洋興嘆。而如今,這樣的建築已經成為文物了,還是稀奇的。

  我倆走進大門,一個長方形的庭院,一間土木結構的瓦房,一道已經破爛不堪的門。站在門前的一個老人,一個小孩,用驚奇的目光看著我倆。朋友給老人打了個招呼,說:“我倆來看看這老古董。”長長的過道,連著一個庭院,一間瓦房。我感嘆,這一大院的建築模式還是別樣的,外一間、中一間、裡一間,兩道門,兩個庭院。而裡面的庭院更讓我興趣跌宕起伏。寬敞而明亮的庭院,中間是用四方形的青磚鋪就而成,兩邊是用六角形的青磚鋪就,從整體設計來看,在當時,在村寨,屬於高水平的庭院設計。中間的青磚路徑連著路邊的瓦房,連著上一間的四臺石凳。上一間是傳統瓦房,兩層三格,雖然作了翻新,但二樓的格子窗、馬鞍飛簷,飛簷芳草萋萋,卻依然保持原貌,依然保持原有的建築風格。

  朋友說:“還有幾件老古董的。”我欣喜若狂地一一欣賞,東一件西一件的老古董,在我眼中是十分珍貴的,比如庭院裡的一個石臼,雖然積滿雨水,還有綠色青苔,但它引發了我美好的想象。如今的這樣一個無人問津的古董,在過往是加工糧食的強有力的工具,如摏玉米粑粑,糯米粑粑。無論是山區,還是壩區,在傳統農業時代,農民都少不了這土裡土氣的石器。土氣,接地氣的傳統工具,如今棄之不用,因為現在是工業時代,糧食用機器加工。但如果我們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想想,應該把這樣的古董收藏,展示給年輕一代看看,進行一番傳統農業歷史文化教育,也是好的。

  我倆走出古院,朋友指著門外右邊的一條小路說:“這原來是一條街”,我好奇地望望,像一條街又不像,一堵筆直的牆相對斷壁殘垣,中間是一條窄窄的泥巴路,路兩邊是矮矮的茂密的青草,以及高一點的灌木叢。我漫步觸碰古村的古街遺址,遙想古街的繁榮。夢醒時分,眼前一片淒涼。這就是歲月變遷的神奇魔力,此一時彼一時,變化無窮,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令人感嘆深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圖景,瞬間閃耀在我的眼前。

  繼續往前走,沒有人居住的,草中的石凳,敞開的木門,零亂的石塊、瘋長的草木組合而成的庭院,火煙燻黑的門窗。拿著相機的我走進兩步,看著這寂靜的幽深的庭院房屋,感覺有些膽戰心驚,所以不敢上前進一步探祕。歷史時光的隧道,光影迷離,勾魂攝魄,也許,此時此刻我置身的情景就是如此,所以只好退出。

  退出,繼續前行,追趕我的朋友。路,在雜草叢生中延伸,土牆瓦房,古老的大門,關門閉戶,呈現在我的眼前,我感覺十分的蕭條。一塊圓圓的磨盤,在溝裡隱藏,被朋友搬出來放在路邊青草中,讓我欣賞。我欣賞著這手工石磨,石磨彷彿動起來,輪迴著,一個老人一手用力拉動著磨棒,一手輕輕地熟練地用木瓢把玉米添到磨口,玉米麵不斷地從兩塊磨間有序噴出。

  我的這一驚險際遇,彷彿一場美麗夢幻。我痴想,如果有關職能部門,把我偶然遇見的這些文物古蹟,用心的加以保護開發,那麼,這個外富陽村將不再寂寞,不再荒涼,而是變成一個歷史文化旅遊的美麗村寨!

  作者| 馬永歡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