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病害該如何防治

  梭子蟹學名三疣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稱“白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中國沿海的重要經濟蟹類,具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產量高、成本低以及管理方便、經濟效益好等優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也是中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品種,但是你們知道梭子蟹養殖過程中的病害要怎麼防治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梭子蟹養殖需要什麼條件

  北方養殖選擇的池塘面積一般以10~20畝的中、小型池塘為宜,要選擇水源充足、無汙染、小雜魚蝦貝類資源豐富、進排水方便的海區附近的池塘,池深要在5米以上,池子底質以泥沙質較好,池底要鋪沙15公分左右。

  梭子蟹病害怎麼防治

  1、病毒病

  【症狀】病原主要有疽疹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多發生在5~10月份,病蟹行動遲鈍,呈昏睡狀,蟹爪無力,血淋巴變白,肝胰腺膿腫變白,腐爛發臭,死亡較快。

  【防治】病毒病主要是以預防為主。①適量換水,用機械增氧。②餌料中加入免疫多糖連續投喂一週。

  2、細菌病

  【症狀】梭子蟹被細菌感染後,常表現兩種症狀。一是甲殼和附肢等部位凹陷潰爛,如甲殼病。二是引起區域性組織器宮感染或轉為全身性敗血症。在整個生活史中都可能受細菌感染而發病,主要有弧菌病及細菌性甲殼病。

  【防治】對細菌性疾病,日常應加強養殖管理,避免機械性損傷,發現病蟹害要及時清除,以防疾病蔓延。養成期要降低養殖密度,提高餌料質量和換水率。對於患病的蟹可全池潑1~2ppm的土黴素治療,也可在餌料中加入1‰的恩諾沙星連續投喂。

  3、真菌病

  【症狀】常引起梭子蟹真菌病的病原一般有水黴菌、毛黴菌或鏈壺菌等。此病多由菌種侵入受傷的梭子蟹身體表面所致,病蟹行動遲緩,攝食減少,傷口不癒合,傷口部位組織潰爛並蔓延,最後死亡。

  【防治】對於真菌性疾病,日常管理時應徹底消滅敵害生物,減少河蟹在捕撈、運輸、放養等過程中的機械損傷。病蟹可用5%食鹽水溶液浸洗5~10分鐘,並用5%碘酒塗抹患處。

  4、寄生蟲病

  【症狀】寄生蟲病多由固著類纖毛蟲如聚縮蟲、杯體蟲或鐘形蟲等引起,病蟹體表長滿許多棕色或黃綠色絨毛,行動遲緩,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終因無力蛻殼而導致死亡。

  【防治】①15~20pp生石灰全池潑灑並更換l~3次病蟹池水。②0.5~1ppm的新潔爾滅與5~10ppm的高錳酸鉀混合液浸洗病蟹。其它還有才女蟲、阿腦蟲及蟹奴等寄生蟲病,一般從蟹體表或內臟都能看到蟲體,流行季節一般為7~10月份或開春。梭子蟹活動少時易得此類病,一般可用0.5ppm高錳酸鉀或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殺滅。

  5、環境疾病

  【症狀】池塘底部有毒氣體硫化氫、氨及生物毒素和高濃度用藥引起的急性中毒。病蟹背甲後緣脹裂出現假性“脫殼”或三角膜出現紅黑泥性異色或腹臍張開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

  【防治】一般要加強水體管理,定期用沸石粉或“氨淨”處理底質。發生中毒症狀要立即更換池水,換水量為池水的30~50%。營養性脫殼不遂、肝腫大或其他內臟疾病,一般為缺少鈣磷或脂肪攝入過多引起,也有因缺乏維生素等引起。因此,平時飼料中應適當新增脫殼素、磷酸二氫鈣及各種維生素,可減少此類病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