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體質分類有哪些

  現在生活飲食習慣都有很大的變化,導致有很多人的身體肥胖。肥胖也是有分很多種型別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肥胖體質分類,歡迎閱讀。

  肥胖體質分類

  1.胃熱型

  這類體質的肥胖者,食慾很好,而且容易餓,脈象跳動速度較快,青少年肥胖者大都屬於這種體質。

  2.脾虛型

  食慾不是特別好,但是容易拉肚子,脈象沉緩無力,生產後的發胖女性大多屬於這種體質。

  3.肝鬱型

  職業婦女、工作及生活壓力較大、飲食不正常、精神緊張的肥胖者多屬這類體質。他們往往喜歡暴飲暴食,容易氣鬱。

  4.肝腎兩虛型

  因生理功能退化,影響代謝速度,廢物、毒素及多餘水分囤積於體內.引起肥胖。中老年肥胖者多屬這類體質。

  有些肥胖者會合並以上兩種症狀,例如,食慾好卻又容易拉肚子,這就屬於胃熱脾虛型。一般而言,減肥效果最好的是胃熱型,其次為肝鬱型,再次是脾虛型,最難減的則是肝腎兩虛型。

  身體各部位的肥胖表現

  1.下半身肥胖

  下半身肥胖指腰部以下脂肪積聚太多,主要包括腰、臀、大腿、小腿、膝蓋、足踝部位,臀及大腿上有明顯的蜂窩症狀。整體外觀上小下大,又常被稱為梨型身材。

  下半身肥胖的原因與症狀表現每個人都不太相同,這與個人 生活形態及飲食結構有很大的關聯。根據下半身肥胖成因和症狀表現的不同,下半身肥胖也可分成以下四類。

  1肌肉型下半身肥胖

  肌肉型下半身肥胖是指腰以下部位因肌肉過度發達所致的肥胖:

  症狀表現:捏起來贅肉不多,橘皮蜂窩組織似乎也不明顯,但是肌肉上附著了許多脂肪;易有蘿蔔腿,看起來壯壯的。

  成因:有此肥胖情況的人,多半是小時候喜愛運動,青壯年時期運動量驟減所致。 ·

  2浮腫型下半身肥胖

  浮腫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因體液代謝迴圈不暢、滯留水分太多而出現浮腫現象的肥胖。

  症狀表現:以手指頭按壓面板後放開,面板有暫時凹陷的現象。

  成因:造成浮腫型下半身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迴圈代謝功能欠佳,淋巴液、組織液等體液流動不暢或停滯所致,有的也受生理因素等影響。

  3脂肪型下半身肥胖

  脂肪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脂肪層過厚而肌肉少的肥胖。

  症狀表現:以手指抓捏腿或臀的肌膚時可將該處整塊提起來,鬆而軟,彈性差。

  成因:身體代謝功能差,熱量攝人過多所致。

  4混合型下半身肥胖

  此類下半身肥胖情況最複雜,往往綜合了脂肪型、浮腫型、肌肉型等型別特點,而大部分的下半身肥胖患者都屬於此型別,很不容易減下來。

  2.上半身肥胖

  上半身肥胖指脂肪主要積聚在腰、腹、背及上臂等處,而腿部纖細,整體外觀上大下小,也即常說的蘋果型身材。

  上半身肥胖的原因與症狀表現每個人都不太相同,這與個人的生活形態與飲食結構有很大的關聯。根據上半身肥胖成因和症狀表現的不同,可分成下述三大類。

  1肌肉型上半身肥胖

  肌肉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因肌肉過度發達所致的肥胖。

  症狀表現:捏起來贅肉不多,橘皮蜂窩組織似乎也不明顯,但是肌肉上附著了許多脂肪,看起來很敦實。 ·

  成因:有此肥胖情況的人,多半是小時候喜愛運動,青壯年時期運動量驟減所致。

  2脂肪型上半身肥胖

  脂肪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部位脂肪層過厚而肌肉少的肥胖。 症狀表現:以手指抓捏腰、腹或背的肌膚時可將該處整塊提起 鬆而軟,彈性差。 成因:缺乏運動,熱量攝人過多所致。

  3混合型上半身肥胖

  此類上半身肥胖情況最複雜,往往綜合了脂肪型、肌肉型等型別特點,屬於此型別的上半身肥胖患者很不容易瘦下來。

  3.全身肥胖

  全身肥胖指脂肪積聚於全身各個部位,渾身脂肪都多。全身肥胖的原因與症狀表現每個人都不太相同,與個人的生活形態和飲食結構有很大的關聯。根據其肥胖成因和症狀表現的不同,

  全身肥胖可分成以下三種。 ·

  1肌肉型全身肥胖

  肌肉型全身肥胖是指全身都同等程度地胖,但脂肪層並不厚。

  症狀表現:捏起來贅肉不多,橘皮蜂窩組織似乎也不明顯, 但是肌肉上附著了許多脂肪,看起來很壯實。

  成因:有此肥胖情況的人,多半是小時候喜愛運動,青壯年時期運動量驟減所致。

  2脂肪型全身肥胖

  脂肪型全身肥胖是指全身的脂肪層都肥厚,女性身體脂肪率超過35%,男性則超過30%:

  症狀表現:以手指抓捏身上任一部位,都將該處整塊抓起來,鬆垮綿軟,彈性差,身體屈曲時可見明顯的脂肪褶皺。

  成因:缺乏運動,熱量攝人過多所致:

  3水腫型全身肥胖

  浮腫型肥胖是指因身體代謝功能欠佳、迴圈不暢、水分滯留而引起的肥胖。身體水分佔體重60%以上,喝水越多越易水腫。

  症狀表現:以手指按壓面板後放開,面板有暫時凹陷的現象。

  成因:造成浮腫型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迴圈代謝功能差,淋巴液、組織液等體液流動不暢或停滯所致,有的也受生理因素等影響。巴液、組織液等體液流動不暢或停滯所致,有的也受生理因素等影響。

  肥與瘦的評定

  有了標準體重才能計算肥胖度。

  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

  肥胖度在±10%之內,稱之為正常適中。

  肥胖度超過10%,稱之為超重。

  肥胖度超過20%-30%,稱之為輕度肥胖。

  肥胖度超過30%-50%,稱之為中度肥胖。

  肥胖度超過50%,以上,稱之為重度肥胖。

  肥胖度小於10%,稱之為偏瘦。

  肥胖度小於20%以上,稱之為消瘦。

  造成肥胖的惡習

  1、夜晚的燈光和晚食

  最近,據美國俄亥俄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晚上的照明光即使再微弱也會導致不斷增加人的體重。就算飲食均衡和積極鍛鍊也無法避免。自人類擁有電力照明後,許多人會在晚上才吃主餐,許多營養專家也相信,晚食也是體重上升的因素之一。何時吃,可能就和吃什麼一樣重要。

  2、常憋人之三急

  工作起來甚至連上廁所都忘記的女生是不是在說你?專家分析,如果經常憋三急,不僅會讓身體內的毒素增加5-10倍,並且對腸胃運動、腎臟代謝和肝臟代謝都有很大影響。長期憋三急的人都有腰腹肥胖、大腿粗的現象,這是因為一直坐著或站著憋三急,大量毒素和脂肪堆積在這幾個部位。想要自己排毒順暢,先尊重身體的排毒系統吧!

  3、和胖子做朋友

  肥胖也會“傳染”。如果一個人的朋友是胖子,那他患肥胖的可能性會增加57%。原因在於,如果自己的朋友或親戚肥胖,會改變一個人對合理體重的接受標準,影響他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

  4、常待在空調房裡

  調節熱量機制受阻。空調讓我們總是待在恆溫的環境裡,所以我們不用調節自己體內的熱量。但如果氣溫很低,我們的身體就會自動消耗脂肪,以保持溫暖;如果天氣很熱,我們的食慾就會降低。使用空調的人,熱量調節機制受阻,更容易肥胖。

  5、缺乏瘦素

  控制飢餓感。科學家研究指出,人體中存在一種瘦素,也稱抗肥胖因子,是降低飢餓感的主要激素,它控制了我們對於食物的喜好。缺乏瘦素的人喜歡所有的食物,而且吃得很多,因此最後成為超級大胖子。

  6、常在睡前吃東西

  很多女生都會用提前刷牙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睡前想吃東西的慾望,但是就算刷了牙控制不住食慾的女生還是大有人在。也許並不是吃很多夜宵,或許只是一個小蛋糕,一塊小餅乾,一個小堅果,這些在你看來熱量和食量都不大的食物會讓你掉進發胖的陷阱。睡前2-3小時應該不再進食,這不僅是為了預防肥胖,更是為了保護腸胃。但是如果你實在飢餓難耐,可以吃一些低卡的水果,但量同樣不能過大。

  7、剩飯菜不放過

  纖瘦苗條的女生總能很準確控制自己的進食量,吃到幾分飽已經合適,她拿捏得很好。就算是桌上的食物吃不完也不會拼命往肚子裡塞,如果你是不忍心剩飯菜的型別,在點餐之前就要考慮好自己的食量,不要點過量的餐食。因為人體感覺到6-7分飽時腸胃已經達到9-10分飽了,只是大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收到胃部發出的飽腹資訊。因此一餐飯吃到7分飽完全足夠了,如果你不管自身熱量要做剩飯菜的清道夫,那麼發胖的下一個絕對是你。

  8、嚴重缺乏運動

  懂得保持身材的女生總是喜歡給自己找事做,比如端茶倒水、到辦公室外走走透氣或是去洗手間,雖然這些小動作在你眼中也不能消耗什麼熱量,但起身活動筋骨、疏通經絡加速血液迴圈對瘦身本身是非常有利的。長久保持一個姿勢不僅會令血液迴圈阻塞,還會讓身體區域性出現水腫,是最容易引發肥胖的細節。

  9、週末大肆大喝

  平時還能遵循瘦身原則,但是一到週末放鬆時間,不僅自己的作息放鬆,就連食慾也跟著大解禁。無論是高熱高脂的油炸、燒烤、烘焙食物,還是各類果汁飲料碳水化合物,心裡總是抱著偶爾吃一次無關緊要的想法,結果不知不覺就胖了一圈。這種做法與暴飲暴食的結果是一樣的,最易發胖也最易傷害腸胃。

  10、夜貓子

  雖然早早洗乾淨了躺在床上,玩手機看小說玩電腦總是要磨蹭到接近零點才會睡覺。人最佳入睡時間應該是23點-7點,這個時間段開始內臟會先後進入睡眠代謝狀態,想要代謝運轉正常就必須在熟睡狀態下進行。代謝紊亂直接導致的就是發胖,因此磨蹭睡眠時間實際上就是引起發胖的間接原因。

  11、缺乏睡眠

  肥胖可能性最大。每天睡眠在4小時以下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肥胖可能性要增加73%。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體內促進食慾因子的水平也要高。

  肥胖帶來的危害及併發症

  一、增加死亡率

  肥胖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體重者有明顯的增高,隨著體重的增加,死亡率也有所增加。研究表明,肥胖者因糖尿病而死亡者比正常體重組明顯增高為38.3%男性及37.2%女性;其次是肝硬化、闌尾炎、膽石症患者的死亡率,肥胖者也增加一倍左右;心血管、腎病及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也較高。

  二、易導致脂肪肝

  大約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場所,然而肝內並沒有多少多餘空間來儲存它。在肥胖者體內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發生了失調,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形成了脂肪肝。

  三、膽囊炎、膽石症及脂肪肝

  由於肥胖、消化功能及肝功能紊亂,高熱量飲食、油膩食物及脂類代謝紊亂,使膽固醇過多達飽和狀態,而發生膽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其發生率較正常體重者高1倍。膽石症可發生膽絞痛,繼發感染時出現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68%~94%的肥胖症病人,其肝臟有脂肪變性,過半數肝細胞有脂肪浸潤者佔25%~35%。肥胖者的肝臟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濃度均比正常者高。

  四、高血壓

  肥胖者患高血壓的機率要比非肥胖者高。肥胖者常伴有心輸出量和血容量增加,但在血壓正常的肥胖者,周圍血管阻力降低,而有高血壓的肥胖者周圍血管阻力正常或升高。高血壓為肥胖症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五、冠心病

  肥胖者發生冠心病遠高於非肥胖者。其原因有:

  1、體重超過標準體重,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和高血壓;

  2、肥胖者多喜歡吃油膩食物,進食過多的飽和脂肪酸,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3、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高脂蛋白血癥,使血液粘度增加,血凝固性增加,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微迴圈障礙及冠狀動脈栓塞;

  4、體力活動減少,冠狀動脈側支迴圈削弱或不足。同時肥胖時體重負擔增加,也是促進冠心病產生心衰的原因之一。

  六、糖尿病

  肥胖症患者發生Ⅱ型糖尿病的發病率4倍於非肥胖成人。肥胖常為糖尿病早期表現,中年以上發病的Ⅱ型糖尿病者約有40%~60%起病時和早期有多食和肥胖。糖尿病的發病率與肥胖成正比。肥胖的糖尿病者起病前攝食過多,刺激β細胞過度而代償時發生糖尿病。

  七、引起骨關節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關節疾病主要有三種:骨性關節炎、糖尿病性骨關節病和痛風性骨關節病。其中發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關節炎。肥胖引起的骨性關節炎主要影響膝關節,其次可影響髖關節及手指關節等。

  八、感染

  肥胖者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易發生呼吸系感染。肺炎發生率較高。面板折皺處易磨損引起皮炎,面板癤腫、泌尿系及消化系感染髮生率也高。有報告闌尾炎發生率為正常人2倍。在急性感染、嚴重創傷、外科手術以及麻醉情況下,肥胖者應激反應差,往往病情險惡,耐受手術及麻醉能力低,術後恢復慢,併發症及死亡率增加;此外,肥胖者身體反應變得緩慢,易於遭受各種外傷、車禍等意外,易發生骨折及嚴重的肢體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