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農村黨員調研報告範文

  黨員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受黨紀的約束,在實現黨的決議***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方面起重大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保持農村黨員工作的先進性是首要工作,我們認為應該先從黨員的源頭抓起,我們採取下發調查表、走訪黨員群眾、召開鄉村黨組織負責人座談會等辦法,對以來鄉鎮發展黨員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調查表明: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形勢的要求,把符合黨員條件的農村先進分子,尤其是優秀青年和致富能人吸收到黨內來,是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保持黨員先進性、解決村級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的根本措施。現將調研情況進行彙報。

  一、前段成績: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逐步規範,農村黨員質量、結構有了較大改善

  1、在發展數量上,堅持了縣、鄉、村“三級規劃”。每年初,縣委組織部和絕大多數鄉鎮黨委,都下發黨員發展工作規劃,明確當年發展黨員的指導數額。全縣農村發展黨員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安排。元月以來,全縣共發展農村黨員1892名,平均每年630名,符合全縣黨員發展工作規劃的總體要求。

  2、在發展物件上,做到了“三個傾斜”。一是向青年農民傾斜。3年來發展的1892名農民黨員中,35歲以下的944名,佔49%;36歲至50歲的878人,佔46%;51歲至60歲的67人;60歲以上的僅3人。二是向經濟能人傾斜。3年來,全縣共從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中吸收黨員455人,佔新發展總數的24%;從個體工商戶中吸收黨員297人,佔新發展總數的15%;從各類科技示範戶中吸收黨員258人,佔新發展總數的13%。三是向知識青年、退伍軍人及女性傾斜。3年來,全縣從回鄉大中專畢業生中吸收黨員234人,從高中畢業生中吸收黨員855人,佔發展總數的57%;從退伍軍人中吸收黨員105人,佔新發展黨員總數的5%;女性320人,佔17%。

  3、在工作機制上,堅持了“三個嚴格”。一是嚴格培養。鴨田、雨山鋪等鄉鎮採取民主確定培養物件、專人跟蹤考察、定期組織評議、分配一定工作等辦法,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能力素質。桃洪鎮、六都寨等鄉鎮,每年組織外出經商人員座談,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方針和黨的宗旨,吸引致富能人向黨組織靠攏。二是嚴格程式。大多數鄉鎮建立了嚴格的入黨審批程式,實現了確定物件民主化、培養教育經常化、發展結果公開化,發展黨員工作規範有序。三是嚴格督查。縣委組織部每年對鄉鎮發展黨員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年來,金石橋鎮、羊古坳鄉等鄉鎮黨委共查出8名新黨員入黨材料不齊全,取消了2名突擊入黨的“人情黨員”的預備黨員資格,3名村支部書記受到誡勉。

  4、在質量把關上,落實了“三項制度”。縣委組織部明確了發展在校學生入黨的程式和許可權。年下半年,各鄉鎮全面推行了發展黨員“公示制、審查制、責任追究制”,發展黨員質量把關工作實現了規範化和制度化。每年農村青年入伍期間,縣委組織部都派人蔘加政審,並注意在轉移黨組織關係過程中嚴格把關,有效地防止了參軍入伍人員突擊入黨。灘頭鎮、西洋江鎮在新黨員發展工作中注重把好培訓關、政審關、審批關,保證了新黨員質量。羊古坳鄉、金石橋鎮禁止新兵在入伍、高考升學時突擊入黨,純潔了黨員隊伍。

  5、在工作效果上,實現了“三個改善”。一是改善了農村黨員隊伍結構。目前,全縣35歲以下農民黨員佔農村黨員總數的11%,較1999年上升3.7個百分點;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6098人,較1999年增加2531人。現有入黨積極分子總數1919人,其中掌握一門以上致富實用技術的1230人,各類科技示範戶528人。二是改善了村級班子結構。3年來,455名致富能人被吸收為黨員,其中139人進入村級班子,29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全縣1003名村***居、社群***黨支部書記中,45歲以下的562人,有一技之長的882人,分別佔其總數的56%和88%。三是改善了黨員隊伍形象。新吸收的黨員積極為群眾興辦實事,引導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樹立了新時期黨員的良好形象。

  二、正視問題:青年農民入黨積極分子減少,農民黨員整體素質仍然偏低,個別村級班子後繼乏人

  1、青年農民申請入黨人數呈下降趨勢。與1995年相比,全縣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申請入黨人數由3520人下降到3012人。重點調查的52個村中,主動寫入黨申請的僅32人。有的村多則四五人,少則一二人,個別村甚至一個也沒有。

  2、少數村多年不發展黨員的問題依然存在。據調查,截止底,全縣3年以上未發展黨員的村尚有181個,佔全縣村黨支部總數的19%。灘頭鎮高嶺、莫家村已有9年沒有發展黨員。

  3、農民黨員整體素質仍然偏低。一是年齡老化。

  “七個黨員八顆牙”的現象在個別村仍然存在。目前,在全縣20886名農民黨員中,60歲以上的6261名,佔總數的30%;35歲以下的僅佔11%。灘頭鎮半雅田村有8名黨員,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6名,佔75%。金石橋鎮珀塘村31名黨員

  中,35歲以下的僅2名,佔6.5%。二是思想僵化。相當一部分黨員思想觀念跟不上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事物看不慣,新思想聽不進,新作法受不了”。三是能力弱化。據統計,全縣近3年來吸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黨員20xx名,黨員隊伍的文化結構有了改善。但從黨員隊伍整體狀況來看,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民黨員仍然佔主體。全縣現有農民黨員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14988人,佔總數的71.8%。由於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術不快,大部分黨員“雙帶”本能低,有科技致富專長的較少。據統計,全縣掌握一門以上致富實用技術的黨員僅8600餘人,不到總數的40%。

  4、個別村級班子後繼乏人。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滯後,黨的後備力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村級班子建設,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據調查,全縣1003個村***居、社群***黨支部書記中,能力較強的661人,佔66.2%;能力一般的303人,佔30%;能力較差的39人,佔3.8%。灘頭鎮尚有2個村***半雅田村、沙坪村***找不到合適的黨支部書記。

  三、原因分析: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給發展青年農民入黨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1、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部分青年入黨的願望不強。相當數量的農村青年把金錢放在第一位,重利益輕理想,實用主義、利己主義至上,對入黨抱“無所謂”的態度。有的認為“黨員不黨員,只要能賺錢”,“田地分到戶,各走各的路”,“入黨不入黨,全靠自己闖”;有的認為“入了黨就不自由”,怕“入了黨,就會選上村幹部,出不了遠門”,“不好到外面去掙錢”。

  2、農村青年大多外出務工經商,培養和發展青年農民黨員的渠道不寬。當前,文化水平較高、思想素質較好、工作能力較強、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青年,大都到沿海發達地區或大城市務工、經商。據縣農經局調查,全縣外出務工的勞力186348人,佔全縣勞動力總數的33.6%。外出的勞力中,35歲以下的佔81%。橫板橋鎮麻場居委會共1182人,在家務農的只有642人,其中35歲以下的勞動力僅9人。在這樣的村,要想培養一個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困難的確很大。

  3、少數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消弱,對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大。調查中發現,凡是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好的村,青年人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就較多。黨支部軟弱渙散的村,黨員自身素質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村,就很少有青年人申請入黨。

  4、黨員的權利與義務失衡,入黨缺乏光榮感,青年農民要求入黨的積極性不高。一些黨組織對黨員提要求的多,關心幫助的少;交任務讓其盡義務的多,給黨員創造享受民主權利的機會少。有的村幹部長期領不到工資,工作心灰意冷;有的黨員在群眾面前講怪話,發牢騷,影響了青年人入黨的進取心。

  5、部分基層黨組織對發展農村青年黨員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偏低,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強。一是個別鄉鎮黨委重視不夠。有的把發展黨員工作當成“軟任務”,沒有明確的計劃和措施;有的鄉鎮黨委負責人很少過問黨的組織建設;有的鄉鎮組織委員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組織工作上,對發展農民黨員心中無數。二是少數村黨支部落實不力。一些村黨支部書記不主動,存在“坐門等客”的現象。個別村黨組織負責人妒賢嫉能,害怕優秀青年入黨後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害怕“坐了自已的位置,奪了自已的權把子”,不願發展黨員。三是基層團組織“推優”不夠。一些村級團組織不健全或不起作用,客觀上對發展青年農民入黨帶來不利。有的團組織很少組織青年開展活動;有的長期沒有發展團員,根本上談不上建立“推優”制度。

  四、相關對策***2016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以改革的精神解決新形勢下吸收青年農民入黨難的問題

  1、更新觀念,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新時期黨員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要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發展黨員工作,不斷增強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發展標準、發展物件、發展方式上實現“四個轉變”:由發展“老實聽話型”黨員向吸收“開拓創新型”黨員轉變;由吸收“貧民”黨員向吸收“富人”“能人”黨員轉變;由被動“等人上門”向“主動上門”轉變;由發展黨員“本土化”向“外出務工青年和在家務農人員一齊抓”轉變。針對當前黨員隊伍的狀況,把優秀青年和致富能人作為黨員發展工作的重點,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的活力。

  2、制定規劃,把青年農民和致富能人做為新時期發展黨員的重點物件。各鄉鎮要根據黨員與群眾的比例、入黨積極分子與黨員隊伍的比例情況,制定《發展黨員工作三年規劃》,明確每個村支部每年必須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和新發展黨員的數量,並保持一定的常數。要將發展致富能人和青年農民入黨工作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其他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四個同步”,即與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同步;與後進、貧困村的整頓轉化工作同步;與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同步;與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同步。要把發展致富能人和青年農民入黨情況納入村支部年度工作目標,與支部評先和年終考評獎罰相結合,確保發展黨員工作計劃全面落實。

  3、抓住源頭,把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做為發展黨員工作的重點環節。一要解放思想,拓寬視野。要注意解決黨員隊伍中的認識問題,樹立看人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的觀點,不求全責備,扣緊時代發展的需要,側重提高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經濟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從事經營管理的優秀人才納入重點培養物件。二要因人制宜,悉心培育。要做好正面引導和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電視講座、電化教育、評比青年標兵、吸收聽黨課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基本知識和主張,宣傳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激發青年農民的入黨熱情。要加大脫產培訓力度,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素質;要吸收入黨積極分子參與村務、黨務的民主管理,使之在實踐鍛鍊和考驗中加快成熟。要落實好培養聯絡人制度,建立培養登記卡片,跟蹤掌握培養情況。同時,要積極發揮老黨員的“傳、幫、帶”作用。三要全面“推優”,廣納賢才。要定期召開“招賢”座談會,請黨員、村組幹部和群眾代表,從致富能人、村組幹部、回鄉優秀青年中“薦賢”。要在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條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從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優秀人才中,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發展一批有致富頭腦、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黨員。

  4、要健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基層黨務幹部隊伍素質。發展黨員工作搞得好不好,關鍵在於黨務工作者素質的高低。要建立黨支部書記、組織委員調訓制度,實行黨務知識考試考核辦法,通過舉辦各類以會代訓及專題講座等培訓班,強化業務知識教育,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業務素質。要從發展黨員工作程式、規範做法上對黨支部加以指導,逐步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

  5、要加強管理,淨化隊伍,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一要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要選好支部書記,配強班子。把作風好、服務意識強、能帶頭致富的人選進村黨支部班子。對後進黨支部班子,要實行跟蹤管理。二要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頭腦。加強黨員實用技術等致富能力的培養,提高黨員“雙帶”本能。抓好村黨支部民主生活會、黨員民主評議、爭先創優活動,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提高黨員的服務本領,增進黨員內部團結。對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進行嚴肅處理。三要提高村組幹部待遇。要在政治上關心村級幹部,適當從優秀村幹部錄用國家公務員,激發優秀青年向上進取的積極性。採取多種措施,確保村組幹部的工資正常發放,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關心村幹部疾苦,及時為村幹部解決生產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6、要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建立“三級聯動”制度。實行縣委領導包鄉鎮、鄉鎮黨委成員包村、村支委及黨員聯絡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發展工作網路。二要建立檢查、彙報制度。各鄉鎮黨委每半年要對支部發展黨員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向縣委組織部報送一次發展黨員工作的情況,並將培養物件和新黨員名單報縣委組織部備案。縣委組織部每半年要進行一次檢查,對工作落後的鄉鎮提出整改意見。三要建立目標管理制度。要把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列入鄉鎮黨委書記的任期目標責任制中,作為政績考核的依據。要明確黨委書記、分管黨務的副書記和組織委員為發展農村黨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村支部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明確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支部組委為具體責任人,建立“不抓發展黨員工作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責任機制。建立發展黨員預警和處分制度,對連續2年以上不發展黨員或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村黨支部,要給予“黃牌”警告;對連續3年以上不發展黨員的村黨支部書記,要予以誡免或免職。四要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預審、公示制,試行談話回覆、責任追究制度,對發展黨員工作中的重大失誤及違紀違規行為,要追究有關黨組織和責任人的責任,既保證發展質量,又確保“***”暢通,使黨的組織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