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十分鐘的演講稿

  作為高中生的你,是否還有被點名上去演講呢?或者是課前演講?別擔心,做好準備就啥也不愁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魯迅的眼

  我一直相信,無論長夜漫漫,無論前路迢迢,總有那麼一雙眼睛,能穿透歷史的陰霾,看盡滄桑流轉,看透世態炎涼,一如鋒利的長劍,刺破浮雲鄂未殘。

  迅者,從走卂聲,疾也。先生的一生,如他的筆名,滿是飛越與奔跑,奔向他進取、正直、從容的眼所憧憬的前方。儘管時光如梭,曾經的景象已不可察,我亦能從殘存的光影中,得窺其眉目英朗,即使相隔百年,自讓人心生敬意。

  “不滿足是向上的齒輪”

  照片中先生的眼總是各向上看的。上眼眶曲成下壓的弧線,彷彿滿弦之弓,蓄勢待發,頂著不斷上挑的眼珠,別有一股逼人的英氣。這樣的人,別人說他不懂人生,把眼光放在腳下,求個安逸,保全己身,便已足夠。我想,先生即使“懂”,大約也是不屑的。“不滿足”造就了他的不平凡。從路礦學堂到仙台學醫,從受盡歧視的華人到以文為戈,一往無前的戰士,他一步一步前行,走出世上本無的新路。原來,他的眼是窄小的,容不得太多,容不得自身的學術不精,容不得世道的黑暗陰沉。他不滿足,於是試圖改變,所以他總目視上方。或許也只有深邃浩瀚的蒼穹,才堪與之對話吧。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睫毛上揚,眼神中滿懷著期待,先生似乎有許多要傾訴。統治者的屠刃和燃盡思想的烈火,產生了無數的病態麻木、自甘為奴、逆來順受的眼。然而他們永遠不明白,什麼都可以被洗盡,只有大腦不能,思想是鳳凰,是焚燒不盡的野草,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消滅。怒目圓睜,滿懷憤慨和憐憫地看著眼前悲哀的世界,那眼神足以讓任何陰險和野心勃勃的人心怯膽寒。是的,無須沉默,伴隨著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眼神而來的,是《彷徨》、《吶喊》、《華蓋集》……我終於明白先生眼中的期待,就讓他在憤怒中嘶吼,去振醒人心吧!

  “當我成塵時,你會見我的微笑”

  歲月總是無情的。先生眼角拖起長長的皺紋,載著滄桑與疲憊,摧殘著他。我甚至可以想象,在無數個黑夜,先生苦撐起他早已睏乏不已的眼,堅持著他的堅持。先生的眼,渾濁又澄明,那疲乏背後所掩藏著的是從容與無悔。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價值,在他那裡獲得了平衡。正因為時日短暫,才需要夜以繼日的奮鬥。被辛勞擊垮的先生,還是從容地離去,沒有冠冕堂皇的言辭,只留下幾件小的心願。只是他的眼,依舊如光耀一般,閃在民族的血液深處。我這才發現,他的不平凡中,其實又包含著平凡,而這平凡,卻透出別樣的卓越。

  而今,斯人不復,而先生的眼,依然承載著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激勵我輩。所以即使那些“當代的阿Q、孔乙己”試圖將他的文章從學生案前的書本中移去,卻也只能是顯示他們的心虛。那眼神,早穿越時光,滿含驕傲與不屑:“你們到底在怕什麼?”

  是的,他們害怕,害怕有一天這個國家出現千千萬萬個魯迅的眼,那進取、正直、從容的眼。

  然而此日不遠。

  我一直相信。

  篇二:我與杜甫在詩海中相遇

  浩瀚的詩海波瀾壯闊,撐一葉輕舟,隨著起伏的浪花蕩漾。

  我與你初次相遇是在包羅永珍,氣韻超然,巨集偉壯觀的五嶽之首——泰山,我眺望著《望嶽》中所描繪的天地萬物間變化的情景,腳踏著挺拔在齊魯兩地間,連綿不斷的東嶽泰山之上,和你一起享受這“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雖然你科舉不第而遊歷齊趙,但你仍欲將自己遠大浩茫之思想與高奇蒼莽的泰山合為一體,你正是抱著登最高處的理想,創最輝煌業績的心情來望嶽的。“蕩胸生層雲”通過山中層出不窮,飄浮不定的雲霧,表現出泰山的深邃;從而隨山雲層出而使你心胸高遠,思緒萬千。“決眥入歸鳥”,把你開闊博大的胸襟進一步展現開來!

  與你再次相遇是在一個天地肅穆,日昏月暗的世界,一個情誼淳厚,綿綿不盡的瑤池仙境,一個悲愴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訴說著邊塞的苦寒,蒼涼與悲壯。在那空曠寂寥的邊塞,明月高懸的深夜,本應是人馬安歇,進入甜美夢鄉之時。事實卻否,在胡笳的悲鳴聲中,在寂寥高掛的明月之下,在軍令嚴肅的氛圍裹,士卒不敢放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慘然,聽憑戰爭的擺佈,沒有絲毫的自由可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讓我和你一起體味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警世之句的深遠。“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你始終關心著國家的興衰,人民的安危,你深深體會到人民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

  “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你親眼目睹了百姓妻離子散,戰場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陰風慘慘,鬼哭悽悽,萬民無辜犧牲的慘狀,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你深夜經過嘶殺拼搏的戰場,在一彎悽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訴說著一幕幕讓人心痛的悲劇,控訴著安史之亂帶給人民不盡的災難。這裡充滿著你憂民的情思,懷抱著你對國家復興的願望!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連年戰亂,風塵連綿,家書已絕,關塞蕭條,前途渺茫,這樣的伶俜生活你已忍受十年之久,現在又別無他途。蠟燭已殘,秋月淒冷。你拙於生計,命途多舛,依靠朋友接濟,且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正是這身世之嘆和思念之情縈繞在你心頭腦際,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憂心重重呢

  “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你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孤獨的,淒涼的。惟有那蒼穹的月亮陪伴著你度過無數個不眠之夜,月是你的精神伴侶,你的理想寄託。在幽靜朦朧的月色中,你敞開心扉,傾訴你的孤寂和苦悶,寄託你的思念和希望。月是你坎坷歲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見證!

  篇三:臉譜與形象

  小時候,看電影《林海雪原》,一眼就認出了穿匪服,說匪話,深入坐山雕老巢的楊子榮。他身上透出的正氣與威儀,逼迫著我少小的心靈,讓我明白,好人自有好人的形象,無需表白與標榜,冥冥間就會閃射出來。

  雖然,“人可以衣裝,佛可以金裝”,通過外在的包裝會改變形象,但內在的、骨子裡的“底氣”仍是無法包裝的。還記得陳佩斯和朱時茂演的小品《主角和配角》,陳佩斯搶演朱時茂的主角八路軍,讓朱時茂演配角漢奸,然而不管陳佩斯怎麼穿那身八路軍軍服,舉手投足間流露的盡是匪氣與歪氣,而朱時茂哪怕穿一身漢奸服裝,給人的感覺也是打入漢奸隊伍的“地下黨”。

  這就是形象。無需裝飾,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為人、人品、身份。這有些象京劇中的臉譜,尖眉子菜刀臉,腦門勾個圓光是弄權害人的宦官;圓形眼花鼻窩,腦門上一個紅色舍利圓光是僧人。就連臉譜色彩也有固定的形象意義,紅表忠勇,黑表剛直,白表奸邪,黃表陰狠。觀眾只需要看一眼臉譜就能明白舞臺形象的性格、品格、身份甚至地位。

  臉譜是觀眾對舞臺人物形象的一種認同。

  這種認同也由舞臺漸漸深入到日常生活,人們憑藉生活經驗,將一類類人的形象臉譜化。頤指氣使,愛理不理是官吏;左顧右盼,看人說話是商人;步履矯健,一臉威儀是軍人;溫文爾雅,談吐得體是教師;卷著褲腿,臉色黝黑是農民……而後,又根據這些“形象化臉譜”去判別、衡量身邊的人,從而確定如何與其交往、合作。

  有一回,我去一所學校找同學,按照門衛老師的要求,辦好了一切手續,然而就在我準備進校的時候,門衛老師又突然叫住了我,神色慌張地問我是哪個學校的,來這裡幹什麼,我詳細地告訴了他,但門衛老師一會低頭看看我填的單子,一會又朝我臉上、身上直看,一定要我拿出可確定身份的憑證,不然還是不能進學校。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熟人,好說歹說,給作了擔保,才進了學校。身後,門衛老師還和我的熟人嘀咕:“這人一臉流氣,頭髮老長,我哪敢放進去?有事,你可要負責!……”

  我才明白,原來是我的“形象”讓他生疑。

  其實,生活不是京劇,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有固定的“臉譜”。胡長清在臺上是高唱“清正廉明”的省長,在臺下是腐化透頂的敗類;李真在人前是標榜要成為焦裕祿般的好乾部,在人後是收受鉅額賄賂的貪官……倘若我們只停留在外在的“形象化臉譜”,按“臉譜”判別人,那就以為冤枉了“好人”。畢竟人是複雜的,不是豆腐青菜“青白分明”,活生生的人更善於“變臉”,尤其是那些“壞人”,他們往往學會了狼外婆式的包裝,以騙取“兔與羊”般善良的人們,從而贏得“好人形象”。

  形象固然重要,倘若將形象臉譜化那就要不得了。

  善良的人們應該揭開包裝在“形象”外的“面具”,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判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