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成分及功效和作用詳細介紹

  茶葉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飲品,喜愛喝茶的人也是非常多。不過茶葉的成分是什麼?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大家知道嗎?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茶葉的成分、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茶葉的成分

  1.熱能

  熱能是維持機體代謝活動所必需的能量,它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些生熱營養素提供的。從有關資料來看,與其他食品相比,茶葉是一種低熱能食物,但不同種類的茶葉所能提供的熱能不一樣。

  每100克茶葉提供熱能以綠茶最高,達1255~1464千焦,紅茶、花茶和烏龍茶均低於1255千焦,磚茶最低。可見茶葉所含的熱能與其品質和種類有關。一般來說,品質越好,熱能越高;磚茶的熱能最低,這是因用為原料的茶葉質量不高。

  目前,茶葉的使用仍以泡飲為主,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被當作廢物而丟棄。在國內外都有吃茶葉的報道,如湖南等地的居民有飲茶後將茶渣嚼食的習慣,日本人將茶葉按一定的比例加到食物中,這樣可使茶葉的營養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人類食品資源不太豐富的今天,綜合利用茶葉有很廣闊前景。

  2.蛋白質

  蛋白質和生命活動的關係極為密切,“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形式”,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是生長髮育必不可少和物質,是修復損傷的組織原料,是構成組織、酶、激素和抗體的主要成分。蛋白質還能調節血漿滲透壓,必要時也能分解提供熱能參與體內眾多的代謝過程。

  與一般食物相比,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是相當高的。達20%~30%,其含量與茶葉的質量有密切的關係,綠茶中的蛋白質高於其他型別的茶葉。在泡茶時,茶葉中能溶於水的蛋白質還不到2%,其餘絕大部分留在茶渣中不能被利用,因此每天從飲茶攝取的蛋白質是很少的,對人體的營養價值不大,但如果吃茶則可得到數量可觀的蛋白質。

  我國少數民族和歐美人常喜歡在茶湯中加入牛奶、酥油和乳酪等,這就給茶葉增加了多量的優質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葉原有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牛奶和茶多酚可形成酪朊複合物,降低了茶的收斂性和苦澀味,也不妨礙蛋白質的正常吸收,如藏族的酥油茶和蒙古族的奶茶。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就是通常所說的糖類,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類。食物纖維和果膠也屬於碳水化合物,雖不能被人體吸收,但能刺激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減少有毒或有害物質的吸收,具有預防腸腫瘤、防治糖尿病等作用。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同時也是構成神經和細胞的主要成分,並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

  最新的資料報道,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多在40%左右,某些茶葉高達60%以上,這可能是由於測定方法不同。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多為多糖類,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僅佔茶葉水溶物的4%~5%,因此通常認為茶是低熱能低糖飲料,適合於糖尿病和其他忌糖患者飲用。飲茶可提高多糖的吸收,在茶葉中加入牛奶和糖,如每天飲茶6杯,約1100毫升,所獲得的熱能可佔全天飲食提供熱能的7%~10%。故國內外有人喜歡飲牛奶茶或糖茶。

  4.脂肪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熱能,同樣體積的脂肪所提供的熱能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兩倍。此外,脂肪還有保持體溫、構成組織和細胞、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等作用。茶葉中的脂類含量不高,綠茶和紅茶一般不超過3%,磚茶可能是非功過加工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其含量可達到8%左右。茶葉中的脂類有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脂等,其中的脂肪酸是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人體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一樣,也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的。故飲茶可以使人體獲得一定量的脂肪酸,但因含量很少,所提供的脂肪酸量很有限。

  5.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護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些物質在體內既不構成組織,也不提供熱能,雖然所需的數量很少,但作用很大,是調節體內物質代謝必不可少的,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應。通常把維生素分為兩大類,即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後者有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共有10餘種,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茶葉的功效與作用

  喝茶對於我們是非常有好處的,它是我們養生的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源於茶葉,那麼茶葉的成分是什麼呢?功效與作用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就是一下吧!

  茶葉,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被稱為“東方飲料的皇帝”。經分析,茶葉中含有咖啡鹼、單寧、茶多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遊離氨基酸、葉綠素、胡蘿蔔素、芳香油、酶、維生素A原、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P以及無機鹽、微量元素等400多種成分。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茶葉作為我國的特有飲料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歷代“本草”類醫書在提及茶葉時均說它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煩去膩、驅困輕身、消炎解毒等功效。

  茶葉的品種

  根據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的分類法,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綠茶

  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晒青綠茶、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分為:眉茶、珠茶、細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針等。

  烘青綠茶分為:普通烘青、細嫩烘青等。

  晒青綠茶分為:川青、滇青、陝青等。

  蒸青綠茶分為:煎茶、玉露等。

  紅茶

  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

  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煙小種。

  工夫紅茶包括:川紅***金甘露、紅甘露等***、祁紅、滇紅、閩紅***金駿眉等***等。

  紅碎茶包括: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烏龍茶

  分為: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還有些建甌建陽等地產的茶,如矮腳烏龍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這裡的水仙和奇蘭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種茶地在不同的產地產的茶***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前兩年流行的那個叫東方美人的也是這種***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烏龍茶,阿里山極品金萱茶等***

  白茶

  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銀針等。

  白葉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貢眉等。

  黃茶

  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黃大茶:包括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黑茶

  分為: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陝西黑茶***涇渭茯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