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國旗下講話稿

  傾聽,就是細心聽取,要求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持謙虛的態度,明確說話人的的意思,並積極思考,作出迴應。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當你在郊外踏青時,如果你用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鳥兒的歌唱,昆蟲的鳴叫,泉水的嗚咽,山風的呼嘯„„這一切,會讓你尋找到內心深處最美麗的真實。當你與朋友聊天時,如果你用心去傾聽好朋友的一個善意的提醒,一句嚴厲的批評,將使你改正錯誤不至偏離原來的目標。當你與父母談心時,如果你用心去聽父母的一次嘮叨,一次對話,你將會明白,生活之中處處充滿關愛,使你在愛的潤澤下健康成長……傾聽是春天剛發芽的嫩草,充滿活力與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傾聽猶如炙熱的夏日裡一陣涼風,把枯燥與煩悶一拂而盡,送來愉悅輕鬆的感覺。

  好的傾聽者,用耳聽內容,用心“聽”情感。在課堂上,我們需要學會傾聽。學會傾聽要用“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要用眼睛看著講課的老師或發言的同學,讓他知道你在認真地聽,尊重地聽,而且聽清老師或發言同學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在上課時,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如果要發表自己的見解,一定等別人說完後才能大聲發表。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評價同學的發言,評價時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如果我們保持“經常聽、耐心聽、仔細聽、善於聽”的心態,就能進入“學會傾聽”的最高境界。

  學會傾聽,你學習的經驗會更多一些,所以,會少走一些彎路; 學會傾聽,你身邊的朋友會更多一些,所以,會獲得更多快樂

  學會傾聽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氣度。

  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播下一個命運,收穫一種人生。傾聽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同學們,請讓學會傾聽成為你的一種良好習慣吧,你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快樂!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在古希臘,各個小國與別的國家進行談判時,國王都是派使者前往。那個時候既沒有錄音機,也沒有書面合同,所以這些使者就只能用心傾聽談判會上的內容,回國之後,再將聽到的內容向國王一一傳達。使者在傳達內容的時候要求精確,他們的責任重大,在傳達的過程中出現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讓其喪命。所以這些使者全都是傾聽高手。其實,這些使者在“聽”方面並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接受了一定的訓練,能做到在傾聽過程中,心無旁騖,認真仔細地聽。

  說到傾聽,中國的漢字“聰明”的“聰”字也告訴了我們傾聽的重要性。“聰”字的左邊是耳朵旁,它告訴了我們聰明智慧的人首先要學會用耳朵傾聽他人的言語。那麼怎樣做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小聽眾呢?“聰”字的右邊也告訴了我們。最上面的撇點是人的眼睛,中間是一張口,下面是心。就是讓我們每個人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要專注地聽別人講話,不能一心二用,更不能再別人講話時做其他的事情。眼到,就是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雙眼注視著對方,必要的時候,要用眼神與他人交流。我們同學們常常說老師的眼睛會說話,那都是因為老師在用心地傾聽你的發言!口到,就是不要隨便打斷對話,要耐心地等別人把話說完才可以說話,在西方文化中,當你不得已要插話的時候,你還必須要說“對不起,打擾一下”。當別人說完的時候你還可以給別人意見或者肯定,讓別人知道你在用心地聽。比如在我們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上,用心傾聽的同學總能給別人一些中肯的意見,幫助別人不斷進步。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聽”的藝術,都能靜下心來做一個好的聆聽者。擁有更大的收穫!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篇3

  同學們: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傾聽習慣的養成對於你們的學習生涯會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善於傾聽是現代人必具備的素質,也是你們學習知識必備能力。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才能啟發思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那麼,怎樣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哪?我想應做到以下幾個小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做好課前準備是養成傾聽的前提,預備鈴響後應把課本、本子等學習用品準備好,以免課堂上亂找學習用品而影響自己的聽課。

  2、學會正確坐姿的習慣。學會坐姿是養成傾聽的基礎,課堂上要臀部坐正,兩腿自然放在桌下,兩臂自然放在桌上。這樣既預防駝背,又有利於集中精力聽課。

  3、注意老師講話的習慣。在課堂上傾聽老師講話時,眼睛要注意老師。因為這樣便於集中精力,聽明白講話的內容,同時便與互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都非常專注於傾聽,眼睛一刻也不離開老師。因此,傾聽時,注視老師講話是首先養成的習慣。

  4、邊聽邊思考的習慣。注意聽是為了聽明白老師講的話,但僅停留在明白的層面上還不夠,還要聽懂。聽懂就要求你們一邊聽一邊思考。思考老師的觀點是否正確,說理是否有據,敘事是否合理,說明是否恰當、準確,思考自己是否從中生成新的觀點等。

  5、表情示意的習慣。傾聽中,若聽懂了老師的話,善意的點點頭或笑一下或給一個眼神等都行。若聽不明白皺一下眉或做一個苦臉狀等都可以。課堂上,老師可以觀察這些表情反饋他所講的內容學生是否聽懂。你們也可以從老師的表情中知曉自己的觀點是否與同學相符,從中再互相傾聽的過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路或觀點。

  6、文明反饋的習慣。傾聽既然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那麼傾聽完後,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文明地反饋自己的觀點,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相符時,要以文明協商的口吻來反饋。如:我以為&&,我的看法是&&,切不可在私下交頭接耳,大聲說話。

  同學們,傾聽是一種本領,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素養,是一種尊重。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有一個過程,傾聽習慣也是如此,這就要求你們長久堅持,長期訓練。從一句話說起,從一個坐姿做起,如:小耳朵,認真聽;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老師。相信你們,你們的傾聽習慣及各種學習品質一定會大有長進。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