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與客戶溝通效率的技巧

  人際溝通是窗子或門,對你客戶,每週都需要進行一次溝通。溝通方式可以隨機而動,比如在星巴克喝杯咖啡、晚間喝點小酒,放鬆的情況下,溝通的誠意足了,問題解決自然水到渠成。 但是與客戶溝通要注重效率,那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提高與客戶溝通效率的三個技巧:

  一、每週起碼一小時

  像我們這些幹營銷諮詢的,主要時間都是在跟客戶度過。要麼在市場,要麼在企業現場,與客戶高層管理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此時,無論客戶是反對還是支援你的方案,大家都有迴旋的餘地。面對面的人際溝通,沒有什麼化解不了的問題。

  可每個月只能去客戶那一次,一次也就是3到5天。回來之後,就會忙於其他客戶的諮詢服務。好不容易跟客戶熱絡起來的感情,過不了一週就冷淡下去了。有經驗的諮詢師,即使在沒有方案要做的“空檔期”,也會主動地跟客戶負責人員聯絡。一個電話、一次QQ聊天、一條簡訊,甚至是一篇你推薦的文章,都會讓開始疏遠的感情,再次熱絡起來。

  注重了跟“外人”溝通,往往卻會忽略公司內部的人際溝通。銷售人員、諮詢人員,這些常常單打獨鬥的人士,都有一個認知誤區:只要把客戶的事情解決了,自己的老闆自然就會了解自己、欣賞自己。其實不然。幾年前,葉敦明在上海的一家知名策劃公司工作。有一段時間,老是因為專業意見不同,跟老總爭來吵去的。事後發現,這也是我跟老總關係最好的一段時光。後來,我帶著專案組在全國奔走了近一個月,因為幾個專案開展順利且特別忙,所以很少跟老總通電話。結果,回來公司就發現氣氛不對。原來,他還在生我的氣,覺得我在玩“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把戲。不會主動溝通,再冤也得怪自己。

  吃一塹、長一智。每週跟上司、關鍵下屬,最少要溝通一個小時,最好是面對面,其次要是電話或者視訊。時間是個魔方,不尊重溝通時間量,就會被誤解包圍。夫妻之間、父子之間的感情問題,大都是因為溝通時間不夠的原因。

  二、恰當時間說恰當的話

  記得幾年前,葉敦明聽到上司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早上10點、下午4點的時候,事情不多,心情不錯,是我最喜歡跟別人溝通的時段。後來,我比對了不少客戶企業的老闆,發現這兩個時間點真的是有效溝通頻段。

  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有效溝通頻段。銷售人員,必須要在難得的溝通過程中,摸索出關鍵客戶的溝通時機。在合適的時間,講合適的話,溝通才會事半功倍。最近,我在跟客戶正式通話之前,都會發條簡訊,或者在QQ上打個招呼,看看對方是不是有時間、有心情。否則,一個電話打過去,對方心不在焉的,溝通只會帶來更多的障礙。

  日本知名職場顧問、人力採用戰略研究所董事長桑原晃彌認為,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稱讚、斥責、道歉等等都是。但是桑原晃彌強調,溝通只要錯過“時機”,就毫無意義,有時候還會造成反效果。所以傳達心意,重要的是不可弄錯時機,他並提出以下3個關鍵原則。祝福要在“當場傳達”、道歉要在“事發當天”、完事要比“承諾還早”。葉敦明特意摘錄過來,共大家更為明確地把握溝通時機。

  像葉敦明現在加盟的一家諮詢公司,老總的行程是由助理安排的。每次老總在外時,我都會先和助理查詢一下他的時間空檔期,挑選他相對空閒的時間,溝通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當然,重大的、急迫的事情,也就不這麼講究時機了。但必須要做到事前精心準備,口頭說清楚之後,立馬發出電子文件,保證當事人在第一時間搞清楚事情原由、行動內容和時間要求等細節。如此,就能把握住每一個重要的溝通時機。久而久之,你就能在別人心目中成為一個溝通高手。

  三、每一次溝通,都能通往目標達成的關鍵點

  本週二的公司晨會,葉敦明的同事說了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個房屋中心的銷售員,辦事很利索,考慮的很周到。在她們看房的路上,就把地址、房屋概況等細節發到手機上。在看完房子之後,還不失時機地把所看房子的優缺點,再次以簡訊方式發出。等你差不多到家的時候,他還會適時來個電話,道個平安。我的同事說,她朋友已經被這個細心的小夥子打動了,決定通過他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