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大家讀書方面有很多問題.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一·讀書的基本目標

  不管我們曾看過多少書,有一個基本目標是一致的—希望有紮實的收穫。如果看完一本書後,我們連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最喜歡書裡的哪一部分、這本書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它的優點在哪裡都說不出來,只是眼睛看過,卻沒有記在腦子裡,那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麼用呢?

  奧野宣之自創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活用共五個步驟,整合出一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一本筆記貫穿始終,通過筆記來選書,通過筆記來記錄讀書體驗,用筆記做參考,通過筆記來回顧反思。整個讀書過程都在促進自己對書的理解,從而構成個人讀到的見解。這一系列的過程讓每個讀者都能與書親密相處,最終得到紮實的收穫。

  二.選書和購書

  主動讀書和被動讀書有很大差距,這個道理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奧野宣之提倡每一個讀者都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從一開始就要選自己真正想讀的書,買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那如何做到呢?

  現在的網路技術發達,像簡書、豆瓣、書單、黑天鵝圖書等經常會推出很多好的書評,一些報紙、雜誌等也都有專門的小說連載或者新書速遞等欄目,朋友的推薦、出版社和書店釋出的資訊、與書相關的作家或名人的採訪,夾在各類從書裡的出版社廣告等等,從這些渠道上得知的一些書名,都可以將它們記在筆記本上,成為日後購書的依據。

  平時日常生活中的靈感、遇到的問題、隨想感悟等也都記在筆記本上,這些都與日後的選書息息相關,同時還可以做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儲存起來,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不管是工作還是娛樂,所有的體驗都與讀書緊密聯絡,而讀書也與這些體驗密切相關。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就是要有一顆好奇與求知的心。因此,任何內容都不能被歸類為“與讀書無關”。

  選好書,就要購書了。這一步相對輕鬆,只需列一張購書清單就可以了。清單的內容包含三個部分,作者、書名、出版社即可。別小看購書清單,它可以讓我們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帶著這份清單,不但給我們節省了挑選的時間,還避免受到一些暢銷書廣告的宣傳和誘惑。如果毫無計劃的站在書店的書架前,很容易失去判斷力,無法冷靜選購。此外,列購書清單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在不斷列表的同時,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現在用手機和kindle的讀者很多,亞馬遜裡的心願夾就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購書清單的地方。有時主頁上推送出的一些新書,都會有樣張功能,通過閱讀樣張,可以讓我們對感興趣的書有一些大概瞭解,避免了盲目買書。

  三.讀書和記錄

  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劃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閱讀。具體的閱讀步驟有三步:

  1.通讀。一邊讀一邊把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2.重讀。讀完一遍後,把折角的頁再重讀一遍如果覺得好,把另一角也折起來。

  3.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書頁,如果仍然覺得好,就用筆在上面畫記號。

  這樣的讀書法不會讓我們把集中在書上的注意力分散了,而且也能充分享受到“隨時隨地吸收知識”的樂趣。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

  既然是最有效的讀書法,那如何做到呢?奧野宣之先生將鹿島茂先生的話落到了實處,並將這種讀書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它一共包含五部分內容:日期、書名、作者、摘抄和評論。因其摘抄和評論並存的特徵,就如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故取了“蔥鮪火鍋式”這個名字。

  或許有人會問,現在電子技術這麼發達,直接拍照儲存不就行了嗎?何必費時費力的抄它呢?拿我自己來說,以前在手機上遇到一些好詞好句好文章時,總是很自然的便影印貼上在備忘錄或者印象筆記裡,結果存了一堆,卻很少有重看的時候。而摘抄則不同,因為考慮到時間和辛苦,所以在摘抄前會重複閱讀好幾遍,真正覺得是重要的內容,震撼人心的句子,才會動筆抄下來。況且摘抄的過程,不但加深、促進對書的記憶,還會增強對內容的理解。好處多多。這就猶如徒步登山和坐纜車上山,雖然付出了更多辛苦,卻看到了許多看不到的風景。而且摘抄的過程也會讓身心融入到書中,真正做到人與書的“親密相處”。

  做完了摘抄,下一步就要寫評論。為了區分開,在寫這兩步前,一定要用不同的記號將它們區別開來,免得以後看時會分不清。

  評論要寫當下讀完後自己的心聲,也就是感受和想法,這樣會讓讀書筆記更有內涵。哪怕是一句話,只要寫的是發自內心的語句,那這次讀書筆記就是有意義的。而且把自己的話和作者的話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機會。通過這件事來正視自己的不成熟,養成不管是什麼想法都立即寫下來的習慣。要知道好點子稍縱即逝,如果不把它轉化成語言,踏踏實實的落實在紙上,終究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讀書有效的竅門

  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已經成為一次成功的體驗。而讀書筆記最後一步要做的就是把這次體驗利用起來,將其轉變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1.活用輸出

  寫讀書筆記時遇到的“應該摘抄哪段文章”“應該如何評論這點”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思想輸出的第一步。這樣的反覆輸出,除了鍛鍊了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增強了我們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

  2.活用重讀

  為更好的消化書中內容,我們還要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裡記得大多是自己親手摘抄的選段,過段時間再拿出來看看,會發現過去覺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一知半解的語句現在已經可以徹底理解了。

  3.活用筆記寫書評

  如果把讀書比成做菜,那麼“購書清單”就是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就是洗菜切菜,而“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就是開火炒菜了。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

  4.活用筆記,提高寫作水平

  現代社會對寫文章要求很高。為了讓更多人願意讀自己的文章,作者更需要積累一些寫作技巧。不管怎樣,寫好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原原本本的記錄下來,也不失為一種鍛鍊的方式。此外,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可以使寫作技巧大幅提升。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