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柳樹醒了2

  《柳樹醒了》教學反思:

  《柳樹醒了》是一首詩,以擬人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本課,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裡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第一課時,我主要是進行了生字、詞語、初讀課文的教學以及讓生寫“說、話、朋、友”四個字的教學。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朗讀課文和會寫“春、高”兩個字。根據以上教學重點,我進行了教學,得出瞭如下幾點體會:

  一、課文開頭的生字詞語複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詞,而且通過“摘花”、“猜字謎”兩個小遊戲,讓學生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麗的美景的同時,更快地進入優美的教學情境,獲得身心的愉悅,巧妙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可見,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文的第二部分,通過圖片出示冬天裡沉睡的小柳樹,引匯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設計新穎有趣,更能生動且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給學生以感官上的認識。“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果你讀得美,這棵柳樹就會為你睜開眼睛。”;“小柳樹有點醒了。”;“小柳樹聽了你們的動聽的朗讀聲,他終於醒了。”這些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和理解之中。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亮點所在。讀畫結合,將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文章的情趣與學生的感悟融為一體,使朗讀變成一種享受,也體現了學科間相互溝通這一教學思想。

  三、拓展練習的效果也較好。“你們知道在春天裡除了小柳樹醒了,還有什麼醒了?”“你能不能也像書中的小詩人一樣為這樣的事物編一句小詩呢?

  春天跟 說話了,說著說著 。”兩個拓展題目,是對文章內容的延伸,有利於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仍存在著不足: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朗讀課文,但一堂課下來,學生在朗讀練習略顯不夠,而且不到位。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當中有設計如: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地朗讀,但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實施與落實,造成了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沒解決的尷尬局面。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習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愉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春天的特點。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更加明白了知識目標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之間的關係,我會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向前邁進。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