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二年級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玲玲的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玲、祥”等8個生字,會寫“叭、玲”等9個字以及“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瞭解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玲、祥”等8個生字,會寫“叭、玲”等9個字以及“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後。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用具:課件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匯入

  ⒈談話激趣

  ⑴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處理的呢?請同學門開啟課本116頁,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⑵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說說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玲”。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裡寫了一件什麼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⒉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⒊合作學習

  ***1***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遊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遊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遊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體感知、初步瞭解。

  1、小組內讀課文,互評互糾正,推薦一位組員。讀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推薦的組員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教師引導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

  全班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起因:畫弄髒,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髒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5、設疑:

  一件壞事怎麼變成了好事,其中有什麼奧妙嗎?我們下堂課學習。

  四、指導觀察、練習寫字。

  ⒈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後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⒉教師重點指導並範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學生把他們的各部分寫緊湊些。

  ⒊學生練寫。

  4、把學生寫的生字、詞在多媒體上展示,並引導學生評一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2、瞭解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用具:課件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複習生字

  ⒈遊戲“大轉盤”***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學生開火車讀。

  ⒉請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辦法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二、啟發思維、朗讀感悟。

  1、提出問題:一件壞事是怎麼變成好事的?

  2、解決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交流。並讀出相關的句子。

  1***爸爸仔細地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要加上“仔細地”看,可不可以去掉?

  為什麼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麼?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麼樣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會想什麼?

  她為什麼要畫小花狗?而不是其它東西?

  “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

  3***爸爸,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裡的壞事指什麼?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祕訣了嗎?***隨學生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3、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要求: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4、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後學生進行評

  議:誰讀的好?好在哪裡?還有什麼不足?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訓練表達,滲透思想

  1、小朋友們看,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2、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麼辦?

  五、做一做:完成課後練習

  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板書設計: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父親和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群“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鳥兒。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

  生字詞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兩隻鳥蛋〉這篇課文,通過學習知道了鳥兒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鳥兒。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有關鳥的課文。

  板書課題 父親和鳥

  讀課題,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生字找出來,並劃出生字所帶的詞。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記住字形,在小組內互查交流,然後讀讀詞。

  3、說說自己用什麼方法識字的。

  三、檢查學習生字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採取多種形式學生認讀。***帶音節——去音節***

  2、學生說說識字的方法。

  3、擴詞練習。

  4、出示小黑板 ***即“我會讀”上面的詞*** 學生自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詞。

  四、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不懂的詞句,長句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最流利。

  3、學生質疑,解決提出的問題。

  4、指導長句練讀。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學生把父親說的話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什麼?然後在小組內說說。

  或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

  ***1***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對鳥很瞭解?

  ***2***為什麼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3***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2、大組集體交流。

  ***1***指名讀父親說的話,說說體會出什麼?

  ***體會到父親對鳥兒非常熟悉,也十分愛護鳥。***

  ***2***自己再讀一讀父親的話感受一下。

  ***3***指名讀父親說的話,學生評議。

  ***4***練習用“快活”說說句子。

  例:我們生活得非常快活。

  3、分角色朗讀課文

  自己找人配合練讀,指名讀,比賽讀,師生評議。

  4、想象練習:如果你是小鳥會對父親和我說些什麼?

  六、有感情朗讀課文

  七、作業

  回家收集鳥類的資料。***生活習性,對人們有哪些益處等***

  畫一幅快活小鳥在樹林中生活的畫面。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出示生字詞卡片,認讀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學生認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用田字格里的生字組詞練習。

  3、觀察用不同的方法記生字的字形,生字的各個部分所佔田字格中的位置。

  4、老師重點指導示範“重、群”。

  注意:“輕”左邊的車字旁的最後一橫改成“提”,右邊的上面不要寫成“又”。

  5、學生書空、描紅、臨寫。

  6、展示自己的字,評議別人的作業。

  三、拓展練習

  1、說說自己知道的鳥類知識。

  ***學生說後,老師介紹有關的知識***

  2、展示自己畫的作品,並向同學們說說看到畫中的場面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外延伸:學習小組合作做一個鳥巢放到樹杈上。

  五、總結

  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現在由於種種原因,原有的鳥類大部分已經或正在從地球上消失,所以我們要保護鳥類。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蜜蜂引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投影片。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採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蜜蜂***

  2.揭示課題:“引路”是什麼意思?***帶路***

  3.蜜蜂給誰引路?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

  1.指名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

  2.認清字形。

  引:左右結構,左邊是“弓”,右邊是“1”。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艹”,中間是“日”,卜邊是“大”。

  斯:左右結構,左邊是“其”,右邊是“斤”。

  派: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共6筆。

  談:左右結構,左邊是“言”,右邊是“炎”。

  敲:左右結構,左邊是“高”,右邊不要寫成“支”。

  訝:左右結構,左邊是“言”,右邊是“牙”。

  導:上下結構,上邊是“巳”,下邊是“寸”。

  3.理解詞語的意思。

  談天:聊天,閒談。

  驚訝:感到很奇怪;驚異。

  嚮導:帶路的人。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列寧利用蜜蜂引路,找到養蜂人的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蜜蜂引路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讀課文,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2.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具準備:投影片。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甲:我知道這件事發生的時間1922年。地點:莫斯科·,

  學生乙:找還知道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老師小結。

  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2***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因為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裡,所以列寧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3***老師小結。

  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圖表表示。

  ***2***小組彙報。

  列寧:發現花從中有蜜蜂——蜜蜂飛進園子——小房子——找到養蜂人。

  ***3***列寧為什麼認為跟著蜜蜂走就能找到養蜂人?

  因為列寧想:蜜蜂是養蜂人養的,蜜蜂採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飛間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養蜂的人。

  ***4***老師小結。

  由於列寧通過觀察瞭解到花叢、蜜蜂、養蜂人之間的關係,就能從中發現線索,找到養蜂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圖,養蜂人見到列寧後可能會說些什麼?

  ***2***列寧是怎樣回答的?

  ***3***為什麼列寧說蜜蜂是他的嚮導,把他領到這兒來的?

  ***4***老師小結。

  列寧發現了蜜蜂,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就順著蜜蜂飛回的方向走,結果找到了養蜂人。

  ***5***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5.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結果。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3***老師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列寧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20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嚮導***——養蜂人

  花叢***路邊***  認真思考

  園子***附近***  仔細觀察

  小房子***旁邊*** 做出判斷

  課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