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片

  手抄報製作不僅可以刺激小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還貫穿著各學科之間的綜合與應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的圖片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一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二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三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四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圖五

  二年級成語手抄報的資料

  猜謎語

  有樣東西真稀奇,生活生產不能離。要是你去亂碰它,它就對你不客氣。 ***打一能源***——謎底:電

  通古今之變 ***打一古代著作***——謎底:明史

  什麼東西穿過了你的面板你卻不覺得疼?——答:頭髮

  紅黃藍白會變形,像鳳像龍是化身,往來千里不停留,一陣輕風吹乾淨。 ***打一自然物***——謎底:雲

  虧本一一消除 ***打一字***——謎底:朽

  男有女沒有,思有想沒有,苗有禾沒有,果有花沒有。 ***打一字***——謎底:田

  1+110=120 ***打一成語***——謎底:以一當十

  一物生來四隻腳。瓜子臉,梅花腳,五六月間穿皮貨。 ***打一動物***——謎底:狐狸

  諧音歇後語

  1***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2***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3***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4***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5***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6***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7*** 做個大褂丈二寬————大搖***腰***大擺

  8*** 坐上飛機吹喇叭————想***響***得高

  9*** 坐電梯上樓————不怕***爬***

  10*** 走親戚掂牛蹄————兩半***瓣***子理***禮***

  成語典故

  【成語】: 革故鼎新

  【拼音】: gé gù dǐng xīn

  【解釋】: 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成語故事】:

  鼎在青銅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中國文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語言詞彙。

  鼎在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成語“嘗鼎一臠”,意即嘗一塊肉而知鼎中食物的味道,比喻可以根據部分而知全體。鼎中煮食,水沸揚而且有聲響,“鼎沸”用以形容政局動盪不定,或指聲音嘈雜,如“人聲鼎沸”。鼎雖是炊具,但畢竟是貴族王侯才能使用的,貴族進食,“鐘鳴鼎食”,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反映了奢華生活的一個側面。

  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鼎峙”形容三個方面的力量互相對立、互相制約。舊時科舉,殿試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總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又稱“鼎元”。

  青銅鑄鼎,分量當然很重,故用“力能槓鼎”喻人之神力,如司馬遷筆下的項羽。雖是一句話但作用很大,便用“一言九鼎”形容。夏禹鑄九鼎,鼎也成為王權的象徵,夏商周朝代沿襲,都把九鼎奉成傳國之寶,在哪裡建王都就把九鼎遷到哪裡。因此,後人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權;“遷鼎”表示遷都;“移鼎”表示改朝換代;“竊鼎”表示奪取政權。春秋時,楚莊王北伐,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起九鼎的大小和輕重,流露出奪取周朝天下之意,所以用“問鼎”、“觀鼎”表示圖謀王位。另外,用“鼎祚”表示國運:成語“折足覆觫”,意即鼎足折斷,食物從鼎中倒了出來,比喻執政者力不勝任,以至敗壞國事。

  “鼎”又從“王權”引申出“重要”、“大”的意思,因而帝王的輔政大臣的“鼎臣”、“鼎輔”的別稱,他們的職務也有“鼎司”、“鼎席”之稱。豪門大族也別稱為“鼎姓”、“鼎族”等。

  “鼎鼎”的疊音詞,有盛大的意思,如“鼎鼎大名”。

  《周易》有鼎掛和革掛:“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產生的“鼎新”、“鼎革”“鼎新革故”等詞語,意思是破除舊的,建立新的,可以用於改朝換代,也可用於朝政的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