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古代詩詞四首

  翻譯詩歌是七年級語文必考的一個考點,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翻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翻譯***一***

  逢入京使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溼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註釋

  ⑴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⑵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⑶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這裡是沾溼的意思。

  ⑷憑:託,煩,請。傳語:捎口信。

  翻譯***二***

  送靈澈上人唐代: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斜陽 一作:夕陽***

  譯文

  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揹著斗笠披著斜陽,獨回青山漸行漸遠。

  註釋

  ⑴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⑵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⑷荷***hè***笠:揹著斗笠。荷,揹著。

  翻譯***三***

  山中雜詩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裡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簷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裡輕輕地飄了出來。

  註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裡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簷***yán***:房簷。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雲從窗戶裡面穿進穿出。

  鑑賞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簷上飛,雲彩從窗裡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閒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瀰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簷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後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了動態。“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簷上飛翔,白雲從窗戶裡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後一句:雲本不可能生於屋內,但因屋宇處於白雲繚繞之中,雲氣從屋後、屋側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簷上”和“窗裡”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線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麼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雲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麼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簷齊高,白雲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後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雲”。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後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於不顯得單調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後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鉅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託自己的情志於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古代詩歌四首的意思七年級上冊

2.人教版初一課本古代詩歌四首翻譯

3.2017古代詩歌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