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也是七年級歷史教師上好課的前提,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下歷史教學設計

  君主集權的強化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清朝的建立及其對全國的統治,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清朝製造文字獄及其危害。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滿洲興起及清朝建立對全國統治的歷史,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清朝製造“文字獄”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文字獄”的社會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的道理。

  【教學目標】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

  本課的重點是君主集權的強化。教材從介紹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權強化這一主題。教材首先敘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議政王大臣會議,說明當時君主的權力有限;然後介紹雍正建立軍機處的目的和作用,說明君主集權的加強;最後敘述、分析了文字獄的出現及其影響,說明清朝是從政治、思想等多方面來強化君主集權制度。

  課的難點是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權的強化一方面加強了君主的權力,有利於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教學過程】

  匯入:北京的中心有一處名聞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麼?***故宮***它的原名叫什麼?***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麼?***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在這裡進行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什麼王朝?***清朝***那麼清朝是怎樣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樣進行統治的?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講***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出示《明朝疆域圖》***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3、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清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雍正帝時設立***

  指導學生觀看兩組圖片,並閱讀有關圖片的文字說明。一組圖片包括乾清宮和乾清門外的軍機處,另一組圖片是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說明指出了這幾組建築物的用途。在學生觀看閱讀的時候,可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說一說上述建築不同佈局的意圖。***主要反映出皇帝與臣下的關係,瀋陽故宮建築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說明王公大臣對皇帝的牽制作用;北京皇宮中乾清宮與軍機處的建築突出了皇帝的至高無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說明君主權力的加強***

  在學生對上述內容認識後,引導學生討論軍機處的設立對於君主集權的作用問題。軍機處的設立,君臣等級關係進一步分化***君:獨斷專行;臣:惟命是從***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隻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文字獄往往是一些詩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掀起文字獄?

  通過引導學生的討論,分析清朝製造文字獄的目的和危害。***可以從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滿洲貴族統治者與漢族民眾的矛盾等方面進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獄的影響時,鼓勵學生從其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過問政治等方面進行討論。***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

  ***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討論: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

  總結君主集權加強後,對解決當時清朝政治矛盾、減少官僚之間的扯皮、鞏固清朝統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權加強後,對皇帝的獨斷專行、大臣的惟命是從、不利於正確決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業:課後作業

  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教育探究

  一、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每個朝代的更替,每種社會形態的更替,都是一種進步的表現。歷史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新舊更替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新的、進步的事物代替舊的、落後的事物,也是歷史發展的鐵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進步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讓學生將目光放在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上,形成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我國古代的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的英雄人物、志士豪傑湧現,他們有的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充滿了英雄氣概,如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時,他的愛國情操可以讓學生為之沉迷。有的具有崇高的理想,救人民於危難之中,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經過了含辛茹苦的十三年,終於治水成功,他們的責任感也會讓學生為之觸動。還有堅韌不拔,周遊諸國的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他的勇敢與堅強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再如“聞雞起舞”的祖逖,他的勤奮、好學也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這些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歷史沉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教師要將其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絡,利用先人的事件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向先人學習,領會他們的高尚品格,並時刻牢記這些英雄故事,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放棄,勇於挑起社會的重擔,做一個有理想道德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形成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進行了抗日鬥爭、解放戰爭,經歷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也是為中國社會帶來大的變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形成了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並世代相傳,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一個光榮傳統。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不忘歷史,不忘記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獻身的革命前輩,將這種優良傳統發揚下去。但是,在目前這種物質財富極其充足的條件下,很多學生對艱苦奮鬥沒有概念,認為我們不應該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該享受時就享受。對於學生的這種觀點,教師要結合歷史上的相關故事進行修正。以“文景之治”為例,漢代皇帝文帝、景帝以皇帝之尊仍然提倡節儉,他們富有天下卻不肆意揮霍,春耕時親自下田,秋收時參與收割,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飯,最終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復甦,實現了國富民強的夢想。新中國的建立經歷了長時間的艱苦鬥爭,如果我們的黨和人民不依靠艱苦奮鬥,是很難戰勝一次次的困難,也無法建立新中國,給我們帶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相關的資料對比來讓學生意識到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們要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堅持自力更生,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那些錯誤的消費觀,不攀比,不貪圖虛榮,憑著自己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堅定不移為實現理想而奮鬥。我們進入了新的世紀,屬於我們的奮鬥才剛剛開始。教師要引導學生抱牢艱苦奮鬥這個“傳家寶”,以民族精神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揮霍、不能浮躁、不能見異思遷。這種精神財富我們要認真學習並有效利用,傳給子孫後代。

  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具有民族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民族形成、發展、壯大的基本條件就是團結,而愛國主義則是民族團結的核心,是一種強有力的凝聚精神,也是一個民族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歷史知識中包含著一個民族的優良傳統,那些優秀的歷史故事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把握好歷史這個豐富、生動的教材,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在歷史教學之中,抓住一切時機,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一個更好的認識,筆者在講授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時,選擇將兩部分進行對比,首先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之後,尤其是在五四運動開展以來,我國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重大變革,並以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對比:先講新中國成立前,農村是受封建剝削最嚴重的地區,經濟非常落後,勞動者沒有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人格尊嚴。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實施了土地改革,使農民真正地成為了土地的主人,徹底翻了身,農村經濟也迎來了飛速發展。這種對比講解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讓他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明確了自己肩膀上揹負的重擔,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

  2.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方面,筆者首先採用的是對我國的四大發明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對四大發明有一個深入的認識,明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四大發明不僅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科技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每個華夏子孫都引以為傲的根本,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讓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順利滋生,並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其次,在近代史中,教師可以利用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抗爭,先後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最後打敗了蔣介石,建立新中國,以那些以弱勝強的事例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了對祖國的熱愛,為了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生就會努力學習,將對祖國的熱愛轉變為推動學生不斷向上的動力。由此可見,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他們以為祖國統一貢獻力量為學習目標,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還能讓學生受到教育,具有極好的現實意義。

  作者:孫碩光 單位:河北省撫寧縣留守營學區官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