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歷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作為七年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計和構想,在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宋朝社會生活大概的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穿著打扮、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築的樣式;交通旅行的條件;文化娛樂活動、節慶風俗等方面。

  通過了解過去的社會生活史,提高認識和改進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瞭解歷史上物質文化生活的條件和特點,有助於更好地認識我們現在的物質文化生活,提高創造性地改進物質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過對於過去日常生活的瞭解,使學生對於歷史有更加生動直觀的認識,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項內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娛樂活動和節慶活動兩項內容。

  從教材敘述展開的程度來看,服飾和瓦子可以視為重點內容。同時,服飾問題涉及到國內各民族間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響;瓦子屬城市商業繁榮的問題,也可以視為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匯入:提問和引導學生回顧和概括已經學過的宋朝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發展和商業發展的史實,匯入本課的教學內容,闡釋社會生產的進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發生新的變化,使學生認識到宋朝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進步基礎。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

  欣賞《清明上河圖》等宋代的插圖,描述畫面中人物的服飾,或者通過不同的服飾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宋朝服飾特點的歷史變化,從王朝初年的簡樸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治階級的日漸腐朽。第二,宋代的服飾中明顯地反映了少數民族的影響,朱熹說:“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領衫,靴鞋之類,先王冠服掃地盡矣。”這是長期以來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結果,使學生認識到,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豐富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作用。第三,在宋朝出現的纏足陋俗,說明當時統治階級價值觀念的腐朽和婦女地位的低下,引導學生批判性地認識這些歷史現象。

  2、食: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吃魚多;

  導學生思考當時南北方飲食習俗的差異和少數民族對於中原地區飲食習慣的影響。

  4、住:茅屋、瓦房、宅第。

  展示各類住房的圖片,要求學生指出宋代的民居有哪幾類?各類的民居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比較城市和鄉村住房的不同,便於學生認識和比較。

  4、行:牛車,驢車;乘轎,騎驢騾。

  引導學生認識宋朝主要有哪幾類交通工具,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異?除了交通工具以外,宋朝時便利人們出門旅行的條件還有哪些?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

  引導學生分析在瓦子裡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動?再加以概括,使學生認識在瓦子中有文藝、體育等娛樂活動,有商品、飲食等買賣交易活動,有服務類的活動等等,表現了大都市的繁華。

  2、節日:春節、元宵、端午節、中秋節。

  要求學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節慶活動?流傳至今的重要傳統節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經出現了?要求學生指出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歡度這些節慶日的?哪些活動今天已經不多見了?哪些活動與今天還有類似之處?

  教師最後闡述節慶活動是一個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吸取傳統節慶活動優秀的精華部分,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課堂小結***略***

  四、作業:課後作業

  初中歷史故事歷史教學論文

  一、歷史故事的選擇和作用

  歷史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歷史真實性與生動啟發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對於偏好直覺感官的初中生來說,好的引導和啟發也能樹立鞏固其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用心選擇,既重要又有趣。

  具體的選取原則有幾點:有趣是首先因素,每個學生成長經歷不同,“有趣”的定義也沒有標準,教師在選取故事前要對學生的接受情況瞭然於胸才能做到講歷史故事時揮灑自如;故事要引導正確價值觀,積極向上富有感染力的歷史故事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因而選取故事時要留意故事本身具有的情感傾向;主題明確是故事是否發揮作用的基礎,教師選擇故事時不僅要考慮到其真實生動性,更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模式;立足課本緊貼實際,以課本知識為核心,以史喻今可在教學課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

  ***二***化燥為活,既理解又創新。

  一是歷史故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重在研究過去發生的人和事及規律,學習無法重演和複製的內容是歷史學科的難點所在,將枯燥呆板的史實轉化為鮮活的歷史人物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以生動真實的語言再現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助於抓住學生注意力讓其從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掌握學習難點。二是歷史故事有利於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我們看問題首先要分清主次,選取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並不是目的。我們旨在以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故事來引導課本內容的發展,以故事來擴寬學生的思維。三是歷史故事有利於培養學生們正確的感情價值觀,將歷史故事穿插於歷史課堂不只是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文章的思想與內涵,在增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樹立並鞏固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情感傾向。

  二、歷史故事的運用策略

  明確了歷史故事的選擇原則和積極作用後,我們所做的便是化理論為實踐。教師在課堂以講為主,他們必須保證自身對課本內容和學生情況有全面的瞭解,才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的情節結構。

  對於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初中生,教師講的趣味程度是吸引學生聽課的首要因素。好的開頭是吸引學生聽故事的關鍵,開頭一定要以最具特色的語言開頭,例如,以生活中的例項引起下文,具體的人物故事情節要分層展開,教師可以憑藉抑揚頓挫的語調讓學生思維緊跟自己,或是留下懸念引發學生思考。合理的構建故事情節往往能讓學生不自覺深入其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其獨立地分析理解歷史的能力。

  ***二***恰當地運用時機。

  歷史故事不能單單是提神的工具,它更應作為一種引導。歷史內容繁冗複雜,一節課的時間也不會都用於講故事來引發學生興趣。我們這裡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何時講故事比較好。比如下午課學生一般睏意來襲,教師可使用歷史故事匯入新課程,讓學生在開篇就提起興趣;講到重難點問題時,可以通過歷史故事為學生設定情境,比如在講《夏、商、西周的興亡》這一節時,設計了夏桀商紂、姜太公等歷史故事,教師可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導自演,配以歷史思維,有利於學生記憶課本重點;教師要懂得把握歷史情節與歷史故事的邏輯性關係,在趣味的基礎上多儲備懸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時刻保持新奇狀態,認真聽取上課內容並積極思考,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基礎上又會增加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三***生動的語言藝術。

  口頭語言可以說是歷史故事的牽引線,故事再生動如果教師語言蒼白也會無力,非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這節課的精力付諸東流,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節課45分鐘我們必須要選擇短小精悍的故事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冗長複雜的語言會增加歷史學科的枯燥性,按照凡事互補的原則,用凝練簡介的語言來解釋歷史事實更能讓學生加強理解。易中天教授是個很好的例子,他聲情並茂的解說贏得了很多師生的青睞,教師應當學習他這種解說語言,讓枯燥無趣的歷史敘述變得鮮活有趣。教師在講述時要注意愛憎分明的語調,歷史故事主要展現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在講到外國侵略時可以用義憤填膺的語氣,在講到圓明園被毀時要用哀嘆悲傷的語調,如此一來,學生在理解記憶時會對故事情節的價值觀有個自我理解,在初中這個過渡階段,好的教師的引導會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更為鞏固。

  ***四***正確的道德引導。

  在歷史學科中,教師首先自身要有明確的價值觀,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對人物做出分析和總論,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憂國憂民、捨身為國等正能量,同時引導學生摒棄驕奢淫逸、無惡不為的負能量,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同時在心裡樹立是非善惡的標準。歷史要向前看,教師在講述歷史人物的是非時,也要與當今時代的價值觀相結合,看是否適合當下。

  三、總結

  如何提高當今時代初中歷史教學水平,不僅是新時代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更是全社會應關注的重點。歷史故事作為古往今來應用最廣泛的載體,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噓,有趣而不失重要,簡單而不脫離課本。提高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力,是保證初中生理解歷史樹立感情價值觀的重中之重,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徐世波 單位:即墨市店集馬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