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七年級下歷史教案

  教案的運用為七年級歷史課程改革的發展探索出的一種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設計

  唐代的中外交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定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鑑真東渡;玄奘西遊。

  ①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後的比較鑑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絡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鑑別能力。

  ④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絡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鑑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②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鑑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後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方法]

  問題導學法

  [教學步驟]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鑑真東渡

  1、鑑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鑑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遊

  1、玄奘西遊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遊的貢獻

  [課堂練習]

  1、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定***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定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2、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3、*** ***先後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5、唐玄宗時,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向日本傳播*** ***,還把唐朝的建築技術、醫藥知識、繪畫傳給日本。他死後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

  6、唐太宗時,僧人*** ***西遊*** ***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 》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 ***制度進行的改革。8世紀前期,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在利用*** ***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本的文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

  教學後記:

  初中學生歷史教學探析

  一、以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而形象的圖片更感興趣,圖片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文字相比,圖片更具直觀性與形象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同時圖片也是記錄與承載歷史資訊的重要手段,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資源。重檢視片教學既能突出歷史學科的特徵,增強教學的活力,又符合初中生的求知特點與認知規律,這正是構建活力課堂,實施快樂教學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檢視片的運用,要善於運用課本插圖、歷史圖片等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以激起小學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教師做精練而生動的解說。這樣的教學圖文並茂,不再是單一的語言描述或是閱讀文字,而是讓學生將文字材料與圖片資訊結合起來。直觀的圖片更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衝擊,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快樂,同時圖文結合更能讓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認識。

  二、以多媒體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歷史所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人與事,具有不可再現性,許多教師認為歷史課就是要讓學生記住這些歷史史實,造成歷史教學枯燥無味,學生不愛學,不樂學,而失去了歷史的學科功效。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將那些已發生過的人與事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歷史再現教學,這樣的教學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結合特定的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來理解歷史,更加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從網際網路巨大的資訊資源庫中選取相關的歷史圖片、影視劇片斷等來將歷史真實地再現出來,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之中,實現學生的快樂參與和主動思考。這樣的教學跨越了時空,讓整個教學更具形象性與真實性,更能將學生帶入豐富的歷史畫卷中,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三、以問題增強教學的懸念性,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這種好奇心正是推動學生不斷求知的內在動力。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可以改變以往教師機械的照本宣科,而是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進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機械灌輸、學生的被動參與,而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基礎上的主動學習與知識構建,學生可以真正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更能享受到歷史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絡具體的教學內容,要善於在知識的重難點處來巧妙地設計問題,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知識的主人,促進學生歷史素養與綜合水平的整體提高。

  ***一***匯入時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環節能否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如果只是平鋪直敘,整個教學就會如同一潭死水,無法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參與度不高。而以問題來匯入,更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從而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二***以問題來突出重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

  重難點的突破一直是制約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知識的重難點處來設計問題,更能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從而使學生透過紛繁的歷史表象來達到對歷史規律的理性認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三***以問題來進行課堂小結

  既可以問題來總結本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又可以問題來延伸學生的認知,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為學生開闢更為寬廣的認知空間,引導學生來展開更為豐富的探究活動。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引向生活,從歷史引入現實,這樣更加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加利於學生綜合水平的整體提高。

  四、結語

  總之,歷史是素質教育下的一門重要學科,肩負著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重要責任。我們要重視歷史學科教學,改變傳統枯燥而單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快樂而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張雪松 單位:河北省遷安市大五里鄉大五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