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歷史教案川教版及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案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小編整理了關於川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川教版七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通過傳說故事匯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照課本知識獨立解決問題。並通過收集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情景。並會進行對比。自始自終圍繞‚會不會製造工具是動物和人類的區別‛,‚勞動創造人‛展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並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絡對比法、閱讀講解法。

  ●教學媒體

  1.教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2.素材準備

  ‚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圖、‚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的圖片;‚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匯入: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那麼同學們,有誰知道:‚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的故事‛?學生講述,老師總結並補充《聖經》中關於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和‚亞當、夏娃‛的圖片***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類人猿。***展示‚人類的進化‛圖片***類人猿是一種近似於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那麼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

  ***板書***第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講授新課: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圖***結合課本 ‚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請同學們數一下早期人類遺址共有多少處,瞭解20世紀以來中國眾多的遠古人類主要遺址,歸納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的分佈特點。請同學回答‚看一看‛,教師補充總結,引出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現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板書***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關於元謀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長時間?

  2.元謀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講述一下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知識,得出元謀人會製造簡單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匯出: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板書***

  我們通過課本獲得了元謀人的資訊,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的資訊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是通過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的科學推斷***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遺址出土石尖狀器、刮削器***,通過提問:什麼是化石?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解釋化石的定義。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播放‚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訊***,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關於北京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麼地方?

  3.結合北京人的影象,說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長的有什麼不同?

  4.為什麼說北京人是人類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遺址有什麼特點?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址‛名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儘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徵上比較接近古猿,但是由於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說北京人已經是人類而不是古猿了。因為,會不會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猿和人類的區別。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瞭解了北京人的長相,我們在進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距今約70至20萬年之間。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溼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凶猛的劍齒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牛和腫骨鹿。***展示‚劍齒虎‛和‚腫骨鹿‛圖片***,這些野獸嚴重的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這些野獸作鬥爭,並生存下來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圖***

  教師總結,北京人會製造簡單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並用這些同野獸作鬥爭,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這些工具採集樹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莖,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

  另外,北京人比元謀人更進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人不僅會使用火還會儲存自然火種,同學們想一下,使用和儲存火,對北京人有什麼好處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組圖片***教師舉例講解對北京人來說,使用火的意義。***照明、防寒、驅趕野獸、增強人的體質***

  教師總結,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憑藉簡陋的生產工具,通過採集和狩獵這樣的生產勞動,艱難地維持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另一群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三、山頂洞人

  ***板書***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展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指出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徵和北京人有什麼不同?

  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展示‚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

  ***板書***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作技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製衣服,製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解釋‚氏族‛的定義***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七年級歷史教案川教版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