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根據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上《酸的和甜的》教後反思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閱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五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悅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著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裡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佈置開放型作業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小狐狸寫幾句話吧!除了給狐狸寫幾句話外,你還想幹些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自讀,評讀,小組合作讀,小組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1、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有些不準確。

  2、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3、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我應該感謝這次比賽,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教學生命,今後,我會沿著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人教版二年級上《“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和特點:

  1、引導:

  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氛圍。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展開合作,通過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生讀生評、自己讀自己評的方式,相互啟發、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同時用激發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面向了全體又照顧了個性的差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過程中,我還注意了讀中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2、探究問題,拓展思維:

  問題是開啟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問學生答,串講串問佔據了整個課堂教學。我們現代教學主張把問題儘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教師的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有思考的價值。例如,本課的最後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受,想和大家說點什麼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

  當然,教學中也有引人思考和推敲的地方。例如: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個別評價時激勵性語言較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一些遊戲、比賽活動並創設一些情境,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創設體驗的課堂,讓學生在整個課堂都有興趣地討論和思考,效果比較好。上完這堂課我欣慰地笑了,同時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前兩天,在二⑵班我以同樣的設計上同樣的內容,卻失敗了。既然設計方案相同,為什麼效果會截然不同呢?反思整個過程,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

  在⑵班教學“闖關遊戲”這個環節時,我提出自讀要求後,沒有適時出示闖關遊戲的課件,學生沒有得到誘餌,不明白遊戲的內容。自主學習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待到闖關遊戲第一關時,學生有點束手無策,以致闖關不驚險,不刺激。進入闖關遊戲第二關:字形聰明屋——動腦筋,記字形,先小組合作再全班交流,學生的發言熱情很高,都想展示自己的識字方法,爭當聰明的孩子。為了不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儘量滿足他們,課堂很熱鬧。而此時,我的作用幾乎是一片空白。現在仔細想想,當時學生說的倒不少,但很多學生都是說相同的幾個字,記字方法也大同小異,對難認難記的字卻未提及,以致檢查生字掌握情況時,效果不盡人意。而且,待學生爭先恐後地說得盡興後,由於費時太多,後面的教學環節也就草草收兵。

  在自己班上進行這個環節的教學時,我進行了嘗試,及時地放下誘餌,讓學生闖關識字時我做到心中有數,適時地順勢引導。

  人教版二年級上《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設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

  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注重閱讀個性化感悟,設計自主、合作的閱讀過程。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為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絡教材,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讀讀、想想、說說、議議、演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通過朗讀、想象、思考,力求對文字有所感悟。

  一、朗讀個性化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達到促使學生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作用。在這課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別讀、齊讀、表演讀,把這些方式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滲透。除此外,我還注重朗讀的評價,尊重學生意見,讀評結合,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所蘊含的內容。

  二、注重體驗與感悟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且這篇文章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體驗”一詞前後共出現了15次,運用頻率之高,次數之多,確為罕見,由此足見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中,深入課文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議論紛紛”“叫苦連天”這兩個詞時,我並沒有讓學生以詞解詞,而是注重讓學生先想想:聽了貓頭鷹的命令後你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接著讓他們在小組裡說一說,讓學生在想、說、議中感悟到這就是“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顯然,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與文字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急動物之所急,想動物之所想。最後有感於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三、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彙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彙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小學生的學習夥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閱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本課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說一說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了閱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後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