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作文練習素材

  多積累一些語文的優秀素材對小升初的學生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童年的回憶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院子裡盡情地玩耍著,我們東奔西跑,你追我趕,一會兒玩捉迷藏,一會兒玩跳太陽,一會兒又玩跳繩……

  “喂,快到這裡來啊!”隨著那尖聲尖氣的童聲傳來,我們疾步向聲音傳來的地方——5號樓樓下跑去。那個夥伴帶我們到一樓和二樓樓梯轉彎處,那裡的窗外有個類似小陽臺的地方,有窗的那面牆下有一盆盆色彩明麗,芳香撲鼻的菊花。幾個小夥伴山爬過窗到上面去看看可以玩什麼,有些想去別的地方等其他人。我也想爬出去看看,便馬上爬了出去,但我使出了渾身的力氣也爬不過去。我慢慢地下來了,只聽見“啪”的一聲,我低頭一看,一枝菊花被我的腳壓斷了。

  我的心怦怦直跳,心想,我應該向種花的鄔公公道歉,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可當時我太緊張,又缺乏承認的勇氣,只好儘快把這事給忘掉。

  我們下樓又玩了一會兒,我真想讓時間像風一樣飛快地過去,我真想讓鄔公公和他的家人別看到壓斷的花,但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他的家人忽忽地下了樓,問夥伴:“你們知道誰壓斷了花?”夥伴們不約而同地指了我。

  接著,他的家人又說了一番話:“徐,這花是我們每天起早摸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來美化環境的,你這也白白浪費了我們幾個月的心血呀!”

  我呆呆地站著,心裡又是懊悔,又是慚愧,覺得自己做錯了,以後改正過來,做個好孩子。

  2:學數學,我有“十八字方針”

  好像在幼兒園裡我就開始偏愛數學了,原因很簡單,那時年齡小,覺得寫數字比寫語文容易。

  起因可能是“偷懶”,但後來不知不覺地養成對數學的愛好,上一年級,我學習數學的熱情更加高漲了,由於數學題目做得又快又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每天不僅主動預習課本,而且還自覺地看同步輔導書。

  二年級起就開始接觸奧數,上西城區的奧數班啊,等等。

  三年級沒被兩城奧數刷下來,我感到很萬幸。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寫下六年級學習數學的“十八字方針”:靠自己,請家教,抓基礎,講方法,多練習,病況總結。

  首先,必須真正弄懂華校課本上概念、公式的深刻含義。概念、公式都是最根本的知識,如果連最根本的都不很清楚,記不熟,那麼解題時就不能靈活運用,深入學習時就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攔路虎”,頭腦也會變得越來越混亂,最終成為一團糨糊。我有過這方面的教訓,曾經有一堂課沒認真聽,回家後也沒好好消化,遇到相關題目了,就似懂非懂,感到難點特別多。

  其次,要善於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靈活、敏捷的解題思路。奧數的很多題目不是照套課本上的例題就能解答得了的,需要認真審題、開動腦筋、發揮創造力,尋求解決問題的巧妙途徑。如果“死”算的話,一道簡單的題可能要花一個甚至幾個小時才能做完。但“巧”算的話,沒準五分鐘就做完了呢!

  第三,多做一些難題練習非常重要。五,六年級奧數入學成績大滑坡,主要是我以往做題不多造成的,沒有一定的“量”,必須沒有一定的“質”,我還相信媽媽“唸叨”過的話,學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與完成的,多做一些難題練習,可以磨練意志,培養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毅力和認真鑽研、刻苦學習的精神,第四,關於總結歸納是獲得學習的“真經”的有效途徑。毫無疑問,各種各樣的奧數題,拓展了少年數學愛好者的思路,培養和激發了青少年的創造能力,但如果一味地浸泡在茫茫題海里,我們將失去少年獐的遊戲時間,推動學習其它知識的時間,必將失衡發展,得不償失。書上說,事物都有它自身固有的內在規律,我想,數學也有它的規律性,難就難在學習的人會不會、能不能關於總結、歸納,做到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現在,我每天晚上都抽出時間學習數學,每星期請家教老師“點撥”兩個小時,實踐“十八字方針”兩個月以來,我對數學越來越疾迷了,學起來經常“剎不住車”,總要媽媽叫“停”。最近幾次上家教課,我不再是單純的“聽眾”了,已經能提出一些獨特的想法,並和老師一起探討、總結一些規律性的問題了,老師誇我“數學的感覺特別好”,“很有潛力”,“提高很快”。

  學習數學,給我帶來快樂,帶來自信,還將帶來希望。

  3:水墨風景

  畫宋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曾經長時間隱居於武夷山之五曲隱屏下,築“武夷精舍”。武夷是自古以來有名的茶鄉,朱熹喜歡飲茶也不足為奇。在居住期間,朱熹就寫下了《飲茶》這首詩,來表現朱熹對茶文化和飲茶的熱愛。

  茶,能使人清明,平靜。茶出塵,而酒入世,這一切,相應地於開頭的“仙翁”照應。“仙人留下了石灶,就在那湖水的中間。”此時,由於茶的清明,由於仙翁的靈氣,那湖水也似乎顯得更加清澈,而無波瀾,清清的,靜靜的,卻帶了幾分靈氣。“仙翁飲完了茶,便乘方舟離去,只有那繚繞的茶煙,還散發著細細的芳香。”雖是“飲罷方舟去”,但這方舟一“去”,卻絲毫沒有打破這湖水的寂靜,那湖水依然清清的,依然靜靜的。方舟也只是靜靜地離開。這更給這一片湖增添了一份神祕的色彩。茶煙繚繞,細細芬芳。這是我們最後所感覺到的。茶煙,細細的繚繞在湖面的上方,彷彿仙境一般,而且一個“香”字更將此仙境烘托到了極至,清清靜靜的,總給人一種身處仙境之感,正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從這樣一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出,詩人是一位精通茶文化的人,深刻的感悟倒了茶給人們帶來的感受。

  仙翁、石灶、湖水、方舟、茶煙繚繞,這一點一滴,構成了一幅水墨風景畫,雖然色彩不濃,但卻給人強烈的效果。從朦朦朧朧的雲霧中感受到這份好似仙境的意境,並且感受到那些隱士隱居田園,退隱深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