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的隨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魯迅。關於魯迅,人家還有那些評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魯迅是歷史人物,也是永遠的民族楷模。他用畢生之力鑄造國人的靈魂,他自己也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靈魂。他的精神品質對今日的國人來說,不應僅僅是敬仰,而應是實實在在地學習和傳承。

  當紛紛擾擾的塵世一次次掀動生活的虛華,當此起彼伏的喧囂毫無遮攔地淹沒人類的思想,當浮躁、迷茫和虛妄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魯迅究竟使我們想起什麼呢?他難道僅僅是一個獨異的“過客”嗎?

  魯迅是一位文學家,但他的志趣並不在文學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學的力量來改造社會,來改造人們的心靈。所以,他無論是寫什麼文章,都著重在對社會批評和對文明批評。但他越是這樣的想去改造社會,社會就越是對他進行壓迫。他是屈服,還是頑強地鬥爭?這,就是一個人精神的所在。換句話說,魯迅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鬥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戰,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與學習。

  在那個時代,魯迅的不平,魯迅的鬥志,魯迅的激昂,魯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數。

  近些年來,有人質疑魯迅,有人辱罵魯迅,可是,他們真正地瞭解魯迅嗎,他們真正知道魯迅的內心世界嗎?我想沒有。在國家衰敗時,在大多數人不敢於抗爭時,偏偏出了這樣一位勇士,用鋒利的筆尖,攻擊每一個庸人的心靈。難道,這不足以稱之為偉大嗎?

  篇二

  魯迅先生:

  您好!不止一次地讀過您的文章,聽過您的事蹟。從對您略知一二到深知熟解。我對您的敬仰之情也日益增強。

  我們正在學一篇課文叫做《一面》裡面寫的是您,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那一次下雨,在內山書店裡,有一個年輕人想買你的書,你以一元錢賣給他兩本書,你那本不要錢,還有一本是《毀滅》,他叫阿累。他沒有丟您的臉,因為您,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因為您,是他有活下去的勇氣。雖然,我沒有見過您,卻能從文中獨處您一定是一個為工作勤勤懇懇的人,為了工作,為了革命事業您奉獻了您的一生,把所有的心血,青春投入到工作裡。因為您的忘我犧牲的精神,您流芳百世,後人有永遠記住了您,以您為榜樣。

  我曾幻想過,要是我見過您一面給多好,要是當時我出生在您的那個年代該多好。或許我們會有一段小插曲吧,或許我也會把您記下來。您確實是一個偉人,也是一個平凡人。不過您比我們更有責任心。我曾不屑地認為您沒什麼了不起的,讀了您的文章,您的資料,我覺得在您的面前我一下子多麼渺小,您高大地叫我望而卻步。

  在中華歷史上,您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如今,革命事業解放了,我們跨入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世界在發展,祖國兒女在大步前進,現在克隆技術蒸蒸日上,神州7號欲欲待發,奈米技術,電子眼,或許您還不懂,但是我會在夢裡告訴您的,保準您聽了也驚奇世界進步得如此之快,您聽了,一定也會樂得合不攏嘴。

  魯迅先生,我崇拜你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可以表達,但是我想您我的信,一定會讀懂我的心。在生活中,我會牢記您的教導,在學習中,我會投入您那種忘我的精神。我以前,因為貪睡,經常遲到,但是我會努力改正,我要向您學習,在生活的每一滴中都做到時時早事事早。提高效率,竭盡全力才是最實在的。

  你的讀者 邱雨晴

  篇三

  有人說他是異鄉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線條,如紹興那一塊塊青灰色的石板路,堅硬、冰冷。

  他脫下了白大褂,用鋒利的筆尖做武器,閃著凜冽的寒光,直刺敵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個古老的水鄉卻沉蘊著柔美的風景。粉牆黛瓦,流水人家,糅雜著草與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漿聲,勾畫出一個充滿詩意,純粹柔情的紹興。

  但水鄉軟玻璃似的明鏡裡,曲曲折折地倒映出稜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魯迅。那柔軟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殺傷力,“譁”地從水中掠起,撩開了眾人的羞恥心。

  曾經,也是這片柔情的水鄉,人民看見烈士的血從侵略者刀尖淌下,卻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會用血裹著的饅頭治病!

  一聲吶喊,劃破了寂寥的長空,激起滿城碧波,也激起了魯迅的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沒有骨氣和靈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猙獰和醜惡的社會之中!魯迅暴怒了!他的筆鋒直刺向這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以筆的力度宣示著一箇中國人的錚錚傲骨!!他最終登上了思想舞臺,向舊中國開火,他不畏懼死,也不可能在文壇中倒下,他揮舞著筆,敵人被魯迅打得滿身血痕,魂飛魄散,但魯迅還要用筆鬥爭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聾的話語,振興了中華民族!也振奮了每個國民的心!!!

  提起魯迅,往往會使人想起巍峨的華山,冷峻而穩重。他又似山巔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鄉里,他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記憶裡也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隨江南的水波在心頭盪漾,隨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寧靜的水鄉。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少年時套著銀項圈的閏土,在雪地捕鳥中遺留下小小的秕穀,還有桑葚,皂莢,覆盆子,童年的純真也不遜於筆鋒的尖銳。

  魯迅在瀰漫著硝煙,卻又無硝煙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魯迅的早逝可能與他的尖銳有關。然而魯迅的靈魂永遠在天邊微笑,他內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會與惡勢力相拼。

  我認為魯迅不是紹興人,因為他的豪邁粗獷與紹興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紹興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魯迅的銳勁不就釀造成一碗浸透著紹興悠久歷史和豪氣的酒了嗎?

  酒氣繞樑,千日不絕。

  魯迅的的確確在水鄉紹興,那紹興不就透著靈氣和遒勁嗎?

  遒勁與靈氣,就是魯迅,就是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