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題政治考點文化生活

  學習政治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考點歸納

  一、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1***內涵: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特點:①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②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二、文化對社會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文化與經濟、

  政治相互

  影響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相互

  交融***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①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②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③文化產業、文化消費、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與國內政治相互交融,影響政治文明的發展。②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文化與綜合國力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三、文化對人的影響

  影響人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塑造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側重廣度***,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側重力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立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眾文化,抑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後文化

  【方法技巧】文化作用***價值、意義、功能***答題模板:

  ***1***巨集觀考查文化的作用

  設問方式:

  ①結合材料說明文化為什麼具有……的作用。  ②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動文化發展的必要性。

  ③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分析上述材料。

  答題模板: 文化實質+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影響人+文化塑造人生

  ***2***微觀考查文化的作用

  設問方式①:結合材料分析弘揚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答題模板: 文化實質+文化與社會+文化與人+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設+核心價值體系

  設問方式②:結合材料分析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答題模板:文化實質+文化與社會+文化與人+傳統文化+文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

  設問方式③:結合材料分析加強環境教育的意義。

  答題模板:文化實質+文化與社會+文化與人+文化傳播+文化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

  四、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主要表現在:

  ①民族節日***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2***.為什麼要尊重文化多樣性?---注意從三個角度切入回答原因:

  ①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③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怎樣尊重文化多樣性?---措施類-----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論依據***。

  ①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原則: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④文化交流的意義: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如何加強文化交流與傳播?

  ①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鑑、融合。

  ②“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借鑑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

  ③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④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⑤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⑥堅持正確方向,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⑦正確應用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一是途徑***活動***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還有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和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二是***載體***傳統傳媒和大眾傳媒。大眾傳媒依託現代資訊科技,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方法技巧】 如何考查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

  設問方式①:結合材料分析如何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鑑。

  答題模板:文化交流的態度+交流原則+途徑和媒介+主體的任務+反對錯誤傾向

  設問方式②:結合材料分析如何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答題模板: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態度和原則+文化傳播途徑+文化創新+主體的任務+反對錯誤傾向

  設問方式③:結合材料分析如何使中華文化得到他國認可。

  答題模板: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文化交流的態度和原則+文化傳播的途徑+文化創新+主體的任務

  五、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1***四種形式:主要有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

  2***三個特點:傳統文化具有時代性、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3***傳統文化的作用:①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②***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優秀傳統文化起促進作用—架起了我們前進的階梯,維持著我們的社會秩序,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認同感; 落後的傳統文化起阻礙作用—鉗制著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控制著我們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制約著我們的價值取向。

  4***怎麼辦:

  主體 人民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受者

  態度 ①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②發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因素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科技進步、思想運動、教育

  反對 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

  【核心發散】 科學技術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體現

  文化與經濟

  相互交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隨網路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發展 資訊科技使文化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變革,促進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科學精神,能夠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思想道德建設 提高科學文化修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方法技巧】 ***1***如何解答考查傳統文化作用的試題

  設問方式:①結合材料分析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②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

  答題模板:

  文化實質+文化與社會+文化與人+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

  ***2***如何解答考查怎樣對待傳統文化的試題

  設問方式①:運用文化傳承的知識分析上述材料。

  答題模板: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繼承+傳統文化的發展+文化發展的因素

  設問方式②:運用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觀點***

  答題模板:傳統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發展的因素+文化創新

  設問方式③:分析科技創新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答題模板: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傳播方式+文化發展的因素+文化的物質載體+文化創新

  六、如何推行文化創新?

  1.方向:正確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2.途徑:根本途徑——社會實踐,要立足於社會實踐,不斷進行文化創新。

  基本途徑—①縱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去除落後成分,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為傳統文化注入符合社會要求的新內容;②橫向—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不斷吸取外來文化的營養,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交流融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3主體--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4.方面—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解放發展文化生產力。

  七、中華文化

  1、特徵:***1***源遠流長表現在----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動態,表明有悠久的歷史***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表現在----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靜態,表明有豐富的內涵***

  A.領域廣:①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精神世界有著獨特的作用,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②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B.地域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C.民族廣:①中華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個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徵,他們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共同鑄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②各民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宿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具有包容性-------是原因,是體現;包容性兩個方面的表現缺一不可。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一是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二是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提升中華文化的競爭力

  ***1***感知中華文化的力量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箇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如何提升中華文化的競爭力

  方向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文化傳承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文化創新立足社會實踐,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八、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地位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基本

  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特徵深厚的民族性 、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必要性

  及意義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怎麼辦①方向---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②根本途徑--必須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③基本途徑—縱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橫向--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④主體--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五、面對文化生活喜與憂,我們如何做?

  [國家] ①對大眾傳媒和文化市場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②弘揚主旋律,積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③提倡多樣化,努力發展大眾文化。 ④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⑤弘揚、培育民族精神。 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 ⑧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

  [企業] ①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②生產健康有益文化產品。

  [個人] ①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能力,增強抵制落後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③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④不斷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追 求 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⑤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含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為什麼】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把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結合起來,使悠久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3、【怎麼辦】

  [方向]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路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關鍵]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要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內容】①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②抓住文化建設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③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④不斷提高公民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⑤載體--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

  【途徑】堅持文化創新

  【主體】發揮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七、如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1.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努力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2.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3.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

  4.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偉大實踐,做新時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八、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國家]①繼承中華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革命道德。 ②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 ③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④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⑤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⑥倡導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 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⑧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銜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個人]①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不 斷 改 造 主 觀 世 界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③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④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九、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1重要性: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魂聚氣、強基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根本標識。

  2怎麼辦:【從內容上講】①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④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三倡導一踐行】①[國家]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②[社會]倡導自由、平等、公證、法治 ③[個人]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④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