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理科學習特點和方法

  同學們都知道高中階段會把九大科分成文科和理科,那麼文科和理科有什麼各自的特點嗎?學習文科、理科又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和習慣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1***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高中更強調學習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必要的,預習不是隨便翻翻書,而是要認真閱讀課本,預習要學的知識,這樣既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自學能力,又使聽課更具有針對性,自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長遠的意義。在閱讀中,通過認真思考,對書中敘述的概念、定律、定理、定義中有本質特徵的關鍵詞句儘可能仔細品味,初步理解其語意,並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看出一些問題,一節內容看下來,哪些是有疑問的,哪些是難理解的,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上是帶著問題聽老師的課。目標明確的聽課總能更多地解決問題,同時還會思考出新的問題,這樣在不斷的產生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2***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因為提高課堂效率是尤為重要的,那麼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課前準備。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c、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d、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有的同學在聽課,往往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這是錯誤的,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 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e、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恆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

  f、注意和老師的交流,目光交流,提問式交流,都可以促進學習。

  課堂上還要十分重視老師所講的典型例題,老師在課堂上選用的例題大都是經典例題,精心挑選、精心準備的,非常有代表性。講解過程也是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會經常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等解題方法,我們要有選擇地記下來,在課餘要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做好課堂筆記也是重要的,我們應根據自己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能體現個性特色的做筆記。

  二

  ***1***養成及時的反思、總結、回顧習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必須時常回復到所學的東西上而加以複習…… 牢固地記住所學會的東西,這比貪學新東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臨時抱佛腳”是不起作用的。複習在於平時,如何複習?

  一是聽課後反思,老師課堂上講的東西,不能以聽懂為滿足,下課後,要自己認真琢磨一番,看是否有“消化”不了的問題,每晚自修時,要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回憶一遍。二是做課外題,學理科,隨著學習的層次的提高,要取得好的成績離不開做課外題,但也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曾經做過的與會做的習題又做錯,這是什麼原因呢?實際上缺少一環節,即做題後及時的總結回顧,有許多學習成功的同學用這樣一種方法:編號處理習題法。把做過的習題都編上號,依次區分哪些是輕鬆解出的,哪些是花較多時間分析得出的,哪些是請教同學或老師才會做的,比較它們解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的異同點,如果做不到舉一反三,那就來個舉三得一,即找一些接近或相似的習題三道,總結出解這種型別習題的一種方法,這樣就可用這一種方法解決其它所有的同類問題。

  ***2***學習方法的完善和思維習慣的改良

  “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要想學會學習,不僅要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還要善於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理科,要獨立思考,深入剖析題目。剖析題目,要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這道題用的方法是什麼,這種方法適合於哪類題。如果能如此類比,融會貫通。不但可以記住具體的解題方法,也能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理科解題是一種創造,但它是有稽可考的創造。方法應用的熟練與否,就是在日積月累中練就的功夫。對於有些題目,或許你有思路,但進行不到底,這樣,怎樣走到正確思路上來就是題目的價值,或許你沒有思路,這樣,解題的突破口就是題目的價值。你還可以開啟記憶庫,搜尋一下解題的方法自己有沒有印象,甚至想想正確的思路是由哪些條件引發的,自己為什麼沒找齊這些條件。總之,最終都可以歸結為知識儲備的問題。儲備越豐富,思路就越暢通。

  這些思考其實人人都在做。不同的是,有人領悟的深,他把題目的解答分解為實質的方法,然後補充到記憶中去。“實質”是可以應用在任何場合的。有些人沒有深入思考,他得到的只是一種印象。遇到相似的題目會做,一變化就不會了。不善於思考時,翻幾本書都沒有明顯的作用,善於思考時,一本書的內容都讓你感到充實。為了把剖析題目的成果銘刻於心,還需把遇到的新情況記錄下來,後面寫上相似的例子加以比較。這樣知識前後呼應,舉一反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這樣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就會覺得日積月累自然水到渠成,這大概是高考狀元們並不怎麼介紹思考過程,而是立足於勤奮的原因吧。

  三

  ***1***理科的有效學習方法只有3個:一背,二算,三擴大

  背:背那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公式

  算:不停歇的做那些典型題,練習題.

  擴大:擴大知識面,不要只侷限在校內的課本,也多看看課外的補習班的題

  ***2***平和心態

  一是以積極的、友好的心態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將精力消耗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二是以積極的心態追求學習的過程,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結果,以享受的心態體驗學習的樂趣。

  總的來說,科學的學習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謠來概括:課前要預習,聽課易人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課後須複習,回憶第一條。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