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地理提綱

  地圖可以將不同來源的資料整合到同一地理參考座標系中。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五章

  1.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區域。

  2.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候***,該線還是我國1月的0℃等溫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界線;年800mm等降水量線;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水田和旱地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

  3.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降水***,我國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

  4.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劃分的界線是: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主導因素是地形或海拔***,該線還是我國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我國二、三級階梯的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差異: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地形 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高原、平原、山地
氣候 氣溫 1月均溫>0℃
 
亞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氣候
1月均溫<0℃ 溫帶季風氣候
降水 800mm以上 400mm-800mm
河流 流量
汛期 長(夏季) 短(夏季)
結冰期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第六章

  第一節

  1.北方地區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北方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黃土高原。

  3.北方地區跨我國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大部分屬半溼潤區。

  4.東北平原在冷溼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稱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被稱為“黃土地”。

  5.北方發展種植業有利條件:①平原廣闊,②土壤肥沃,③耕地集中連片。

  6.北方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

  7.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發展節水農業,才是這裡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節

  1.東北三省的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荒”、“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位於我國東北部。

  3.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部有長白山,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大興安嶺。東南方有鴨綠江和圖們江***兩江為中朝界河***,北有黑龍江***中俄界河***。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是:“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4.東北氣候冷溼。冷的原因是:①緯度較高,②緊鄰亞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於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5.東北緯度較高,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節,經常受寒潮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

  6.東北

  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種;

  ②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7.東北平原北部地區開發較晚,歷史上被稱為“北大荒”。經過50多年大面積開荒,糧食產量增加,變成了“北大倉”。

  面臨問題:①溼地面積銳減,②生態環境惡化。

  對策:①停止開荒、②建立自然保護區。

  8.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針對被重工業基地經濟發展滯後現象,國家提出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第三節

  1.黃土高原的範圍:東起太行山,西到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

  2.黃土高原特有民居是窯洞。原因:①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②黃土比較乾燥,容易開挖。

  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陝北民歌,歌腔高亢而悠長。

  3.黃土高原的形成是風力的作用。但是它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水力***水土流失***的作用,形成塬、樑、峁、川等多種黃土地貌景觀。

  4.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主要原因是:

  自然因素:①黃土結構疏鬆;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人為因素: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修路、採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5.水土流失的後果:

  ①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

  ②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③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河道的整治和防洪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6.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一方面,採取植樹造林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等。

  第四節

  1.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2.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北京的地位***。

  3.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舊城呈現出“凸”字軸線形的城市格局。

  4.北京的名勝古蹟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

  5.北京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在城市中心區外圍形成了一批衛星城。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北京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6.北京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北京既有現代風貌,又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第七章

  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1、 南方地區地形複雜,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佈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2、 南方地區屬於溼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在溼熱的環境下發育了紅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

  3、 南方地區有被稱為“紫色盆地”的四川盆地,還有“喀斯特地形”分佈的雲貴高原。

  4、 南方地區耕地多為水田,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油料作物主要為油菜,糖料作物為甘蔗,水果主要為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還盛產茶、竹等。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

  1、 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2、 長三角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3、 長江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為長三角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發展,它為長三角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開放,它還為長三角地區提供生活、生產用水。

  4、 長三角是我國城市分佈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是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

  5、 長三角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

  6、 藉助發達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長三角的人們往返於不同城市,“同城效應”明顯。

  7、 長三角擁有眾多的景點,有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還有水鄉風貌特徵的江蘇周莊、同裡,浙江的烏鎮、西塘等。

  第三節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1、 香港與澳門作為我國兩大特別行政區,分別於1997年7月1號、1999年12月20號迴歸祖國懷抱。

  2、 香港、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與廣東省相鄰,分別位於珠江口的東、西兩側。***東港西澳***

  3、 香港面臨嚴峻的“人多地狹”問題,採取了“上天下海”等措施緩解矛盾。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

  4、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資訊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澳門博彩旅遊業發達,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5、 祖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模式稱為“前店後廠”,珠三角為香港提供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廠房等,香港主要提供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

  第四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1、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2、 臺灣島北部瀕臨東海,南部瀕臨南海,西部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部瀕臨太平洋。

  3、 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4、 臺灣省地形以山地為主,臺灣山脈縱貫南北,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平原主要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這裡也是人口集中區。

  5、 臺灣島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臺灣山脈東側降水多於西部平原***地形因素***

  6、 臺灣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7、 臺灣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亞洲天然植物園”、“東方甜島”、“海上米倉”、“水果之鄉”、“蘭花之鄉”、“植物王國”。

  8、 臺灣省發展外向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9、 臺灣經濟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臺灣發展初級產品加工,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都屬於資源密集型產業。

  20世紀60—90 年代,臺灣發展普通工業產品加工,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工,主要出口軟體、晶圓、整合電路板,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