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得高分技巧推薦

  做高考語文卷大體上有兩種答題方法,一種是常規答題法,按照題號一一做下去.不打亂先後順序。另一種是非常規答題法,不全按先後順序答題,而是考生根據自己答題的進度,臨時打亂順序,儘可能地搶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高分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一

  問1: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問2:修辭手法的作用

  從兩個方面回答:一是它本身的作用,二是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問3: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問4: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

  動詞: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

  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問5: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

  不能。

  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問6: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

  1、複習文言虛詞這一知識點時應該採用哪些方法?

  答:複習文言虛詞時,要結合一些典型的例句,熟練掌握虛詞的常見意義和用法,特別應對使用頻率高而常見意義和用法又較多的虛詞進行重點的系統的複習。根據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向教材靠近的走向,考生必須熟悉教材中出現的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並善於將這些虛詞與試題中的同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和辨別。同時,考生還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根據語境來判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2、高考對“篩選文中的資訊”這一考點的考查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該考點難度較大。“篩選文中的資訊”主要是篩選與題幹相關的語句。此考點的核心是考查考生對文意的準確理解。這裡所說的“資訊”是指符合題目要求,代表某些特定含意的文言詞語、短語、句子。篩選並整合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資訊,可以幫助我們讀懂讀通文言材料。

  3、高考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一考點有哪些具體要求?

  答:本考點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點,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對文中資訊加以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作出合理的判斷。

  其具體要求是:

  ***1***概括中心意思必須準確全面;

  ***2***歸納內容要點必須分清文章體裁。

  概括中心意思必須準確全面,所謂“準確”,就是要正確理解關鍵性語句的意思,對言外之意或隱含資訊的分析、判斷要合理;所謂“全面”,就是要把文章的主要材料梳理清楚並進行合理的歸類、整理和概括,將敘述性內容與說明性內容或論述性內容的關係搞清楚,如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條分縷析,不要遺漏。

  4、如何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呢?

  答: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聽其言,觀其行,就是從人物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入手,瞭解人物的外貌、行為、語言、心理等。其次,給人物寫“思想鑑定”,就是通過作品對人物的種種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及思想品質。最後,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認識人物形象的意義和作用。

  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可從三個角度考慮:一是句子的語言特點和句子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二是這樣寫起到的作用,三是語句的內涵。

  5、文中哪些句子是重要句子?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重要句子”主要指對錶達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外延為揭示文章中心的語句、內涵豐富的語句、難懂的長句等,主要指過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終結句、段落中的結論性語句***抒情句、議論句***。

  對文中句子的理解往往和理解詞語的含義緊密結合在一起,有些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1***從語法分析入手。對複雜的單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幹,明確陳述的物件,修飾、限制成分。對複句要明確分句間的關係。此外,還要善於藉助句群關係來理解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或重點。

  ***2***從修辭分析入手。對含有修辭方法語句的理解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

  ***3***準確把握語句的感情。文學作品往往以情動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這是理解文章語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或語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為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等。

  ***5***從主旨入手。因為句子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所以,結合主旨理解句子是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

  6、高考作文命題在內容上會突出哪些方面?

  答:以下這些內容是高考作文命題重點關注的,考生如果瞭解了這些並能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麼,自己的作文就有可能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切合考綱中“豐富”和“有創新”的要求,得高分自然不在話下。

  ***1***社會熱點。一般而言,高考作文題目都會體現出鮮明的時代色彩,這是高考作文承擔的社會責任,因為每一個命題者都不希望考生寫出的作文是“木乃伊”。比如2009年江西卷要求針對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寫作,遼寧卷就討論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現象設題等。

  ***2***智慧人生。題目帶有哲理性是多年來高考命題的特點之一,如2009年北京卷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湖南卷的“踮起腳尖”等,需要考生運用一定的想象能力,寫出對人生的感悟。

  ***3***情感體驗。關注“自我”,注重從考生自我的情感體驗出發思考人生是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趨勢。如2009年廣東卷的談與“常識”有關的經歷和對其看法,天津卷的“我說90後”,重慶卷的“我與故事”等,如果考生在平時對自我關注不夠的話,是不可能寫出符合題意的文章的。

  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三

  一、兩種答題方法及其運用

  筆者從多年的臨考指導中摸索出一點經驗,做高考語文卷大體上有兩種答題方法,一種是常規答題法,按照題號一一做下去.不打亂先後順序。另一種是非常規答題法,不全按先後順序答題,而是考生根據自己答題的進度,臨時打亂順序,儘可能地搶分。常規答題法適用於試卷偏易、答題順利時,非常規答題法適用於試題偏難、時間緊迫時。

  一般情況下,做高考語文卷要按試題的先後順序進行,尤其是第1卷,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應按先後次序作答。第1I卷可按先後順序試著作答.但從語言運用到作文的答題順序就值得研究。如果時間富餘.仍然可按先後順序作答,也就是整場考試都採用常規答題法。如果時間緊迫.就應先寫作文.最後再來搶做語言運用題,即採用非常規答題法。

  二、答題順序的調整

  做高考語文卷不能隨便改變答題順序,需要調整的地方平時就應當反覆訓練過.下面就談談調整順序應注意的問題。

  試卷作答到達全國卷的第五題***新課標卷的15題***結束.也就是作文之前的語言運題前面,可以算一個時間分界點。在這裡看看所剩的時間,如果時間寬裕***可能試題相對容易***.就可以按照常規答題法依次做下去;如果所剩時間不多***可能試題相對偏難***.就要採用非常規答題法。

  到分界點還剩下70一80分鐘,就可以按照常規答題法依次答題,最後寫作.當然.作文前面的幾道小題分值不大,不要逗留,應該儘快做完,給作文留出足夠的時間。

  到分界點如果只剩下60分鐘左右,就要採用非常規答題法.及時調整答題順序。此時調整是否果斷、得當,決定了考試的成敗。因此,要毫不猶豫地調整做題順序,先寫作文,最後再搶做幾道語言運用題。這樣調整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大分值的題得到較高的分數,有足夠的時間寫作文效果自然更好。作文基礎好的考生有可能拿到50分左右,表達水平高的還可能得更高的分數。

  到分界點只剩下60分鐘.如果仍按常規法先攻作文前的幾道小題是很危險的。即使答得完美,也只是十幾分。何況不一定能拿到滿分,很多同學預計十多分鐘可以拿下這幾道題,結果往往是用了15分鐘.甚至20分鐘,考生大都有尋求完美的心理.往往會埋頭雕琢,等做完這幾道題才發現時間所剩無幾,最後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趕作文,即使才思敏捷,能一揮而就,質量也不會太高,、如果考生作文基礎差一些.就有可能寫不完,那就痛失作文這半壁江山了。即使前面的語言運用拿到10分,如果作文沒寫好.只拿到36分,那麼兩項只得46分,、如果保住了作文,拿了50分,即使語言運用才拿到6分,也是56分.顯然要比前者高出10分,、

  三、不能留下的兩類試題

  在語文答題順序的調整中.以下兩類試題不能留在作文後面。

  一是文言翻譯題千萬別留下。這類題即使感到困難.也千萬別留下.最好是趁熱打鐵.做完文言選擇題後馬上接著做,、此時原文印象較深.更容易理解準確,、如果最後趕做翻譯題.受諸多內容的干擾,原先獲取的資訊大多遺忘.得重新熟悉原文,勢必浪費時間,費力不討好。如果時間緊迫,來不及細看原文,脫離相關語境,僅憑此前殘留的印象倉促下筆,就有可能翻譯不準確。因此.文言翻譯這塊硬骨頭最好是一次性啃了去,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如果迫近考試結束.情急之下再來啃它,細讀原文已無可能.準確領悟就無從談起。總之,最後做翻譯題是毫無益處的.一則不會比前面接著做題得分高:二則如果試題偏難,這也留下,那也落下,受挫感加重.會造成慌亂,有可能來不及做這道題,或者半途而廢.

  二是現代文主觀題不能留下,、有不少考生懼怕現代文主觀題,把它視為硬骨頭.即便如此,也要硬著頭皮先啃下去。在時間充裕、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做這幾道題,能夠靜心思考,會組織得更充分、更完備。如果最後再來啃這塊硬骨頭,表面上因題目所剩無幾而顯得輕鬆,實際上情急之下會更加緊張、主觀題閱讀一般篇幅較長,精讀要費些時間.問題又較零碎,情急之時來做不太輕鬆,有的題還比較難,得一步幾回首地查詢資訊,加以整合,如果做起來不順手,心亂如麻,越做越慌張.靜心作答根本辦不到,靜不下心來又做不好.考場是殘酷的。交卷時間漸漸迫近,心緒不能寧靜,這種需要高水平組織的表達題就不容易答到位,有可能答得很膚淺.或者答漏了要點.甚至答非所問。所以,現代文閱讀主觀題應該趁精力充沛時把它啃下.

  總而言之,本文探討的高考語文答題策略中,如需調整順序,除了語言運用題,其它題都別留在作文後面。語言運用題之所以可以留在後面做.是因為除了分值低以外.各題是獨立的知識點.互不關聯,審題不必瞻前顧後,適合搶答,搶到一題算一題,、它不必像翻譯題、現代文主觀題那樣,需要回到原文找依據,或者題與題之間相互關聯.需連貫思索。

  此外.在高考語文中要具備正確決策的能力,平時做語文題要練就大刀闊斧的豪邁氣概。培養隨機應變的靈活性,做某套試題要不要調整順序,該如何調整,決策要果斷,果斷性來自準確感知題目的難易程度,取決於某次考試中的答題速度,發現試題偏難.答題時間滯後,如不果斷採取行動.那就會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看過" 高考語文如何得高分 高考語文高分技巧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