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的答題技巧整理

  對於中考語文來說,每一大塊都有相應的答題技巧的。只不過需要我們在日常善於總結才能發現。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中考語文的答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中考語文的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埋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型別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

  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物件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對以上型別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語文中考議論文的答題技巧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本文講述了什麼道理?

  【答題思路】從以下兩方面把握:

  1位置:論點常在這些位置

  ①題目點明②開頭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結尾總結④文章中間注意承上啟下的句子

  2一般是判斷句,有判斷詞,或能轉換為判斷句。

  3觀點鮮明,支援什麼,反對什麼,具有很強的傾向性。

  2、題目是論點還是論題?

  如果是論點,回答格式是:是論點,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斷句,表明了作者對……問題的觀點看法。

  如果是論題,回答格式是:是論題,因為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或雖是個句子,但是個疑問句,僅僅提出了本文要議論的問題或話題……,沒有表明作者的態度觀點。

  3、開頭有什麼作用?

  答題格式:常見的有:⑴名言開頭,而且論點就在名言後邊,答題格式是:①道理論證,引出並證明了……的論點。如果名言比較幽默,還要寫上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⑵事例開頭,而且論點就在事例之後,答題格式是:①事例論證,引出並證明了……的論點,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⑶比喻開頭,而且論點就在其後,答題格式是:①比喻論證,引出並證明論點,生動形象,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⑷直接提出論點,答題格式是:開門見山,直接亮明瞭作者的論點。此種情況較少。

  ⑸雖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開頭,但後面跟的是論題,答題格式是;①引出論題,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還有一種開頭不太多見。先提出一種片面甚至錯誤的觀點,舉出一些貌似能證明的事例或名言,與中心論點截然相反。答題格式是:提出錯誤片面觀點,舉出片面事例或名言,為本文樹立批駁的靶子,從而引出本文論點。

  4、本文/本段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答題思路:事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

  5、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論證的回答格式是:具體有力地證明了……的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⑵比喻論證的回答格式是:生動形象地證明了……的論點,通俗易懂,容易讓人接受。

  ⑶對比論證的回答格式是:將……和……作對比或從正反雙面進行對比,突出證明了……的論點,給人深刻鮮明的印象。

  ⑷道理論證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語諺語、公式定理的道理論證,回答格式是:通過引用名言警句/俗語諺語/公式定理,證明……的論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注意:“……的論點”,如果是從全文問論證方法的作用,要寫中心論點;如果是從某一段或幾段問,要寫分論點,分論點往往在論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麼什麼論據?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事實論據、道理論據兩種。作用都是證明了★★的論點。

  7、文段中舉了哪些事例?有什麼作用?

  答題格式:按照誰幹什麼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證明了★★的論點。

  8、文中為什麼舉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題格式:1拉近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使文章產生親切感真實感;2事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證明了★★的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如果在開頭,則接著寫:3引出論點或論題。

  9、“某某”詞去掉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格式一:不好。因為⑴“……”詞有……的意思,在程度/數量/範圍/語氣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實;⑵這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該詞去掉後語句意思發生了某某方面的變化,與事實不符。⑵去掉不能體現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10、為本文/本段補充一個事例。

  答題格式:按照“人物/事物+體現該文或該段觀點的關鍵詞+具體事+結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張冠李戴、細節失真。還要注意字數簡潔。

  11、說說本文的論證過程/思路/層次。

  常見的典型思路是:⑴先提出……的論點;⑵然後用……論證方法和……論證方法證明論點;⑶最後得出……結論。

  12、結合本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感受/啟發。

  答題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說,……中心論點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或題中指定的話+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現象+我認為,……對上面兩點談看法。

  13、閱讀下面幾則材料,結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實際,談發現、體會等。

  解題要點:⑴閱讀連結材料,找出與原文的連結點;

  ⑵分析材料與原文的關係:①對比②類比

  ⑶要審清題目要求。若有幾則材料,就從幾則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選一個角度即可,答題時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顧材料內容,還要談出自己感受,並注意字數要求。

  14、說說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結構上的關鍵句,答題格式如:⑴承上啟下,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觀點。⑶與……句前後呼應。

  15、某某代詞指代什麼內容?

  答題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邊找,往往是前邊的那句話,或那句話的一部分。2找到後還要放入代詞所在的句子中讀讀,檢驗是否合適。

  16、本文的分論點有哪些?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題思路:分論點一般是論證部分的段首句,也會是段尾句,有時候獨立成段。

  它們之間的關係一般是並列關係,也有遞進關係。

  17、說說本文/本段/某幾段所舉事例在論證角度上的不同。

  答題格式:……是正面事例論證,……是反面事例論證。

  18、聯絡生活實際,對文中觀點和材料發表看法、見解與主張。或根據文中話題自提一個有別於文中論點的觀點,並陳述理由。

  答題思路:1先提出論點,要注意用判斷句;2再進行論證,最好用事例論證。

  19、結合全文內容,為本文擬一個標題。

  答題思路:

  1從論題角度擬,可以用“論……”、“議……”或“談……”的格式;

  2從論點角度擬,可以用“……是……”、“……應該……”的格式。

  語文中考記敘文的答題技巧

  1 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幹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 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 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準“題眼”。

  4 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覆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5、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裡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