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備考試卷的答題技巧

  高中語文的的備考相信大家都很有經驗,語文考試時間是最長的,因為沒有好的語文答題技巧,很多同學事實沒有把握好時間。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臵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臵,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絡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絡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高中語文備考的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二***“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答題舉例***06浦東新區模擬***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為題,以擬人化的手法鋪寫了眾多山的不同性情,賦予其以人的靈性:無論是南方的山靈秀不失狂野,還是北方的山健壯而不失嫵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嚴而沉默……總之,作者在對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風格的描述中筆意縱橫,令人飽覽山之情味,行文大氣而穩重。回答2:同意。首先,運用了大量擬人、比喻等修辭格,把山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賦予豐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選材大氣,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個性,給讀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後又以山與人之關係昇華作結,拓展了思考空間:大氣盡顯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升入高校服務的,而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設立難題,為難學生,它會為學生提供了舞臺和機會,所出的題應該能夠解答,但必須是有道理、有準備、有基礎的。

  高中語文備考的詩歌鑑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