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對花魂閱讀答案

  如此美麗的曇花,待遇竟如此菲薄,生命竟如此短暫。《悵對花魂》借曇花比喻那些有才能而生前未被賞識的人。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悵對花魂》閱讀材料

  去年中秋節前兩天,妻子打來電話,說家裡的曇花已經綻蕾,馬上就將開放,催我快速回去觀賞。

  推開屋門,只見妻子正全神貫注地觀察著那盆平素並不引人注意的曇花。在扁平的葉狀新枝的邊緣,翠玉般的花蕾,無風自蕩,顫顫搖搖,似乎不勝負載;過了一會兒,竟和電影特寫鏡頭裡的一模一樣,逐漸地,逐漸地張開了,中心閃現出一簇黃澄澄、金燦燦的花蕊,每一莖都像纖細的金絲,又像粉蝶的觸鬚,在微微地顫動。四圍的層層花瓣上的每根筋絡,還在拼力地向外舒展,彷彿要把積聚了多年的氣力和心血,盡情地傾瀉無遺。

  有人嫌它花時太短,稍縱即逝。其實,這是過苛的挑剔。生命無論短長,關鍵是看它有無亮色;沒有亮色的生命,再長也不過是一片虛空。只要能在“一現”之中,像一顆隕星衝入大氣層之後,能在劇烈的摩擦中發出耀目的光華,同樣稱得上星雲燦爛。

  據說,曇花原屬熱帶植物,為了避開日間的燥熱,便躲在深夜裡開花。史載,南宋畫家、詞人張鉉當牡丹開放時,招邀好友舉行賞花盛會,賓客齊集後,吩咐開簾通氣,立刻滿座皆香,然後伴以歌姬舞女,檀板清樽,喧騰徹夜。我想,這種“厚愛”如果施之於曇花,肯定是難以忍受的。

  我默坐一旁,仔細地端詳著這雋秀的幽姿。超逸,雅靜,妙相莊嚴,這哪裡是花?分明是一顆怦怦跳動著的心!此刻,我既滿懷著興奮,也夾雜著一種酸楚與歉疚,不覺慢慢地沉浸在如煙往事的回憶裡。

  記得是暮春時節,一位朋友贈給我一段曇花的葉狀嫩枝。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我順手將它插在一個幼苗尚小的菊花盆裡。十幾天後,它竟紮下根鬚,漸漸長大起來。我於養花純屬外行,如何給水施肥,全然不懂。有時看盆裡發乾,就隨手將一大杯涼茶倒進去。贈花的朋友發現後,嗔怪我硬拉著李逵去跟張順泅水。原來菊花耐溼,而曇花喜幹。我這麼“一鍋煮”,豈不苦了它也!此後,我就把它移進另一個小花盆裡。轉眼間,一千個晝夜過去了,這株曇花卻硬是在寂靜的秋夜裡悄然開放,把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和盤托出,給人們以愛的溫馨和羨的享受。

  冰心老人寫過這樣的詩句:“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想到這些,我益發覺察到心中留下的缺憾。我籌劃著,明春一定買個大花盆,滿裝上肥沃、鬆軟的腐殖土,早早地把它移植過來,殷勤、合理地加以培護。

  ……

  呀!曇花巨大的花冠已經垂了下來,花瓣全部閉合了。再看那青蔥的枝葉,似乎也漸形枯萎。這該是長期疏於管理、養分匱乏所致。曇花,曇花!為著綻放一朵奇葩,竟然使盡渾身解數,最後力盡而竭!做人果能如此,也就很夠標準了。

  自然界的花卉自有其生長的規律,本與人事無關。但事有可鑑,理有可通,有時一些物象也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悵對花魂,我驀然記起《隨園詩話》中記載的一則軼事。一個叫陳浦的老寒士,帶著自己的詩稿,請求當時的詩壇巨擘袁枚評點。袁枚日夕遊宴於權貴、才女之中,對這個寒士的詩稿並未重視,隨手放在一邊。幾年後想起了這件事,取出詩稿細細品玩一遍,發現作者原是一個才分很高、頗有造詣的詩人,詩稿中不乏一些傳世之作。他便忙著打聽其人下落。不料,這位老寒士早已在貧病交攻之下黯然故去。袁枚滿懷深情地錄下已故詩人的七絕:“貧歸故里生無計,病臥他鄉死亦難。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身後識方幹!”然後,悽然地在《詩話》裡寫道:“嗚呼!餘亦識方幹於死後,能無有愧其言哉!”

  這裡說的方幹,是唐代的詩人,很有才識,科場失意後,息形山林,鬱郁以終。後來,朝廷發現了他的才幹,追認他進士及第。但逝者已矣,已經於事無補了。這種情況,今天不是也時有出現嗎?

  選自2007年8月8 日《今晚報》,有刪改

  《悵對花魂》閱讀題目

  小題1:作者認為曇花之“魂”是什麼? 4分

  小題2:面對曇花,“我”為什麼“既滿懷著興奮,也夾雜著一種酸楚與歉疚”? 5分

  小題3:常見的曇花之作,大多取“贊”,而本文卻取“悵”,你認為恰當嗎?既然寫“悵”,為什麼還花那麼多筆墨去寫曇花之美?請作簡要分析。 6分

  《悵對花魂》閱讀答案

  小題1:不理會周遭環境,在短暫的生命中,竭盡全力綻放全部的美麗或“把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和盤托出”。4分。“不理會周遭環境”1分,“短暫的生命”1分,“竭盡全力”1分,“綻放全部美麗”1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2:因為“我”看到了曇花之魂或“觀賞到曇花為綻放一朵奇葩,把積聚多年的氣力和心血,盡情地傾瀉無遺的全過程”,所以滿懷興奮;但想到如此美麗的曇花,待遇竟如此菲薄,生命竟如此短暫,心中便感到酸楚;又因“我”不懂曇花的特性,沒有好好地照顧它,所以內心覺得歉疚。5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答對三點得5分.

  小題3:恰當。因為本文是借曇花比喻那些有才能而生前未被賞識的人。對於他們的命運,作者深感唏噓,因此用“悵”而不用“贊”。作品之所以花那麼多筆墨寫曇花之美,是要突出曇花之“魂”,從而為下文的“悵對曇花”作鋪墊。6分。“恰當”1分,“借曇花喻人才”1分,“有才能而生前未被賞識”1分,“對其命運深感唏噓”1分;“突出曇花之‘魂’”1分,“為‘悵對曇花’作鋪墊”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