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世界觀方法論知識點總結

  世界觀與方法論是高二政治哲學課程重要的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世界觀方法論知識點一

  自然客觀性原理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②承認自然的客觀性是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③我們在利用、改造自然時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世界物質性原理

  ①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②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達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①正確認識和把握基本國情,制定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②青少年要學習歷史,瞭解我國的現實,把立足點放在中國國情上。

  意識能動性原理

  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②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③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①以馬列主義、毛**思想為指導,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②以鄧**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④反對封建迷信和各種形式的邪教。

  規律客觀性原理

  ①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創造、消滅或改變規律,但是能夠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②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②搞好學習,必須按照學習規律學習。③忽視生態平衡規律,造成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主觀能動性原理

  ①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②人類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③要正確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①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②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實現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鍵都在人。③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域性性作用。④堅持正確的取向,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益於人類,有益於國家,有益於集體。

  普遍聯絡原理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絡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絡的統一整體。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②聯絡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絡。

  ①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②加強地區之間經濟聯絡。③開通政府網站,溝通政府與群眾聯絡。④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聯絡越來越強,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⑤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因果聯絡原理

  ①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絡既是先行後續的關係,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②原因總是伴隨一定的結果,結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③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絡之中。

  ④承認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絡,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①生產的發展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科學的發現和發明促進生產的發展;生產的發展與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種因果關係;農業和工業互為因果,相互促進。②吸取發達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教訓,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建立在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社會、環境相協調的基礎上。

  整體和部分的聯絡原理

  ①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決定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在一切活動中都應該有全域性觀念,整體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②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會對全域性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強調區域性要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必須十分重視區域性的作用,搞好區域性,是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個人利益主體的功能,又要發揮國家巨集觀調控的強大功能。②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個大局”的戰略決策和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③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在服從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讓企業有更多的自主權,增強企業的活力。

  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①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把事物如實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①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顯著內容。②可持續發展既是今天對以往行為反思的結果,也是對人類未來發展前途的探索。③知識經濟時代,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④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矛盾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創造條件促成良好的轉化,限制條件防止不良轉化。②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兩點論***一分為二***。反對一點論,防止片面性。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並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用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

  矛盾特殊性原理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反對“一刀切”、“一風吹”、千篇一律。

  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現代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②企業的發展必須既面向市場,立足市場,又加強科學管理,抓緊技術改造。③我國社會生活中,處理各種矛盾要特別注意區分矛盾的性質,堅決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原理

  ①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相互聯結,相互轉化***的。②正確認識事物,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認識秩序。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經驗,黨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用來指導全國。②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誕生了20世紀中國兩大理論成果——毛**思想和鄧**理論,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主次矛盾原理

  ①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程序。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②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①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必須高度重視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堅持經濟與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②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①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公有制經濟居於主體地位,所以我國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②“一國兩制”沒有改變我國的社會制度性質。③正確認識形勢和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好人際關係。對缺點和錯誤要防微杜漸,對成績和勝利不要驕傲自滿。

  發展的原因原理

  ①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根本原因、源泉***。③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④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①社會的發展是由社會內部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推動的結果。②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③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④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⑤技術引進的關鍵是消化和吸收,把引進和開發、創新結合起來;利用外資要堅持平等互利原則,量力而行。

  發展的狀態原理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會引起質變。②用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看問題。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

  ①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幹精神結合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才能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②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當腳踏實地、有步驟、分階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③企業要優化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學習要優化時間配置,提高學習效率。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