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試題及答案

  面臨即將到來的高考,我們學生應該做出怎麼樣的複習準備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試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25分***

  陶元淳,字子師,江蘇常熟人。康熙中舉博學鴻詞,以疾不與試。二十七年,成進士,廷對,論西北賦輕而役重,東南役均而賦重,願減浮額之糧,罷無益之費。閱者以其言戇①,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廣東昌化知縣,到官,首定賦役,均糧於米,均役於糧。裁革雜徵,相率以力耕為業。縣隸瓊州,與黎為界,舊設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緣為奸,元淳立撤去。一權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舊不滿百家,至此戶口漸蕃。元淳時步行閭里間,周諮疾苦,煦嫗②如家人。

  瓊郡處海外,軍將多驕橫,崖州尤甚。元淳嘗署州事,守備黃鎮中以非刑殺人,遊擊餘虎縱不問,且貪,索黎人獻納。元淳廉③得其狀,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賄之不得,造蜚語揭之。總督石琳下瓊州總兵會訊,元淳申牘④曰:“私揭不應發審,鎮臣不應侵官,必挫執法之氣,灰任事之心。元淳當棄官以全政體,不能蒲伏武臣,貽州縣羞也。”初鞫⑤是獄,鎮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據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備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國法也。”鎮中氣懾,疾揮去,卒定讞,論罪如律。崖人為語曰:“雖有餘虎,不敵陶公一怒。”而總督卒因元淳倔強,坐不檢驗失實,會赦免。復欲於計典⑥黜之,巡撫蕭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車,便劾廉吏,何以率屬?”為言於總督,乃已。

  元淳自奉儉約,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諸生,講論至夜分不倦。屢乞病未果,竟以勞卒於官。昌化額田四百餘頃,半淪於海,賦不及二千,浮糧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為浮糧考,屢請於上官,乞豁除,無應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獲諭旨免。***選自《清史稿•列傳第二百六十三》***

  【注】①戇:魯莽。②煦嫗:溫暖,暖和。③廉:查訪。④申牘:申述的文書。⑤鞫:審。⑥計典:指古代對官吏三年政績進行考核的大計之典。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

  A.舊設士舍,制其出入 制:限制

  B.一權量,定法度 一:統一

  C.卒定讞,論罪如律 論:議論

  D.坐不檢驗失實,會赦免 坐:犯了……罪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關心民生疾苦的一組是***5分***

  ①願減浮額之糧,罷無益之費 ②時步行閭里間,周諮疾苦

  ③當棄官以全政體,不能薄伏武臣 ④雖有餘虎,不敵陶公一怒

  ⑤為浮糧考,屢請於上官,氣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獲諭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

  A.陶元淳于康熙年間考中進士,因廷對不為閱卷者喜歡,所以被置於二甲之中。

  B.陶元淳愛民如子,關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縣時,釐定賦役,裁減額外的賦稅,減輕了百姓負擔,使百姓“相率以力耕為業”,發展了當地農業生產,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C.陶元淳為官剛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務時,守備黃鎮中違法殺人,陶元淳依法審案被誣陷,總督下令讓瓊州總兵“會訊”。陶元淳得知後上書申辯,總督終因陶元淳的倔強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厲行節約,生活儉樸,為官時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歡與讀書人交往,常常與他們討論問題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請求辭官而不得允許,終因積勞成疾而病故於任上。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虎私以金賄之不得,造蜚語揭之。***3分***

  ***2***吾奉命治事,守備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國法也。***3分***

  ***3***吾初下車,便劾廉吏,何以率屬?***4分***

  二、古代詩歌鑑賞***13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韋莊②

  滿耳笙歌滿眼花, 滿樓珠翠勝吳娃③。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④散, 揚子江頭月半斜。

  【注】①此詩是詩人蔘加周寶的盛大宴會,有感而作。其時周寶為鎮潤州的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廳。②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五代前蜀詩人。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寫作此詩時正值黃巢兵亂。③吳娃:吳俗謂好女為娃。④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5.全詩主要採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6.沈德潛評此詩頷聯時說:“只是說人間富貴,幾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說,頓然換境。”請你結合沈德潛的評價對頷聯作簡要賞析。 ***3分***

  7.試分析尾聯“愁”的具體內容?***6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題。***21分***

  走眼

  王偉鋒

  老街兩邊,一溜兒開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寶齋”的門店在老街的最裡面。老闆姓趙,做這一行已經有20多年了。趙老闆內行,眼力好。據說,好東西只要打他眼前一過,沒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鈞瓷,吃不準貨色。半條街的人都看過了,但誰也不敢拍板下結論。店主親自出馬,恭恭敬敬地請趙老闆賞臉,過去給看一眼。趙老闆熱心,當即過去,反覆把玩了,淡淡地說:“收著。”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顫聲問:“能收?”

  趙老闆朗聲道:“能收!”後來,那件鈞瓷出手,價錢竟然翻了10倍。自此,趙老闆名聲日隆。

  但是,新近開張的“雲芳齋”的李老闆卻偏不信這個邪。李老闆的店原本開在省城,不知怎麼一時興起,在小鎮開了一家分店。他初來乍到,想幹一件露臉的事,好在老街儘快站穩腳跟。

  這天,“珍寶齋”來了個外鄉人。看打扮,像是落難之人。一進店,那人便掏出一個精巧的盒子,說盤纏兒不夠了,身上有塊玉,想換倆錢花。夥計開啟盒子,一看,心裡一驚,趕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後院竹椅上閉目養神的趙老闆請了過來。

  趙老闆拿過那盒子,一下玉,又蓋上盒子,端詳良久,問賣家:“想淘換多少錢?”

  賣家說:“少說也得這個數。”說著,伸出五根手指。

  趙老闆不語,站起身來,踱了幾步,站定,對著賣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賣家搖搖頭,固執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說:“這可是家傳的寶貝,低於這個數,免談。”

  “收了。給客人添茶。”趙老闆微微皺了皺眉頭,不動聲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後,趙老闆拿了盒子,低聲囑咐了夥計幾句,然後不緊不慢地踱著方步,回後院品茶去了。

  賣家出了古玩街,在鎮上拐了幾個彎,又勾回頭,一閃身進了“雲芳齋”的後院。夥計遠遠地看得仔細,回來向趙老闆彙報。趙老闆低頭沉思良久,嘆了口氣,說:“這個李老闆,不怎麼地道啊!”

  隔天,李老闆和街上的幾個店主來到“珍寶齋”,進門便嚷:“聽說貴店新近收了件好東西,拿出來,讓大家開開眼!”

  趙老闆拱手道:“小玩意兒而已,不值一提。”見趙老闆不肯拿出玉,李老闆暗自得意,忍不住大聲嚷嚷:““趙老闆,您不讓我們開眼,莫非您這一次走了眼,收了個扔貨?”

  趙老闆乾咳一下,默不作聲。李老闆愈發得意起來:“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趙老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這可關係到“珍寶齋”的聲譽,連夥計都急了,趙老闆依舊笑而不答。

  李老闆恣意取笑一番之後,領著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夥計實在忍不住了,說:“老闆,您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啊?莫非咱們真的著了人家的道,收了個贗品?”

  趙老闆粲然一笑,說:“玉的確不怎麼樣,但盒子實實在在是個好東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紋飾。你說,究竟是誰走眼了?”夥計明白過來,心裡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不解地問:“既然如此,你為何不說,羞辱李老闆一番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趙老闆長嘆一聲,說:“都在這個圈子裡混飯吃,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一個月後,“珍寶齋”做成了一筆買賣,一個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賣了個好價錢,整條老街都轟動了。

  不久,老街的人發現,“雲芳齋”的牌子在夜裡悄悄摘掉了,店面轉給了一個本地人。

  8.趙老闆在鑑定鈞瓷時,小說先用“淡淡”,後用“朗聲”來描寫他的神態,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心理?***3分***

  9.“買玉”情節中,作者使用了“歐•亨利筆法”,試作簡要分析。***4分***

  10.小說結尾處,李老闆為什麼會悄悄摘牌走人?***3分***

  11.這篇小說為什麼要用“走眼”做題目?***6分***

  12.結合趙老闆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題。

  謝有順:心若嘈雜,在哪兒都不能安靜

  廣州很大,而謝有順很閒。

  他2001年出道時因“當代中國最年輕的文學批評家”的身份聲名鵲起;他強調寫作中的精神追問,認為文學寫作最重要的是精神維度;多年來,他集學者與傳媒人於一身,2010年被世界經濟組織達沃斯論壇評選為“全球青年領袖”。

  “僅此而已”,“足夠了”,“沒有過高的期許”……這些都是謝有順的口頭禪。對生活要求不高的謝有順談起自己理想的生活與理想的居所:“有一個大書房、一個小茶室、一個不會灰塵滿天的陽臺。書房可以放三牆壁的書,一張寫字的大書案,天氣不熱時,可以在陽臺看書讀報。僅此而已。”個人的空間要求不多,他認為,一個人不必尋找專門的空間“放空”自己。“心若嘈雜,在哪兒都不能安靜。不必對生活有過高的期許,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期許和自我定位。”謝有順的理想生活要求不高,實現卻不易,尋常人沒有那麼放鬆的心境。對生活本質的認識,如同對喝茶的理解一樣,他認為茶葉畢竟是一種樹葉,是每年都會產出的自然之物,過分渲染茶葉的奢侈價值,反而忘記了喝茶的本質。

  謝有順是70 後,有一段物質生活貧瘠的童年。儘管物質匱乏,但家鄉小山村山清水秀,在他心裡張揚著一種自然質樸的生命力。童年的他,喜歡開啟大門,走入廣袤的大自然。如今,對於過分豐富的物質環境,謝有順有某種天然的抗拒。過去的一年,謝有順的微信朋友圈忠實地記錄他的生活:喝茶、寫字、會友、講課、開講座、在廣州郊區建工作室,在老家建房……他外表現代,內心還是個古人。

  對於生活的理解,謝有順更多地是立足精神層面思考。他認為,工作和生活是一個有機體,很難說有怎樣的比例分配。嚴格意義上說,工作也是一種生活,就像活著本身也就是運動一樣。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要從中找到樂趣,一個人才可以持續下去。這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的外在體現,是一個人的“人品觀”。有人說中國沒有貴族,其實和西方的貴族精神相對的,應該是中國人身上所體現出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我們稱之為“君子人格”。

  謝有順身上體現出的這種“君子人格”其實與他的家庭成長環境有關。他出生一個客家鄉村,故鄉是一個重讀書、重禮儀、重聲名,有非常濃厚的家族鄉土文化的地方。謝有順家裡兄弟姐妹眾多,但父親從未放鬆對子女的教育。謝有順清晰記得自己家中堂掛的對聯。永遠是“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每年父親都用紅紙重寫一遍。在自家的門樓牆壁上也總是“教嚴成德”和“為善最樂”這兩句話。前者是關乎小孩的培養,後者是關乎一個人如何立世,“這應該是我們家的家訓、家風吧。”

  兩年前,謝有順有了孩子,他對孩子的未來沒有過多的期許。他說,最希望孩子具備的品質是善良、誠實、大度、勇敢、有同情心。如果說要給孩子樹立一定的財富觀,無非是取之有道,用只有方。錢財來得乾淨,用得得體。

  ***節選自2014 年5 月《新週刊》418 期,有刪改***

  13.如何理解“他外表現代,內心還是個古人”這句話?***6分***

  14.簡析“廣州很大,而謝有順很閒。”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6 分***

  15.以謝有順為例,請分析文中“君子人格”的內涵以及與“家風”的關係。***6 分***

  五、語言運用題

  16.請根據下面這段文字,概括出幸福指數的三個要素。***每點不超過6個字******5分***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要讓人們不斷增強幸福感,必須堅持發展,使財富更加豐饒充盈。人在社會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不受歧視,才會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經濟收入比過去多,但看到在同樣付出的情況下別人卻拿得更多,也會感到不快樂。一個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於對錢財沒有貪慾就會知足常樂;而一個腰纏萬貫的人,將幸福完全物質化,在錢財上總覺得比上不足,內心就會長慼慼。

  要素一:____ _______ 要素二:_____ ______ 要素三:____ _______

  17.閱讀下面三句話,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①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連續蒐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

  ②歌德在談到積累材料時說:“我在這一點上就像一個人在年輕時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銀幣和銅幣,年歲愈大,這些錢幣的價值也愈高。到了最後,他年輕時的財產在他面前塊塊都變成了純金。”

  ③一位歷史學教授曾給學生講:“如果你能收集兩萬張卡片,就可以在歷史界成為權威。”

  上面三句話,既有共同點,又各有差異。請分別回答。***每小題不超過10個字***

  ***1***三句話談論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魯迅側重的是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歌德側重的是___ ___ __ ______________。

  ***4***歷史學教授側重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作文

  18.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70分***

  痕跡

  羅斯金

  把每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

  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

  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

  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可愛的腳印,

  和你心靈得到實質的痕跡。

  讀了上面這首詩,你有什麼思考?獲得怎樣的啟示?請選擇一個合理的角度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高三語文調研測試題參考答案

  [參考譯文]

  陶元淳,字子師,江蘇常熟人。康熙年間被推薦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因為疾病而沒能參加考試。康熙二十七年,考中進士.在朝廷策對中,他論述西北地區賦稅輕而徭役重,東南地區徭役與西北地區相同而賦稅較重,希望減免超出額度的糧稅,免除沒有益處的費用。閱卷者認為他的話很愚直,將他置於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為廣東昌化知縣,到官任後,第一件事就是釐定賦稅徭役,把各種實物田賦統一為交稻米,把應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賦上。裁減、革除各種雜稅,百姓紛紛以努力耕作為業。昌化縣隸屬於瓊州,與黎族交界,過去設定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機做壞事,元淳到任後立即撤去土舍。統一了測定物體輕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對此感覺很方便。城中居民,原來不滿百家,到此時戶口漸漸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鄉間,詳細詢問百姓疾苦,親切溫暖如一家人。

  瓊州地處海外,軍中將領大多驕橫,崖州尤其嚴重。元淳曾經代理崖州事務,守備黃鎮中用酷刑殺人,遊擊餘虎卻放縱不管;而且貪婪,要求黎人進獻財物。陶元淳查訪到他們的罪狀,列成條款向上級報告。餘虎私下用重金賄賂陶元淳被拒絕,就造謠誣告他。總督石琳下令瓊州總兵會同審訊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書中說:“私人的告發不應該交付審訊,守備的大臣不應侵犯地方官的職守,***你們這樣做***必將會壓制執法的正氣,讓辦事的人灰心。我應當放棄官職來保全政體,而不能屈服於武臣,讓州縣蒙羞。”當初審訊這場官司時.黃鎮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闖入崖州官署,元淳按著桌案怒叱道:“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務,守備竟敢命令甲士劫持,這是藐視國法。”黃鎮中的氣焰被震懾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終審判定罪,依法判處黃鎮中、餘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說:“崖州雖有餘虎,卻敵不過陶公一怒。”總督最終因為元淳性情倔強,就以不認真考查,審理不合實情為由將其治罪,恰好趕上大赦而被免罪。總督又想在對官員進行三年政績考核時趁機罷免他,巡撫蕭永藻剛被任命,說道:“我剛上任.便彈劾正直的官史,***將來***靠什麼率領***管理***下屬呢?”替元淳在總督面前說話,總督才罷休。

  元淳生活非常節儉,為官時每日只需供應一束韭菜。元淳喜歡結交讀書人,常常講學論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清求辭官而沒被允許,最終因積勞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規定的田地數目是四百多頃,但一半淪陷於海中,賦稅不到二千,而超額的田賦佔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對超過的田賦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級官吏請示,請求免除超額的田賦,但無人理會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兒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最終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這些超額的田賦。

  5.對比或反襯***2分***。府相等人沉浸在熱鬧的晚會中與作者的清醒愁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府相家中熱鬧的氣氛卻解不了作者的愁情,以樂襯哀,顯作者愁思之深。***4分***

  6.本來神話中的仙境,人間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詩人卻倒過來說,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這樣的“人間富貴家”。淡淡一語,襯托出周寶府中驚人的豪奢。***3分***

  7.一愁黃巢兵亂國勢頹廢***為國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離散,自己身陷病痛無力自保;三愁當權者紙醉金迷,不顧時局動盪;四愁百姓飽受戰亂,陷於水深火熱之中。***6分***

  15.***1***君子人格的內涵:淡泊物慾享受、注重心靈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工作中尋找生活的樂趣;***答對其中三點給 2分******2***與“家風”關係:家鄉是一個重讀書、重禮儀、重聲名,有非常濃厚的家族鄉土文化的地方;***1分***父親從未放鬆對子女的教育,有傳家的“家訓”“家風” ***2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的品質是善良、誠實、大度、勇敢、有同情心。***2分***

  16.經濟 ***物質*** 富裕  社會公平***公正***  心態***精神***良好

  ***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

  17.***1***要注意積累材料***2分***

  ***2***積累要長期堅持***2分***

  ***3***要積累有價值的材料***2分***

  ***4***要多積、廣積材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