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語文文言文實詞詳細分析

  文言常識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重要內容,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語文文言文實詞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的語文文言文實詞詳解***一***

  詣:到,去。

  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課:考核、督促、徵收。

  風、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遊:①遊玩,遊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劾:檢舉,揭發。

  白:告訴,報告。常用於官吏之間。

  短:進讒言,說壞話。

  害:嫉妒。

  聞:

  ①聽說,聽見;

  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於義項

  ③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於認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麼國君知道了並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折:指斥,指責,駁斥。

  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黨:偏袒,夥同,包庇。

  矯:假託,假傳。

  質:作人質;抵押。

  次:①臨時駐紮***用於軍隊***;②住宿,停留***用於個人***。

  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引申。

  當:判刑,判罪。後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多:讚揚,欣賞。“高、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

  絀、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後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餘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 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祕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卜居》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解》***

  高考語文文言文實詞詳解***二***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漢書·王尊傳》:“遷東郡太守。”

  徙:一般的調動官職。如: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

  調:變換官職。如:調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轉、調、徙:調動官職。《張衡傳》:“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出:京官外調。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衡傳》

  ⑥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餘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領:兼任***較為低階的官職***。如:桓溫鎮江口,復引***喬***為司馬,領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代理、暫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獄。《漢書·王尊傳》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劉公嘉話》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安武勝軍節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

  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本記》***

  攝:暫代官職。如:俄檢校侍中,攝史部尚書。***《新唐書·杜如晦傳》***

  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薄,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傳》***

  ⑦表辭官

  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車告老。

  解官:辭去官職。如: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如:祁溪請老,晉侯問嗣焉。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如: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後漢書·李通傳》***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如: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滿三月賜告。***《漢書·疏廣傳》***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辭仕。***《新唐書·白居易傳》***

  這些詞,都有個明顯的特徵,即後面常帶表示官職或地點的專有名詞,這給我們的翻譯帶來了方便——可以不譯。更重要的是,官職的變動特別是主觀情緒明顯的降職和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翻譯主人公行為、事件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

  耿:光明。

  埂:正直。

  鯁:直爽,正直。

  佞:能說會道,引為巧言諂媚。

  譎:欺詐,玩弄手段。

  多:稱讚。

  嘉:讚美。

  與:讚許。

  蠻:南蠻,古代統治階級對南部民族帶汙衊性的稱呼。

  夷:東部少數民族。

  戎:西部少數民族。

  狄:北部少數民族。

  稔:莊稼成熟。

  刈:割;鐮刀一類的農具。

  廩:米倉。官府供給糧食。

  稟:給於各物。

  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庫。後來成了同義詞。

  荒:荒年,收成不好。

  餒:飢餓,五穀沒有收成。

  饉:蔬菜和野菜吃不上。連用時飢和謹無區別。

  高考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1文言文命題思路  1.貼近教材。文言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還是有用的。

  2.注重細節。考查對事情來龍去脈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認識的提煉等。

  1文言實詞虛詞  文言實詞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 “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 責無旁貸***推卸*** 嚴懲不貸***寬恕,饒恕***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③或者把該字在現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 現代漢語中有“避免、迴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迴避”更合適

  文言虛詞

  常考文言虛詞共18個,高三網有18個虛詞的釋義,要儘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

  1篩選材料、找錯誤項  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物件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找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係,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係,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