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減壓文章

  高考承受壓力,是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的。越臨近高考我們就越需要減壓。有合適的減壓方法,才能輕鬆面對高考,才能超常發揮。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讓我受益匪淺的高考減壓方法

  我是一名高三文科班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家長·社會》的忠實讀者。

  現在臨近高考,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天面對的是做不完的試題和聽不完的講解,課餘時間更是被一堆堆考卷和試題擠得滿滿的,高考這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心理上的負荷已經達到崩潰的邊緣。

  《學生·家長·社會》第3-4期的一篇《高三學生如何減壓》的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高三,與其說是智力的較量,不如說是心理的搏鬥”。的確,如果再不好好調適,大概只差“最後一根稻草”就可以把我壓垮了。

  這篇文章,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過後,發現我符合其中兩點:1、家長期望值過高:2、經常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為此,我跟父母長談了一次,把我目前的心理狀態告訴他們,並告訴他們我需要他們的支援與理解,需要他們給我一個更為寬鬆的環境。爸爸媽媽原本沒有想到我的心理負擔有這麼重,他們當即表示,以後不再對我耳提面命,而是真正從內心信任我。而我自己,也開始利用跟好朋友傾訴、記日記、與班主任老師保持溝通、做運動等方式來釋放壓力。現在我已經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得比較好,希望在高考中能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在此,我也十分感謝該文作者給出的良好建議和正確的指導,感謝編輯老師們的辛苦工作。

  篇二:心理醫生來教你高考如何減壓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開考。

  考生在考前和考中如何減壓,記者昨日採訪了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郭滿紅。

  郭滿紅說,高考前和高考中,每個考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壓力,這是必然的。

  考前適度地緊張和壓力會促進學生全面、認真地複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過度地緊張、焦慮或慌亂,會影響考試水平的正常發揮。

  那麼,這類考生如何減壓,郭滿紅提供了幾種簡單的方法:一是自我暗示法:考生可以通過“我能行”“我是最棒的”這樣積極的暗示,來增強自信心。

  這樣方法是通過心理語言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使神經系統得到調節改善。

  二是逐步放鬆法:通過控制自身的肌肉緊張與放鬆,調節心理的焦慮緊張。

  在放鬆時,坐在一個單人沙發上,雙臂和手平放於沙發扶手上,雙腿自然前伸,頭和上身輕鬆後靠,雙眼閉上。

  整個放鬆訓練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則:腳趾肌肉—小腳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肩部肌肉—臂部肌肉—頸部肌肉,最後頭部肌肉放鬆。

  放鬆動作要領是先使該部位肌肉緊張,保持緊張狀態10秒鐘左右,然後慢慢放鬆。

  整個過程大概10分鐘左右,可以迅速地降低考生的焦慮情緒。

  三是呼吸放鬆法:採用我國傳統的呼吸冥想方式達到放鬆的目的。

  無論是坐在椅子上,或是盤腿而坐都可以有很好的減壓效果。

  在放鬆時,閉上雙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進行呼吸,吸氣時,想象著丹田中的這股氣由腹部逐漸上升到腦部,再上升到頭部,直到頭頸“百會”處;吐氣時,想象這股氣由“百會”自後向下順著脖子、脊樑下降,直至回到丹田。

  這樣一吸一呼,反覆進行。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10分鐘左右就能排除雜念,達到放鬆的目的。

  篇三:輕輕鬆鬆減壓 微笑應對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臨近,學子們都在為實現心中的目標而進行最後的衝刺。面對瀰漫校園和課堂的緊張氣氛,多數學生出現的“恐考”心理。“我老是擔心考不好,一看到模擬題,腦子就一片空白。”“五一”過後,苦惱的高三學生王倩倩在父母陪同下找到心理諮詢師訴說無奈,成績向來都在班裡排前三名的她最近一反常態,複習效率明顯降低。

  高考也是一場心理仗

  每年高考前都有考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恐懼現象。據一項統計表明,在面臨高考的學生中,約有10%以上的人有高考焦慮問題,主要特徵是焦慮不安,對人對事缺少耐心,對家長與老師過多地提起對考試十分反感;有的行為反常,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人,突然對自己喪失信心,變得十分沮喪,打不起精神來。高考時間越近,表現得越是明顯,部分學生甚至因此選擇棄學與迴避。

  中科院有一項研究表明,有20個影響高考成功的因素,考生考試中心態在高考成功中佔第1位,考生的考前心態佔第2位,考生的學習方法佔第3位,考生的學習實力佔第4位。可見,考生心態是高考中最主要、最關鍵、最首要的因素。

  對高三學生“減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時看似給學子打氣的話語,也許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無形中增加了學子們的壓力。事實正是如此,每年都有不少學子因為壓力的原因而臨場發揮欠佳,被阻擋在了自己心儀的大學門檻外。因此,如何給考生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這不能不引起學校、家長及社會的高度重視。

  倒U曲線看清“焦慮”這座山

  考試焦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乏自信。如有的學生經常說:“我不一定能考好”,“要是考糟了,我的前途就完了”,“我擔心其他同學考試成績比我好”等。這些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在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制,妨礙正常的認知活動,從而減少本來可以付出的努力,以致無意中“實現”了自己的預言。所以,面對自己的理想、家長的期待、同學的競爭,心裡產生焦慮、緊張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

  精神的緊張度和學習效率呈“倒U型曲線”,即一定的緊張和焦慮能讓人意識範圍縮小,精神集中,併產生緊迫感。處於中等緊張和焦慮水平的考生,能最有效地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並能變壓力為動力,學習效果也最好。而過低或過高的心理緊張,才會降低考試的效率。

  因此,面對焦慮、緊張,考生首先應該認識到它的正常性,並學會接受它,與它相處,帶著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人的任何情緒都有一個發生、發展、高潮、下降、結束的過程,你不和它“較勁兒”,等於不給它能量,慢慢就會緩解下來。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不斷地安慰考生“不要緊張”,事實上卻適得其反,正是通過這種無意識的心理暗示,增加了學生的緊張程度。

  減壓亦是必修課

  對於學生把高考失敗看得太可怕,高三學子們要學習自我減壓。高考是對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檢驗,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機遇,但不是命運的大決戰,也不是人生的轉折點。正確的態度是要相信自己,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十幾年寒窗苦讀的知識積澱,已在體內埋下了成功的種子。高考試題所涉及的內容全部是自己學過的內容,各種題型平日都多次練過。只要充滿自信,就能使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考場上,大腦就能迅速調集各種知識儲備,仔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確保問題迎刃而解。

  在平時的複習、考試中,要少想成與敗,不問收穫,但問耕耘,以沉靜和冷靜的心態,接受考試。如果精神緊張,就會對自己的影響較大。這時候可以請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輔導,調整心理狀態,如用心理暗示、心理想象等方式,回憶自己成功的經歷,提升自己的信心。

  若進考場後一旦出現慌亂情緒,不妨將雙腳平踏在地上,閉上眼睛,做五六次深呼吸,並休息三五分鐘,待情緒完全平靜後,再全力投入考試。在考試的過程中,切忌關注別人的動向,答題也應按先易後難的順序進行。

  劉老師告訴記者,在減輕考生的壓力問題上,父母也是責無旁貸的。有的家長在孩子考前有意或無意地製造出“一級戰爭”的氣氛,為孩子督戰助陣,以示關愛。其實,這樣做反而給孩子造成一種壓抑、煩悶的心態。家長要接受“孩子學習的狀態和習慣不是一時就能扭轉過來的”這個現實,以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恰當的調整。

  家長們要正確看待孩子考試的分數,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父母也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能責罵孩子。儘管有句老話叫做“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作為家長,還應給孩子營造儘量寬鬆的環境,無需過度強調諸如考試、志願等話題,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要做到內緊外鬆,不妨抽點時間帶孩子上街購物或到周圍環境中游玩,讓孩子放鬆心情。越是臨近考試,越不要說“考不上”、“來不及”之類的洩氣話,要用積極的語言使考生形成積極的暗示。一旦發現孩子有煩惱,家長應積極和老師配合,及時疏導和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