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相關文章

  高考牽動千萬家,高考是一種社會現象,高考對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有著其重要意義。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寄寓高考

  史恪仁

  自從高考提前之後,農村學生正好趕到麥忙季節奔赴考場。我雖沒有經歷過高考,但20年前的中招和高考沒什麼兩樣,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是非常重視,對學生而言,這是決定人生命運的一次關鍵抉擇,對家長而言,這是父母操勞半輩的寄託,對教師而言,這是百花盛開,即將採摘的碩果。

  宋朝汪洙在《喜》中寫到:“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自古以來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古人頭懸梁錐刺股,一輩子寒窗苦讀,為的就是能夠厚積薄發,參加科舉考試,獲取功名,然後官袍加身,光宗耀祖。多少文人志士為此付出一生的辛勞。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一篇文章譽滿天下,官居要職,為國分憂,為百姓解難,為國君捍衛王朝而出謀劃策。中國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也是中國讀書人躋身高貴,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淸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劉春霖。自此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慈禧下詔停止。歷經1300年整的科舉制度為朝廷選出了大批英才,共為朝廷選出了736位狀元。古代招賢納士的方式就是科舉,眾多學子也因科舉成名而改變命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也是滿口之乎者也,學貫古今。雖然滿腹經綸,但終因好逸惡勞,前途付諸東流,當然,孔乙己是舊社會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沒有功名,卻瞧不起勞動人民,封建思想禁錮了他的頭腦,悲慘可憐的命運可想而知。年過半百的范進始終沒有放棄對功名的追求,雖然生活窘迫,也借錢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最終也因自己的堅持而功成名就。生活隨之改變,蠻橫的岳父不顧老臉屢獻殷勤,達官貴人也慕名而來,從此范進躋身權貴。范進的大起大落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範例,但是他的追名逐利的思想,中飽私囊的為官之道我們不能汲取。但范進的永不放棄的進取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在舊社會讀書是上層社會的特權,農民沒有讀書的權利,也沒有供養子女上學的經濟來源。並且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女性的虐待和抵制令人髮指。

  到了現代,科舉制度的廢除,教育方式的改變,高考成為向高校輸送人才的重要途徑。全民教育的普及,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全國上下,大江南北,各大公辦、私立中學的學子數不勝數。千日寒窗苦讀,就為考場奮起一搏,獲取高分,考取名牌。考場上寄託者著三代人的夢想,融入了辛勤園丁的辛勞。因此,每年的今日,都是學子們的美好期待。

  考場內,學子鋪展試卷,逐題思考,緊鎖眉頭,靈感忽現,凝聚筆頭。“下筆皆有準,感情流真心”。每一場都是全力投入,奮力直拼。雖然每晌只考一場,但也像經歷了一場殘酷激烈的戰鬥。大門外翹首以待的父母早已為兒女準備好茶水,等待兒女凱旋歸來。細心的父母仔細端量著下考場子女的神情,絲毫不敢詢問考試的情況,怕影響下一場的考試。也只有用最具鼓勵性的語言以及營養豐富的食品養精蓄銳,準備下場迎戰,再取輝煌。

  高招是我們農村兒女邁向繁華都市的門檻,能越過這個門檻,離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就近了一步。每個學子都希望考上名牌大學,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只是現實真的很殘酷。本來準備很充分,各科知識掌握的也很紮實,不知道為什麼,一走進考場就感到頭昏腦漲,思緒混亂。沒有了往日的聰明伶俐、思路敏捷,做題也感到到處是攔路虎。“學子十年寒窗苦,考場一分決命運。腳踏實地愈認真,躋身高府獻崑崙”。炎熱夏季,頭頂烈日,腳踏熱土。泱泱中華,廣大學子,拼力考場,施展才華。多年夢想,就在這彈指一揮間。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最主要的不是能不能考入重點大學,而是你是否選擇了你喜歡的職業,不是你是否有高等學歷,而是你是否學到了真本領,不是你每一樣都要學的有模有樣,而是你是否精通了一門技術。現在是高科技社會,各種技術更新換代很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我們還要有創新能力,憑藉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創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不能因為沒考上名牌或重點大學而氣餒,而消沉,無論在哪個學校,只要相信自己,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不但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做人、做事的態度。學貫古今,洗滌靈魂。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就像一個茁壯成長的綠樹,要想長成參天大樹,就要把根系紮在石縫中,從最堅固、最深的泉水中汲取營養,讓最大的葉片朝向陽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沒有完全公平公正的世道。對你、對我、對他都是一樣,只是我們是不是抓住了擦肩而過的微不足道的機遇。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從小事做起的,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不斷的積累經驗。還有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多學習才能源源不斷充實自己。總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不要過度看重學業的成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理清思緒,激發鬥志。”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認清自己,會審視自己,才會更加的愛自己。會愛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的愛別人。這樣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帆船,乘長風破萬里浪,直達成功的彼岸。

  高考即將過去,千萬學子即將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何去何從,不能受錄取你的高等院校所左右。而是提前準備好對待各種突發事件的心理和態度,不被世俗所迷惑,不被功名所利誘。社會是一個大舞臺,已經給每一個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永不放棄自己,學會激勵自己,既不做沒有功名的孔乙己,也不做老來得志的范進。洗滌身上的汙垢,輕裝前進,人生的輝煌就在你的前方。

  篇二:又是一年高考時,身臨其境方可知

  文/柯賢會原創

  人的一生要經歷無數次考試,每次考試都是一次抉擇。高考更是我們人生的一次關鍵考試,是烙在我們青春中最深刻的烙印,也是我們一輩子也抹不去的記憶。我的高考雖然過去25年了,但現在回想起來,它仍如印在心底的朱沙一般清晰可見。

  我的老家在陝西安康漢濱區壩河鎮的一個小山村裡,當時村裡家家貧困,祖祖輩輩靠種田為生,孩子們上完小學、最多上完初中就回家跟著父母種地了,上高中的就更少,能夠參加高考上大學的幾乎沒有。我小的時候體弱多病,幹不了體力活,特別羨慕通過高考上大學進城上班“吃皇糧”的人,所以覺得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國家給分配一個穩定工作是我最佳的出路,因此我發瘋似的學習,學習成績也不錯,父親看到了希望,咬緊牙關、傾其所有、東拉西借供養我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中。

  1990年,我在安康城區的解放路中學參加了高考。說來真怪,考試前我的思想壓力突然增大,滿腦子想的是父母勞累的身影、親人期盼的眼神、家庭累累的負債和十幾年的求學時光……,想著如果考不上就完蛋了,心裡緊張極了。走進考場時,我的思想老是集中不起來,連平時會做的題也不會答了,遇到難做的題,更是如同走進漆黑的隧道不知如何找到出口,無助夾雜著傷心隨著考試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過,也流走了我的夢想,流走了全家的希望。

  高考結束後,我大腦一片空白,垂頭喪氣的回家,開始了我最為煎熬的的一個暑假。那個假期,我們全家籠罩在沉悶的氣氛裡,誰都不願多說一個字多說一句話,生怕引爆了集聚多日的空氣。

  眼看9月份到了,我們面臨著要不要重讀的選擇。我覺得第一次高考,我沒有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思想壓力太大、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心有不甘,還想重讀一年,可是我深知家裡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絲毫的經濟能力讓我重讀,為此,我流了好多淚。父親也想讓我重讀,但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下能夠供養我和弟弟兩個人上學,已經算是一大壯舉了,該盡的力已經盡到了,父親心有餘力不足啊,整天唉聲嘆氣,最後我們還是厚著臉皮四處借錢籌資,開始了我的重讀生活。

  重讀那年,我狠下了拼命一搏的決心,用盡了“頭懸梁錐刺股”的功夫,過著每天早晚各吃一個燒餅、中午一頓蒸麵的清苦日子,總結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認真複習,紮實備考,冷靜答題,蒼天不負苦心人,一年後,我終於考上了大學,實現了我心中的願望。

  在重讀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一輩子也忘記不了的好心人。我們複習班的校長楊宗孟、班主任張光弟,知道我的困難時為我免去了一學期的學費;我的初中同學劉榮飛,在我沒有錢吃飯時多次給我做飯吃;我的同班同學唐富安、吳凡、柯昌軍、彭成玉,經常給我學習和生活上照顧和幫助;我們鄉的鄉長馮文知、村支書來玉明,在我考上大學沒錢交學費時給我傾囊相助;還有最關心支援我的表哥劉宗安和其他親戚朋友,一直給我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特別還要感謝一位不知名的好人,他就是1991年7月7日高考當天的早上,我在安康水西門外看書複習時,不知不覺把夾在書裡面的准考證弄丟了,被這個好心人撿到,他一直在原地等候,直到我返回準備去考場時,他問:“是不是你丟的准考證?”,我才知道准考證丟了,這位不知名的好心人不知您現在在那裡?身體是否安好?我在這裡再次感謝您了,但願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時光輪迴,轉眼20多年過去了,去年又到了我女兒參加高考的時候,看著她十幾年學習的辛苦、考前的焦慮、考後的期盼和錄取的興奮,我也和她一起苦惱、一起高興,彷彿又回到了我的青春時光。

  仔細想來,如今,高考制度變了,它不再是實現就業的主要渠道,也並不只是我們考上大學的一塊敲門磚,但是高考依然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如影隨形在我們身邊,它仍然在牽動著我們每個家庭的神經,求學的過程,我們學到了做人和做事的基本準則,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有付出才有回報,它還讓我們的青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如今,又到一年高考時。當學子們仍在緊張而積極的為之奮鬥時,我殷切的祈盼天公作美,能夠在酷暑的夏天為他們送上兩天的涼爽,讓學子們發揮出高水平,考出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實現心中的願望,讓他們的家庭充滿幸福與歡笑。

  篇三:又到一年高考時

  每年的高考究竟牽動著多少莘莘學子、牽動多少期盼的家庭,誰也說不清,考生能統計,牽掛的人誰也說不清,因為它是一個社會現象,或金榜題名、或名落孫山,總之十年寒窗苦讀,有了交代,其實路在腳下,人生的成敗不在於一場考試,其結果不必過分在意,高考經歷的就是一個過程。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想起我參加高考,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了,但有些情景還歷歷在目。高考制度剛恢復之初的七十年代末,那可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下鄉的、回鄉的、在校的、畢業的、應屆的、年齡大的、年齡小的、父與子、夫同妻、老師和學生一同上考場,高考就是獨木橋,高考錄取率大概在5%左右,考上不易,但考上了就進了保險箱,國家有助學金,上學費用不用愁,多少農家貧窮孩子也能上大學,那時教育還顯公平。畢業了國家分配工作,讀大學就是進了伊甸園,登上了象牙塔。記得我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期間,扛著鋤頭正幹農活,故鄉山下傳來我錄取的捎話聲,我顧不得扔掉肩上的鋤頭,小跑奔向鄉鎮機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許多年後,我仍然記憶著那個溫馨的瞬間。

  許多農家子女像我一樣,跳越農門,走出村莊,去追求心中夢想的事業,去品味不一樣的生活。高考後,上了大學的不少人後來成了這家、那家;這長、那長;在各行各業做出輝煌的成績。但也有人走了彎路,把握不住人生翻了船;也有人感慨農家子弟寒窗二十年,才能同城裡青年人同坐一個咖啡廳喝杯咖啡,偶有一些酸楚和傷感。

  高考是什麼?有時我反問自己。高考是一種經歷和閱歷,高考是國家選拔培養知識人才的有效機制;高考是鑑定站和加油站;高考是提升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高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較公平的、公正的、透明的。

  高考可能還是一塊敲門磚,不是有朋友開玩笑的說,沒了高考,你可能背朝黃土,面朝天,還在修地球。也有朋友講,不參加高考,現在自己可能有一個企業,當了某董、某總,早發家致富了。

  如今的高考,已不能與三十年前的高考同日而語。高考雖說仍舊炙手可熱,雖說仍是千軍萬馬,但不再是獨木橋,高考錄取率提升到75%以上,甚至更多,倒顯得高考容易,上高中難,當然高考考上名校還是比較難。名校以下比較容易,已有朋友調侃,再過幾年,躺著要被抬到大學去。當然,如今的大學生壓力隨著就業找工作而增大,就某省市上線農村考生,經常放棄填寫志願。而上大學畢業的,就業困難,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也可說是呆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鄉愁在心中慢慢生長。

  中國是一個考試的故鄉,古老時候考試當縣官,中狀元、當駙馬。但我不贊成像范進中舉一樣成書呆子,試想高考多年來的高考狀元,如今有幾個轟轟烈烈,高考不能定終身,一時的成敗也許左右你的一個階段、一個時期,但今後的發展還要看個人不懈奮鬥,讀大學猶如師傅引進門,修行看個人。不少沒讀大學的人,後來仍舊成就事業,你能說他沒知識,他在社會上讀得書,獲得的技能足以左右他的人生。

  當然,我羨慕讀大學的人,因為我崇拜知識,多少名人成就科學頂峰,還是出於名校名專業,收穫於良師益友,擁有知識、擁有真才實學,追求創新,引導社會進步,理應得到社會尊重。

  高考牽動千萬家,高考是一種社會現象,若您考上心儀的大學,我祝福您和您的家長,未來的路還很長;若您成績不理想,您和您的家長,也不要氣餒,其實路就在腳下,人生中沒有高考的生活照樣五光十色,只要心氣還在,通往羅馬的道路不只有一條,其實您知道您身邊就有榜樣,只是我們沒有用心發現而已。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