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三絕是什麼

  顧愷之是東晉非常著名的畫家和作家,他被成為中國繪畫和書法的鼻祖。顧愷之博學多識,擅長於山水畫和人物畫,他的繪畫作品注重傳神,主張以形寫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顧愷之三絕,希望對你有幫助。

  顧愷之三絕

  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人稱他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三絕》的文言文中,主要寫了顧愷之三絕的主要內容,詳細介紹了他會被稱為三絕的由來。下面來看一下文章大致的內容。

  顧愷之字長康,是東晉無錫人。顧愷之既有學識又有才氣,人們問他關於會稽山的山和水的形狀和外貌,顧愷之便說:“千山秀麗,萬水爭流。草和樹木朦朦朧朧,就像是雲朵和彩霞。”顧愷之非常吃甘蔗,都要先從根部吃起,人們感到好奇,他說這樣才會漸入佳境。

  顧愷之尤其擅長於繪畫,而且畫得出神入化。謝安非常其中他,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跟他比。每次所畫的人狀,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名的。曾經畫裴楷的肖像,在臉頰上加上三根毛,看的人覺得非常有神韻。

  顧愷之又十分相信小法術,認為求它必定就能得到。有人曾經給他一片柳葉來欺騙他:“這是蟬用來遮蔽自己身體的,你用來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你了。”顧愷之很高興,拿它來遮蔽自己的身體,以為別人就看不見他了,所以非常珍愛這片柳葉。

  因此,世上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

  顧愷之作品

  《列女仁智圖》是東晉顧愷之的作品之一,此作品為南宋的摹本。孫光祿大夫的《列女傳》是《列女仁智圖》的取材來源。全書主要是寫婦女的道德行為給國家帶來的影響和後果,分別有好和壞兩個相反的道德方面來進行描述。此圖就是摘取了其中的“仁德卷”來進行繪畫創作。

  在《列女傳》中的仁智卷一共有15個小故事,但是在《列女仁智圖》中卻只有7個故事是儲存完整的,另外3個故事只儲存了一半,還有其餘的5個故事則全部已經遺失。在完整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主要有描繪到漢代時期男子和女子的穿衣制度,比如男子在頭上要戴上進賢冠,身上要穿有曲線的大袖袍,腰上要佩戴綬帶並且要掛上長劍;女子頭上要梳著垂髾髻,身上要穿深色的衣服,眉毛的顏色要硃色,這是模仿趙飛燕的新妝,這些也可以體現出當時的穿衣風俗和穿衣習慣。又比如所乘坐的馬車被稱作是“軺車”,這也是漢代特有的規格。這些細節都描繪得非常到位並且沒有錯誤,與出土的石像、壁畫中所看到的景象都可以相互對應起來。

  據《漢書》上的記載,劉向向漢成帝上呈《列女傳》的時候,還另外呈送了《列女頌圖》,並且把這個畫成一個屏風。在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詩中也曾經提到過自己在宮中看到過《列女傳》。並用其中的要求來告誡自己。

  顧愷痴絕是指什麼

  東晉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曾經先後在大桓溫、殷仲堪等人的手下當過參軍,就是現在的軍事顧問,人們都知道他有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其中,他的痴絕又非常的出名,曾經也是鬧了不少的笑話。

  有一次,顧愷之與謝瞻一起值夜班。在如此漫漫長夜中完全沒有睡衣,披著衣服在院內散步,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由地開始詩興大作,有感情地吟起詩來,隔著窗戶的謝瞻聽到後稱讚了他幾句。顧愷之得到了讚賞,於是就更加忘我地吟起詩來,一首又接著一首,謝瞻也一直稱讚他。過了幾個小時,謝瞻實在太困了,又不忍心掃他的詩興,於是就讓僕人陪著他,顧愷之居然沒有意識到身邊的人換了,還在那作詩,一直吟詩到了天亮。

  另外還有一件是桓溫的兒子桓玄故意戲弄顧愷之的故事。民間有流傳一個傳說,知了在藏身的地方有一片葉子,因此鳥兒看不到了它了,這片樹葉叫做“蟬翳葉”,如果誰用這片葉子遮住自己,別人就看不到了。有一天,桓玄拿著一片樹葉給顧愷之,說:“這就是‘蟬翳葉’,送給你了。”顧愷之開心極了,接過樹葉擋住自己的眼睛,桓玄故意假裝看不見他,大聲叫喊:“老師你去哪啦,我怎麼看不見你了?”顧愷之相信了他的話。桓玄還對著他撒尿,顧愷之卻很開心,以為是因為桓玄看不到他才把尿撒到自己的身上。之後,他把樹葉小心地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