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現代詩及寫作背景

  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勵志現代詩精選,希望你喜歡。

  勵志現代詩精選一: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寒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勵志現代詩精選二: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

  六月天兵徵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1930年的7月,從汀州到南昌的路上。紅一軍團的任務是攻下南昌,按照中央的計劃,他們將和攻下長沙的紅三軍團和攻下武漢的紅二、四軍團在武漢會師,正所謂“飲馬長江,會師武漢”。上片一開始,詞的氣魄很大,紅軍好比天兵天將,下片說百萬工農武裝一同奮發努力,席捲江西之後再猛攻湖南、湖北。縱觀全詞,氣魄很大,有一種澎湃的激情,總體的信心,***從不缺乏。但是,勝利絕不是朝夕之功,你叫***詩詞中如何能夠不流露出一些悲愴的情緒呢?這是不是也說明了中國革命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革命的隊伍要走過日後的漫漫長路,才能淘去黃沙始見金?

  勵志現代詩精選三:一代人

  顧城

  黑夜 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朦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讚。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於是,在想象的螢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